清王朝的皇家陵园,清西陵和清东陵的由来
清西陵是清王朝的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7.5公里处,它始建于1730年到1915年才完工,历经近两个世纪。
清西陵包括皇帝陵、皇后陵、纪园寝,以及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十四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福寺、行宫。
清西陵包括清代从早、中、晚各个时期的陵墓,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清朝从强盛到衰败的历史进程。
清代是满族建立的国家,开国皇帝是努尔哈赤,但是努尔哈赤以及他的下一代皇帝皇太极的陵墓,并没有在清西陵,而是在他们的东北老家沈阳。
到顺治帝时,他把自己的皇陵建在了唐山遵化县马兰峪的清东陵,按理说,此后所有清代皇帝的陵墓都应该建在清东陵,但是雍正帝,因这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而搬到了山脉水法,条理详明,形势理气,诸吉咸备,堪称上吉之壤的永宁山下。
永宁山下离北京比较近,尤其是距离建造陵墓的原材料产地比较近,可以节省运输的人力、物力。所以雍正就把自己的陵墓建在了现在的清西陵,泰陵。

与泰陵同时兴建的还有雍正皇帝21位嫔妃的园寝,泰纪园寝。不过民间有种说法,认为雍正是谋杀了自己的父亲才登上皇位的,他把自己的陵墓建在西陵,是因为死后不敢去见他父亲。
不管民间怎么议论,雍正帝的陵寝还是建在了西陵,并建成了清西陵所有陵墓中最宏伟壮观的一座泰陵,这也是由于当时的清朝处在早期,国力比较强盛,再加上雍正帝励精图治,所以他的陵墓建的自然就比较好。
泰陵在最初建成时,是没有石像生和神道的,这也是雍正自己要求的,现在的石像生和长达2500米的神道,是他的儿子乾隆后来给补上去的。
不仅如此,乾隆还在雍正的神道前,建造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三座石牌坊,然而,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乾隆帝并没有把自己的陵墓建在西陵,而是追随自己的祖父建在了清东陵,裕陵。

并下诏,以后的皇帝要昭穆次序,隔代埋葬,也就是说,父亲埋在东陵的,儿子就要埋在西陵,如果父亲埋在了西陵,儿子就要相应地埋在东陵。
遵照乾隆的意思,他的儿子嘉庆帝的昌陵就建在了西陵,那个时候,康乾盛世已经过去,国力下降,昌陵与泰陵相比也就逊色了很多。
到道光帝的时候,他遵照昭穆的制度,在东陵的宝华峪选定了陵址,在第2年开始兴建,前后用了6年时间才完工,但是后来,发现地宫渗漏了地下水,道光认为不吉利,就把在东陵已经建立好的陵墓拆除,又在西陵的龙泉峪重新选址兴建,建成后的陵墓定名为慕陵,为避免水患,他还命人在其陵墓每扇门窗的隔扇中间,都雕刻了一个朝外的木龙头,可谓用心良苦。
与陵墓同时新建和拆迁的,还有他的16位嫔妃的陵寝,纪园寝。后来纪园寝又埋葬了一位孝静成皇后,改名为慕东陵。
这样,道光安葬到西陵,他的儿子咸丰帝就安葬在了东陵,接下来,咸丰的儿子同治帝又应该安葬在西陵,但是同治帝英年早逝,朝廷中真正说话算数的,成了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她违背祖制,下令把同治帝的陵墓仍然建在了东陵,也为自己在东陵修建了豪华的陵墓,却丝毫没有考虑光绪帝。
不巧的是,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去世时间,竟然只差了一天,那个时候,光绪帝还没有陵墓,在他死后,才加紧修建了一座崇陵。

崇陵的修建过程还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浪潮,最后,还是和民国政府签署了一份《续修协议》,并依靠一些人的支持和捐助,才在1913年完工,这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了民国时期,崇陵的建筑特点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的变革。
晁福林: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
0000李孝聪:北京城市建设中的几个误区
北京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正以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光临。如果以“日新月异”来比喻这些年北京旧城改造换容速度之快,绝不是夸大其词。我们的确从长安街、平安大道、王府井、西单、白颐路(现改称:中关村大街)的改建中,感受到北京市领导对城市建设所下的决心和投入之大。0000考古发现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见盗洞,但特殊葬式难为了盗墓者
安徽西汉六安王墓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现在,高速公路、高铁发展速度惊人,但大家想过没有,现代人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其实是以遗址、古墓被考古为代价的,要征用土地,大量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是在交通大跃进的背景下进行的。安徽六安双墩一号大墓,就是这样被挖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50:160000梁启超与他的时代 | 维新:愿替众生病 (1873—1898)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12:280000四川有一地方叫“棺材铺”,山洞发现29具古棺,出土一物至今难解
中国悬棺葬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人们都把坟墓称为“阴宅”。在中国南方有一种葬法,根本就没有坟穴,不建阴宅,棺材置于峭壁悬崖边上。现存最早楷书字典《玉篇》编纂者、南朝人顾野王,当年在今福建武夷山看到这样的景观时,惊呼:“地仙之宅,美哉山河,真人世希觏也。”这种奇怪而又神秘的葬法,棺材不沾泥,现代学者称“悬棺葬”。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29: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