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创造时代 “酉”字溯源发现 甲骨文字始于5000年前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代表,它起源于商代,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字的开端。然而,现代考古研究的发现挑战了这一传统观点,揭示了甲骨文字的根源可能追溯到远古时代,尤其是“酉”字的溯源,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一、甲骨文的创造时代
甲骨文被视为一套成熟的文字系统,广泛应用于商代社会。然而,根据文字发展的逻辑,甲骨文不太可能突然出现,而是应该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包括初期的文字系统。这引发了研究人员对甲骨文字创造时代的质疑,他们认为甲骨文字可能不仅仅由商人创造,也可能包含了早期文字的要素。
二、“酉”字的重要性
要理解甲骨文字的创造时代,我们需要研究一些关键文字和器物,其中“酉”字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在古代,“酉”字的本义是“酒”,后来它成为了中国农历中的十二地支之一,代表特定的时间单位。但最令人疑惑的是,甲骨文中的“酉”字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字形,这引发了研究人员的兴趣。

三、“酉”字的演化
根据研究,甲骨文中的“酉”字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字形。这种变化并非文字逐渐规范化的结果,而是因为不同时期的器物形象不同所导致的。在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酉”字形,分别为图1、图2和图3。这种字形的多样性引发了一些重要的问题。
四、“酉”字的溯源
要理解“酉”字的溯源,研究人员研究了相关的器物和文化遗址。他们发现,图1的“酉”字形与仰韶文化时代的大口尖底瓶非常相似。仰韶文化是距今约7000年前的文化,而大口尖底瓶是该文化时期的一种器物,特点是颈部高、肩部鼓,底部尖锐。
图2的“酉”字形则与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相似。这种小口尖底瓶也始于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7000年,是一种新型酿酒器,与大口尖底瓶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关系。
而图3的“酉”字形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尖底瓶几乎一模一样。这个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多年,位于仰韶文化后期,是尖底瓶的一种过渡类型。
因此,根据这些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甲骨文中的“酉”字最早可能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即距今约5000年前。这一发现改写了关于甲骨文字起源的传统观点,将其追溯到了远古时代。

这一发现强调了文字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文字通常是生活的反映,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例如,“酒”字和“酉”字的演化与古代酿酒器物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文字的形成往往受到周围环境和文化的影响,而甲骨文中的“酉”字正是这一现象的生动体现。
甲骨文字的创造时代一直是考古学界的一个谜团,传统观点认为它起源于商代。然而,新的考古发现揭示了甲骨文字的可能更早的根源,特别是“酉”字的溯源,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这一发现强调了文字与器物、文化的紧密关系,也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线索。
长颈龙:远古爬行生物(最长12米/脖子占到身体一半)
长颈龙是一种有鳞目下的远古爬行生物,诞生于2亿3200万年前的三叠纪时期,体长普遍可达6米左右,其中颈部就占到了一半,可以达到3米,如果加上尾巴的长度可以占到体长的四分之三,长颈龙化石在欧洲的意大利出土最多。长颈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06:28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邓县画像砖墓
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墓。位于河南省邓县学庄村西南。由于墓砖侧面的墨书文字中有“家在吴郡”等语,推测为南朝墓葬。195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清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06:580001考古发现视角下的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
长江下游地区是苏秉琦先生提出的中国史前六大考古学文化区之一,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一直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核心所在,在“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一万年的文化发展史、八千余年的文明起源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形成史”的实证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0000李飞:土司,考古与公众——基于海龙囤的公众考古实践与思考
在古代文化遗产与现代公众之间,考古学无疑像一座桥梁,沟通古今。但这一切并不会无端端地发生,而且随学科专业化的逐步加强,原本有趣的发现往往被转述为生硬的研究成果而在小圈子内流传,成为“考古方言”,很难成为“普通话”而走进公众的视野,被广泛认知。如何使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惠及大众,转而使其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与利用?这属“公众考古学”(publicarchaeology)讨论的范畴。0000林沄:说“貊”
古籍中的族名“貊”,也写作“貉”。东汉郑玄注《周礼·肆师》“祭表貉”说:“貉读为十百之百”,可见貊和貉本是同音字。但貉字的读音分化颇甚,所以本文取貊字作为该族的正式称谓。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29: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