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叔能有什么坏心思 从魏蜀吴的货币制度来看 谁在坑百姓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登基后往往会使用新的年号,同时也会铸造新的钱币。在建安十九年,刘备尚未在蜀汉站稳脚跟,也未称帝,就急不可耐地铸造了新钱币,名为“直百五铢”。

这枚“直百五铢”铜钱的直径仅有25mm,重量仅为6.4克,与原来流通的五铢钱相比,几乎没有重量上的区别。然而,它之所以被称为“直百五铢”,是因为铜钱上纵向刻有“直百”两字,这意味着一枚“直百五铢”铜钱可以兑换一百枚五铢钱,实际上,刘备用同样的铜钱从百姓手中获取了远远超过原价的物资。
这一举措必定会抬高物价,引发通货膨胀。刘备作为一个以仁义和爱民著称的君主,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呢?
在三国时期,各个势力割据,战争频繁,打仗需要大量财力。曹操为了筹备军队,甚至设立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专门从古墓中盗取财宝,这成为史上盗墓活动的一个高峰期。然而,蜀汉并没有类似的地理优势,无法像曹魏那样轻松获取丰富的财富。因此,刘备只能想方设法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财政问题。、
除了掘墓,铸造钱币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铜在古代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因此也被视为财富的象征。然而,直接铸造钱币并不足以解决问题,还需要找到一种方式从中获利。于是,刘备铸造的“直百五铢”应运而生,它的币值相当于一百枚五铢钱,有效地增加了国库的财政收入。

一般来说,占领城市和领土后,军队通常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战利品,但是刘备新入川之时,遇到了财政问题。这是因为刘备曾经向士兵承诺,如果成功占领川地,国库中的财宝都将分给士兵。这导致了国库财政困难,刘备采取了“直百五铢”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刘备铸造的新钱币实际上是对百姓的一种剥削,甚至波及到了东吴的经济。尽管刘备被誉为仁义之君,但他铸造的“直百五铢”却严重违背了这一形象。
在蜀、吴两国之间,贸易仍然存在。东吴位于江南地区,相对于中原,这里的社会相对较为安定,贸易活动频繁。然而,刘备的“直百五铢”和孙权的“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虚值大钱的铸造,对东吴的货币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刘备的“直百五铢”,孙权下令铸造了“大泉五百”,并且还不断升级了“大泉当千”。这些虚值大钱虽然有效对抗了刘备的货币政策,但却对吴国的市场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使得百姓不得不用实物进行交易,导致了市场混乱和通货膨胀。孙权的这一举措虽然看似应对了刘备,但实际上损害了吴国的经济稳定。
与此不同,曹操统治的曹魏位于北方,拥有丰富的领土资源,相对来说受到的战乱影响较小。因此,刘备和孙权的虚值大钱对曹魏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冲击。曹操甚至曾试图恢复使用五铢钱,但百姓更喜欢使用实物进行交易,因此五铢钱未能恢复其原本的地位。

刘备的“直百五铢”虽然在当时解决了蜀汉的财政问题,但却导致了通货膨胀,对百姓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与之相比,曹操和曹魏的经济政策相对稳健,没有采取过激的货币政策。在三国时期的货币战中,刘备的虚值大钱无疑是最不厚道的一种做法,这也反映出历史中人物形象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
张辛:中国古人的“礼”原来也是一种感恩
敬畏、感恩、欣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和教养,而感恩的前提是敬畏。于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崇本(天地者生之本无,物之本;先祖者,类之本,人之本),互敬,自重,终于形成。——张辛《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大智慧与大教养》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13:050000帝舜传位之谜:考古发现反常现象,难怪古书说“禹逼舜”
关于帝舜传位大禹,儒家笔下的是帝舜择贤选能,最终选择了万民拥戴的大禹,即帝舜禅位于大禹。与儒家主张的禅让制不同,法家《韩非子》认为大禹发动政变,主动抢班夺权,所谓“舜逼尧,禹逼舜”。韩非子的记载,符合了自私的人性,却变得不那么美好。问题在于:帝舜传位大禹,到底禅让,还是“禹逼舜”抢班夺权呢?山西陶寺遗址考古发现反常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谜团。陶寺遗址:帝舜之都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1:43:520000秦始皇陵被项羽烧过 这些可能是证据(秦始皇陵)
秦兵马俑坑里发现大量焚烧过的木炭。最近考古专家证实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甬道的确被挖开。被发掘的兵马俑一号坑,甬道旁明显有被大火焚烧的痕迹,并且甬道里发现了一些土和甬道原本的土,太阳有发红的土色。专家推测,按说甬道被封闭之后就不会有人进来了,可是这些新发现的土是红色的,而且其中还有一些木炭。破坏陵墓我要新鲜事2023-12-02 11:40:550000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考古取得重大收获——揭示大型公共建筑基址、墓地西侧发现燎祭遗存 出土一批独特的玉石器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东距长江25千米、西距巢湖30千米。遗址北望太湖山,南临裕溪河,坐落于太湖山向南延伸的十里长岗的南端及两侧平地上,海拔6-25米。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33:290000陕西发现周人祖地:考古再现“巧合”,中国古史值得相信
根据文献记载,古公亶父迁徙之前,周人长期居住在“豳(bīn)地”,大概在如今中国陕西咸阳彬(bīn)州市、旬邑县西南一带。2018年,在陕西旬邑县张洪镇,考古发现“西头遗址”,经过数年考古,今年不久前正式确认“西头遗址是目前泾河流域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商周时期遗址”,无疑就是西周时的“豳师”驻扎地。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1:35: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