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确凿考古证据,西周成周与殷商大邑商为同一古都城中国
在中国夏商周历史研究中,大邑商作为殷商王朝的都城,成周作为西周王朝的都城,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因为殷墟遗址与宗周遗址的考古发现,世人普遍将殷墟与宗周作为殷商王朝与西周王朝的唯一都城,而忽视了大邑商与成周的重要历史文化地位。因古代交通的不方便,殷商王朝与西周王朝分别设立双都制以统治管理广大的疆域,这就是殷商王朝的殷都与商都,西周王朝的宗周与成周。
因为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中记载了大量“王在大邑商”卜辞,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大量记载“王在成周”的铭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邑商”与“成周”在殷商王朝与西周王朝中的重要地位。于是,在中国考古界,受固有观念的影响,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殷商王朝的大邑商为殷墟的美称,西周王朝的“成周”与“洛邑”位于同一地河南洛阳。在夏商周历史研究中,中国的历史文化因此而变得混乱不堪、扑朔迷离,许多历史文化谜团困扰着中华民族。

殷商王朝在盘庚迁都殷墟后,在武丁时期迎来了强盛的“武丁中兴”阶段。武丁与王后妇好,南征北战将殷商王朝的疆域大大扩展,尤其是妇好征伐南方荆楚后,将东南广大地区纳入殷商王朝的版图。为了加强对东南地区及荆楚地区的统治,武丁在淮河中游的北淝河四方湖畔设立都城“商邑”,由妇好全权统治管理。武丁为此为妇好创作了《诗经•商颂•殷武》以歌颂妇好开疆拓土、建设商邑的杰出贡献。“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描述了妇好征伐南方荆楚的赫赫武功;“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记述了妇好在夏王朝大禹建功立业的地方设立国都,将国都“商邑”经营为让四方羡慕的繁华之都。“商邑”因此也被尊称为“大邑商”,成为殷商王朝是与“殷都”同样重要的“商都”,共同成为殷商王朝名称的来历。

到了商末周初时期,周武王在经过南征北战,“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周武王在北伐殷纣后将殷都变为殷墟,“南国是疆”后将“商邑”“大邑商”经营为西周王朝的东都“成周”,以统治地域广阔,土地富庶的东南地区。夏水四方湖古城,由此从殷商王朝的商都“大邑商”华丽转变为西周王朝的东都“成周”。
“商邑”“大邑商”作为殷商王朝征伐统治荆楚之地而建立的都城,在西周王朝中同样肩负着征伐南方荆楚的重任。1981 年陕西省长安县出土的妾簋,记载了这一历史内容:“唯九月,鸿叔从王员征楚荆,在成周,妾作宝簋”。早在北宋之前就已经出土的鸿叔簋青铜器,所记载铭文内容与妾簋相同,记录了周王在成周带领将领“征楚荆”的历史。因此,西周王朝的周王征伐“楚荆”的成周与殷商王朝武丁妇好“奋伐荆楚”所“设都于禹之绩”的“商邑”,为同一城邑。

西周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对这一历史做出了明确记载:“唯王初禋,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周康王在继承王位的第五年,初次来到遥远的成周,禋祀天地及周武王。周康王缅怀了周武王当年在成周建立周朝的伟大壮举,周武王在制服“大邑商”后,即向上天宣告“我们要在这个商王称中的地方建国,让新国都以此能造福天下民众”。何尊铭文明确详实地记录了周武王为何要在“大邑商”建立“成周”的历史经过、历史原委,为我们理清了夏商周历史文化传承的脉络。
周康王之所以在康王五年才第一次来到成周举行禋祀大礼,正是因为成周距离宗周路途遥远,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全部交由三公来管理。但是,在成周举行禋祀祭天大礼是周武王当年克服大邑商时定下的重要决策,“以克反商邑,敷政天下”安定殷商遗民、协和万邦。近年出土的《系年》对这一历史也有明确记载:“昔周武王监观商王之不恭上帝,禋祀不寅,乃作帝籍,以登祀上帝天神,名之曰千亩,以克反商邑,敷政天下”。由此可见,在成周举行禋祀大礼,在西周王朝维持对东南地区统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史记•鲁周公世家》里有一段记载也很有历史价值:“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为什么在周成王执政后,周公被小人谗言后“奔楚”避祸?因为周公一直在成周为西周王朝管理东南及荆楚地区,当灾祸来临时,周公从成周逃避到荆楚是最方便最安全的方式。这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成周为管理荆楚的西周都城,靠近南方荆楚地区。在判断西周王朝的东都成周地理位置时,成周接近荆楚,对荆楚具有直接的军事威胁,是一项重要判断条件。
综上所述,西周青铜器妾簋铭文“从王员征楚荆,在成周”与记述殷商王朝的《诗经•商颂•殷武》中“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设都于禹之绩”“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相互印证,向我们揭示了西周王朝的东都成周来自于殷商王朝的商都商邑“大邑商”,为周武王收复殷商旧地、安邦立国而采取的伟大举措。这也是一个新王朝延续旧王朝统治,必须采取的正确行政措施。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西周的成周历史来源于殷商王朝的商都大邑商,殷商王朝的大邑商历史文化来自于夏王朝都城的“禹之绩”,夏王朝的都城为夏水四方湖古城。延续夏商周三代的统治四方的都城四方湖古城,才是中华民族名正言顺、经天纬地的原始“中国”。
最新考古发现,蚁鼻币、鬼脸币之谜终于破解,古人用心良苦!
楚币蚁鼻钱、鬼脸币是中国战国时期在楚国流通使用铜贝,是一种面部有字、形状似海贝的货币。但也有学者认为,蚁鼻币、鬼脸币为仿龟贝,但究竟是仿贝币还是仿龟贝,钱币学界至今没有结论。我要新鲜事2023-10-04 20:15:250001十八位考古队长讲述中华文明为何五千年
两个月前小师叔送我一本书,我在学习这本书的时候结合自己的认识陆续就写了18个遗址。参考:4大流域18处遗址22位学者带你看中华何以五千年?现在写完了,我们再回首看看这些遗址为我们讲了些什么?这18处遗址是否也能够为我们串起来中华五千年这个形成过程。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2:480000“绝命咒语”反盗墓传奇:你说不可信,为何盗墓的考古的真死了?
原题:“绝命咒语”反盗墓之谜与传说本文作者倪方六《易经》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如果从反盗墓的角度来理解,“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应该是中国古人最朴素,也是最原始的反盗墓构思。这种构思在后代都有运用,宋代书画家米芾便曾如此葬过死去家人,“米芾好奇,葬其亲润州山间,不封不树。尝自诧于人,言莫有知其穴者。”图:米芾画像,一代书画大家竟然还是反盗墓高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20:570000文保专家齐聚大足,为石窟寺渗水病害“把脉开方”
重庆大足,古称昌州,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海棠香国”,更以灿烂精美的世界遗产大足石刻闻名于世。9月23日,来自高校、文博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为一个国家级文保难题齐聚大足,面对千年石窟凝结出智慧结晶,用科技创新手段向石窟寺渗水防治难题发起挑战。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59: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