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度量衡”起源:考古发现更早证据 史记又一次被推翻
度量衡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容积、重量等。在中国历史中,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被认为是一大功绩,然而,最新的考古发现却表明,度量衡在中国的历史要比史记所记载的更早。
一、甘肃考古发现更早证据
位于甘肃天水秦安的大地湾遗址距今已有6万年至4800年的历史,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关键点。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遗址出土了一组陶器,这些陶器具有精确的容积数据。其中,条形盘、铲形抄、箕形抄和深腹罐等陶器的容积关系是十分规律的,大致呈十倍递增。这些陶器的容积数据揭示了三个基本结论:首先,至少在距今4800年前,中国已经使用十进制系统;其次,制造这些容器需要一定的几何知识,表明当时中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几何学知识;第三,这组陶器不仅仅是容器,它们很可能是度量衡中的一种“量”,而且比大禹时代早得多。这一发现挑战了史记中度量衡起源的记载。
除此之外,大地湾遗址的起始时间追溯到距今6万年前,这一发现也让人们重新思考了古代人类在中国南方的存在,尤其是在末次冰期期间,当时中国北方的古人类因严寒而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南方的大地湾遗址的存在令人不解。

二、中国天文考古证据更早
与甘肃考古中的发现相比,中国天文考古领域的证据更早。在古代中国的天文测量中,规矩与圭表是两个重要的工具。考古学家在不同遗址中发现了这些工具的实物证据。例如,距今约9000年的贾湖遗址出土了骨制规矩,而距今约6500年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用于立表测影的“表”,以及青龙白虎星象图等。更令人惊讶的是,距今约4300年的陶寺遗址出土了一根刻有20个刻度的圭尺,每个刻度对应着观测到的20个节气,其中第11刻度被认为是夏至正午日影的长度,与周髀算经中的“一尺六寸”地中标准相符。这些天文考古发现揭示了古代中国已经使用度量衡系统来进行天文测量,这种度量衡的起源比大禹时代还要早得多。
三、古代中国天文学发展的原因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为了授时,以便准确测算农时,特别是播种期。古代中国的四季分明,一旦错过了农时,就会导致来年的饥荒。因此,古代的立表测影工具必须具有相对固定的度量衡,以确保准确的农时测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古代中国的圭表长度是相对固定的,最初以“股骨”为度,尽管不同人的股骨长度可能不同,但在当时已经算是高精度,容易在不同部落之间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度量衡变得越来越精确,陶寺时代已经使用木胎漆绘的圭尺。
与古代中国不同,虽然苏美尔、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在纸面上的天文学非常发达,但却鲜有天文学遗存在考古发现中出土。这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天文测量和度量衡方面的早期优势。

中国度量衡的起源比史记所记载的要早得多,至少在距今48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使用度量衡系统。史记中的记载只是提及了大禹时代的度量衡使用,但并不代表度量衡起源于那个时期。夏商周时期的文献和考古实物表明,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成熟的度量衡体系,尽管我们对这个时期的度量衡了解仍然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学家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度量衡系统,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
01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02项目负责人牛世山工作背景殷墟考古90年来,发现了丰富的晚商文化遗存,大型宫殿建筑、商王陵、甲骨刻辞、青铜器和玉器等冠绝当时,实证中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早到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也见证了中国古代青铜时代鼎盛时期的辉煌文化、国家政治形态以及技术水平,在古代世界中彰显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风格。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47:480000罗盘定向,地遁盗掉博物馆院内大墓,警方调查时领导说“不可能”
三门峡4·30盗墓大案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一起十分罕见的现代盗墓事件——租用国营公司仓库盗墓,在文物管理人员眼皮底下,成功盗掘了博物馆院内三座先秦贵族墓,盗出文物被卖掉了,管理部门竟然一点没有发觉。此事离现在已有10年了,发生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周晚期虢国墓地上。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28:100000宫崎骏经典电影场景
我要新鲜事2023-06-03 10:34:01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郑州商代遗址
商代中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城内及郊外,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1950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发现,同年起由安金槐主持发掘。1959年出有考古学专刊《郑州二里冈》。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1500年左右,早于安阳殷墟,因此它的发现对认识商代中期文化的特征及研究商文化的渊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1:11:090001两岸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考察天岳幕阜山上古文化遗存
2017-09-1416:14来源:新华网9月6日至9日,由中山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郭立新、郭静云等考古学、历史学教授和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硕士生组成的上古文化考察组一行,来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天岳幕阜山区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湖南省社科院区域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周行易研究员及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肖敬东、平江地方学者杨衍秋等参与了考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49: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