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地找到元代古墓 专家抢救性挖掘(离奇古墓)
我要新鲜事2023-12-20 18:36:100阅
一座元代古墓中两个棺材却有3具尸体。在山东省济南市东郊的一处建设工地,施工队无意中挖出了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现场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经初步判断,这是一座元代砖室墓。普通老百姓的墓葬一般以土坑墓为主,能修建这么豪华的砖室墓,墓主人生前一定非富即贵。一想到墓中说不定陪葬有珍贵的文物,专家内心感到有些激动。

墓葬内部
进入到墓室后只见墓室里头一片狼藉,棺材板散了一地。专家进入墓室,朝天花板看了一眼,一枚铜镜悬挂在墓顶正上方,因为古人相信这样做可以保佑墓主人死后免遭灾祸。为了方便作业,专家决定进一步采取大街顶式的发掘方式,考古队员将散落在墓室内的棺材板分批取出,没取出一块就立即用高分子聚乙烯保护膜进行包裹,以防止棺木氧化干裂。

主人身份
没过多久,墓室内的状况开始清晰,一口保存完整的棺材摆放在墓室西侧,地上散落着两具骸骨,让专家感到失望的是,墓室内并没有陪葬品的踪迹。为了能找出问题的答案,以及弄清楚墓主人的身份信息,大伙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保存完好的棺材上。揭开棺盖板以后,专家用喷壶往里头喷洒了一些酒精含量为95%的纯净水。

离奇尸体
经过仔细查看,却失望的发现,棺材里头除了骨头别无他物,唯一有点研究价值的也就是那几枚宋代铜钱了。由于墓中并没有出土墓志或者文字姓的东西,墓主人姓甚名谁,生前有着怎样的身份和地位,为何墓中只有两口棺材却出现3具人骨,这就是我们所不得而知的历史谜团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酸梅汤”是朱元璋发明的?《英烈传》中提到了,但真相是这样的
“酸梅汤”是朱元璋发明的?本文作者倪方六“冷饮”其实是现代的流行说法,古人多称为“凉饮”。到明清时,冷饮早已由隋唐以前的“白领饮品”,变成大众化的“街饮”。图:“卖冰镇酸梅汤”风俗画(民初烟画)古代冷饮品种丰富,但最为经典、也最受喜欢的夏令冷饮,要算“乌梅汤”。这款冷饮可以说是中国人在饮食领域的又一重要“冷发明”,老少皆宜,贵贱都喝,至今都是重要的一款夏天饮品。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20:020000啥样反盗墓手法成本最低?三国时有人用了,死后200年墓都没人盗
字反,成本最低的一种反盗墓手段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不只一次谈过反盗墓的手段和方式。有网友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反盗墓手段最有效最节省成本,贵族能做到,民间也能做到,穷富都用?我在研究中发现,要同时满足这条件,只有一招,就是“字反”。所谓“字反”,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防范盗墓——在墓里墓外刻写上文字,规劝和吓退盗墓者,让他们放下洛阳铲,放弃盗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18:510000西安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使命与责任
汉长安城遗址承载着丰富的科学信息、历史记忆、文化精神和社会认同,其自身价值意义的重要性和丰富性,决定了汉长安城遗址利用工作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只有将汉长安城遗址的价值载体与意义积极融入当代生活,不断丰富内容、提升品质、服务民生,才能促进文物事业走向更加开放、包容的永续保护利用之路。0000秦陵发现已有40年 为何不敢打开 核磁扫描后 德国专家:不能开
秦始皇陵之所以不敢打开,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文物保护和历史价值的考量。秦始皇陵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遗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但是如果打开陵墓,文物面临着被破坏、被盗窃的风险。盗墓贼的存在令人担忧,他们只为私利而来,往往会毫不留情地破坏文物,使得历史的珍贵遗产永远失去。为了维护文物的完整性和保护历史的延续,决策者们不得不谨慎对待是否打开秦始皇陵的问题。1、考古工作也需要谨慎对待我要新鲜事2023-08-04 20:58:110000普尔塔龙:全球第三大恐龙(长40米/诞生于7000万年前)
普尔塔龙是一种蜥脚下目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达到了35-40米,体重也达到了70吨左右,属于目前已经发现的世界上最巨型的恐龙之一,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内发现的。普尔塔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46: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