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斩鬼使者钟馗到底是谁,汉族民间神仙(千古谜团)
说起钟馗相信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在电视中还是民间传说,有很多关于他的英雄事迹。但对于这个斩鬼使者钟馗是否真实存在,以及他到底是什么人无从知晓。人们只知道他是汉族民间神仙,对于鬼使者钟馗到底是谁是一个千古谜团。
汉族民间神仙

看过电视的都知道钟馗是驱魔辟邪的神仙,神话故事中的钟馗高大魁梧,民间关于钟馗的故事流传甚广,人们对于钟馗的身世之谜也有很多的猜疑,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历史中真的有钟馗这个人存在吗?斩鬼使者钟馗到底是谁呢?

斩鬼使者钟馗是中国著名的汉族民间神之一,后来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他的主要职能是捉鬼。人们最为熟知的钟馗的来历版本,是来自明朝人所引的《唐逸史》。说的是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有一次从骊山回宫,身体不适,太医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效。 一天晚上,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盗走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大怒,忽见一大鬼奔进殿来。

大鬼身穿蓝袍,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一伸手便抓住那个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骇极,问大鬼:“你是何人?”大鬼说:“我就是多次参加武举考不中的钟馗,羞见江东父老,所以触阶而死,感谢皇上用蓝袍为我殓葬,现虽在九泉之下,仍发誓要为皇上斩除妖孽。”说完,化作一片红光飞驰而去。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 玄宗病好后,便令画家吴道子按其梦中所见画一幅钟馗图。

在唐朝时,这个斩鬼使者钟馗故事是否就已流传,并无依据可考。至于钟馗其人,在唐代所有的官方文献中也无法寻见,类似上文中的考场冤案更是无一字一句的记载。殿试考试制度,是一百多年以后才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创立,因此唐明皇也不可能主持殿试考试。
身份是千古谜团

但皇帝在岁末时,把钟馗画像作为礼物赐给大臣,确也是盛唐以来就有的惯例,文人名士皆有记载,如唐玄宗时的大臣张说(667-730)所撰《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一文记载了钟馗画融入新春年节民俗的情景:“中使至,奉宣圣旨,赐画钟馗一及新历日一轴……”既然在史料中无法寻见,那么大量民间传说的钟馗故事又是怎么来的呢?

有人根据跳钟馗面具与商周时期面具在仪式中的作用相似,因此有人推测:早在商周时期,斩鬼使者钟馗就已出现。而钟馗的名字,有可能源自当时的一位巫师。

有学者考证,在殷商时期,也就是三四千年前,传说出过一位叫仲虺的著名巫师。他最擅长的法术是求雨,每每他出面主持的求雨仪式,最为灵验,所以人们用他的名字来代指巫师这个职务。而仲虺、钟馗两词发音相近,在流传过程中被误记为钟馗二字。这便成了钟馗的来历的说法之一。对于斩鬼使者钟馗究竟是谁这个问题,诸说并立,仍是中国民俗文化史上的一个谜。
东施效颦的故事,可以模仿只会让丑的人看起来更丑
西施的美貌可以说是众所周知,她可以说是美的代名词,很多人都喜欢用她来形容女子美貌。今天为大家介绍东施效颦的故事,主要讲述的就算一个名为东施的丑女,因为看西施皱眉很好看就故意模仿,结果矫揉造作的样子让人更厌恶。东施效颦的成语典故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1:58:350008唐朝安康公主最终结局,贞观之治安康公主扮演者
唐朝安康公主共有两位,一位是唐太宗的第十四女,一位是唐穆宗第八女,第一位曾被改编为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女主角,另一位历史记载出家当道士了。关于她在历史上对她们的描述都很少,公主的驸马是独孤谋还是独孤彦云也存在争议。一、唐太宗十四女安康公主我要新鲜事2023-03-15 05:57:3500015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 英国女子:吐了 吃饭难以下咽
清朝人很少洗头发,长时间不洗导致头皮和辫子上积累了污垢和细菌,散发出令人难闻的气味。这种脏乱问题与个人困难、社会背景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1、清朝人的辫子难以打理,这是造成脏乱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辫子集中在后脑勺,个人无法直接观察和处理,需要他人的帮助进行编织和打理。对于缺乏亲人或伴侣支持的人来说,如光棍或流浪汉,很难得到适当的照顾和维护。我要新鲜事2023-07-08 15:54:060003古代皇帝大赦天下,不怕激起那些受害者家属的民愤吗?
何止是民愤?历史上,大赦曾经引发过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这件事就是东汉末年汉桓帝时期的第一次“党锢之祸”。延熹九年(166年),河南郡有个叫张成的术士对儿子说:“老爹我掐指一算,过不了多久皇帝就要大赦,你不是有仇人吗?正好可以赶在大赦之前杀了他。”杀人不偿命,这么好的机会哪能错过?于是这小子真的行凶了。事后,凶手被判处死刑,但还没来得及行刑,果然就传来了大赦天下的消息。我要新鲜事2023-06-13 20:11:300001“斩龙狂人”刘伯温:一生斩杀了多少条龙脉?都造成了什么后果?
说起我国古代灿烂的传统文化,风水龙脉是始终绕不开的一环,所谓龙脉就是一种山势、水势,同时龙脉也是风水中最为神秘的一环。古往今来,龙脉始终被人们认为是帝王之相,凡是龙脉形势好的地方,就会有英雄人物出世、睥睨天下。然而,就是因为龙脉象征着帝王之相,这就导致不同的人对于龙脉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寻找龙脉是为了辅佐帝王,而有人寻找龙脉却是为了摧毁它,比如元末明初的“后朝诸葛亮”刘伯温。我要新鲜事2023-08-25 17:16: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