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十大酷刑之蒸刑,将人活活蒸煮烫伤致死(残忍至极)
说起古代的酷刑,人们在影视作品中都是见过很多的,但是那些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因为还有很多的残酷刑罚是你所不知道的。下面小编要说这种酷刑就是蒸刑,什么是蒸刑呢?就是将人活活蒸煮致死,对于古代的犯人们就用此种方法逼供,简直就是惨无人道啊!下面就和探秘志小编一起来了解蒸刑。
一、满清十大酷刑之蒸刑

说到满清十大酷刑之蒸刑,所谓的蒸刑又叫烹煮之刑,其残酷程度丝毫不亚于杖刑、坐冰块刑这种古代女子刑罚。所谓的烹煮之刑指的就是将人活活给蒸死。从“蒸”这一个字就可以看出,就是将人“蒸死”了,指一个充满了滚烫水的大缸中,人就算不被“蒸熟”,也会被其中的水蒸气将呼吸道给烫伤,最后导致窒息而亡,在最后你就没有知觉的被蒸熟了。

古代蒸刑的执行方式其实非常之简单,就是找来一口大缸,然后在缸里面方面水,在大缸的四周开始用火烧,将水加热,然后在将犯人丢进去“蒸”,在强悍的人在这种酷刑之下,也只能成为亡魂了,简直比起铁裙之刑和笑刑还要更为恐怖啊!

其实蒸刑在我国很早之前都有,据历史记载,周的始祖西伯被囚禁于羑里的时候,西伯的儿子伯邑考在殷都作人质,为纣王当车夫。纣王把伯邑考放在大锅里“蒸为羹”,赐给西伯。西伯不知是人肉羹,就把它吃了。纣王得意地对别人说:“谁说西伯是圣人?他吃了自己儿子的肉羹还不知道呢!”这是古代蒸人的最早的事例。

蒸人的大锅古时叫做鼎或镬。都是用铜或铁铸成的,不同的是鼎有三只足,镬无足。《淮南子·说山训》篇有“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之语,高锈注:“有足曰鼎,无足曰镬。”颜师古也说:“鼎大而无足曰镬。”因为烹人要用鼎或镬,所以,古时就把这种酷刑叫做镬烹、鼎镬或汤镬。据了解,古代不少的人们都因为蒸刑而死,比古代的酷刑幽闭还要更为恐怖。
二、古代关于蒸刑的记载

隋代以后,朝廷颁布的刑法正式规定的死刑只有绞、斩、凌迟等,但烹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刑罚一直有人使用。五代时,后唐明宗长兴年间,姚洪奉朝命率数千人戍守阆州,被叛将董彰拘禁,不肯屈服。董彰叫人架起大镬,添满水烧得滚沸,让十名壮士割姚洪的肉放在锅里煮而食之。姚洪至死大骂不绝。这是将人一边凌迟一边烹,比烹煮整个活人更惨毒。

南宋初,秦桧专政,残害忠良,他也用过烹人的刑罚。直到清末,杭州古代藩属旧址东侧射堂庭院中,还保存着一只大铁镬,上宽下窄,直径四尺,深二尺多,原有铁盖,后失落。据传说,这只镬就是当年秦桧烹人用的。但秦桧当时曾经烹过何人,史书未见记载。

上述种种蒸刑,都是用水煮,这符合“蒸”字的本义,《释名》早有“煮之于镬曰烹”的注解。但是,历史上也有用油炸人的酷刑,这也叫蒸,或者叫油蒸。南朝梁时,侯景亡命东魏,后来又南奔,高澄命令部下抓到他的妻子,先剥下面皮,然后又用大镬盛油把他们煎死。

清末学者俞樾讲过一个故事,说四川巴县有一名武生,自恃拳勇,武断乡曲,有一天他做梦被阎王抓去,让他受地狱里的种种酷刑,其中就有油炸。俞樾写道:“(冥王)乃命狱卒,以铁叉叉入油镬中,顷刻肌肤糜烂,脏肺焦灼,苦不可言。”这虽然是梦境,却能反映出用油烹人的那种惨状。
强姓起源和来历:源自黄帝孙子禺疆(古时疆强相通)
强姓算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因为它的来源非常复杂繁多,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的孙子禺疆,后人以“疆”为姓,但古时“疆”“强”相通,最终改为强姓。其次就是源自春秋楚国的大夫斗强,从他的后裔孙仲这一代便改姓为强姓、斗姓和伯比氏等。强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黄帝孙子禺疆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0:47:390000郑州是几朝古都:五朝(存在历史悠久)
郑州是五朝古都,分别经历了夏朝、商朝、管国、郑国以及韩国。郑州作为传统古都,不仅诞育了多个文明,同时也是华夏文明最主要的诞生地。在全国所有城市当中,郑州都是排的上号的、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我国的中国八大古都,郑州便是其中之一。而在国家为数不多的六个遗址片区当中,郑州也是其一。在历史上,郑州有过五次为都城的经历。一、遗址众多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7:41:480003康熙最重要的守国之道:体察民情(关系百姓疾苦)
对康熙来讲,最为重要的守国之道就是安民,也就是对百姓仁慈宽厚。康熙从小受他的祖母教诲,并且感触很深。康熙的祖母经常教导康熙,想要治理好朝政,就必须尊敬天子,同时勤于政务,最重要的就是热爱自己的子民。而康熙也懂得百姓的重要,因此他在当政期间对百姓十分仁慈,并且推出了许多社会保障措施,深得百姓的厚爱。一、康熙十分仁慈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0:28:57000015-16世纪,欧洲探险队对北方海域的考察,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16世纪中期,是英国人探索东北航路的重要时期,英国从俄国手里获取了欧洲东北海岸与鄂毕河河口以及周边海域的详细资料,并借鉴了俄国高超的航海技术。继威洛比和钱塞勒之后,英国莫斯科公司试图在英俄航路基础上,继续拓展向东的航路,穿过俄国人口中的鄂毕河,寻找通往中国的海上航路。于是,在英俄海上贸易开展的同时,英国继续派遣探险队前往俄国北方海域,寻找通往中国的航路。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33:1800011980年外媒记者: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永久保留?邓公7字回应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118厅接见了来访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这次接见,邓小平接受了法拉奇的独家专访。在这之前,她已经采访了诸多世界名人.采访起初进行得还算顺利,但当法拉奇问到一个问题时,身旁的翻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法拉奇问到:以后你们还会保留毛主席像吗?面对这位记者的刁钻提问,邓小平斩钉截铁地用7个字给予了回答。我要新鲜事2023-05-23 21:30: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