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渊源及在政治交流中的体现
暹罗是泰国过去的名称。中国与泰国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据中国古籍的记载,中泰交往始于汉代。
当时泰国还没统一为一个国家,位于泰国的都是小国家,至元代才统一国家。两个国家的关系从汉代以来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每个朝代都有不同方面上的交往,可是到了明代,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都出现了,因此明时期的两国关系是很全面、很密切的。
中国与泰国之间关系开始于汉代,不过汉代时期双方国家的关系属于经济贸易交往关系,没有出现政治交往的关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双方国家之间关系发展成为朝贡制度关系。
这个朝贡制度关系可以算是属于双方政治交往关系,因为“朝贡”是一种政治关系,同时也是一种贸易关系。到了元朝双方国家的政治交往关系比前期进一步发展,提升了双方国家之间关系。

汉代时期中国早就与东南亚国家开始交通联系,当时汉朝的造业和航海技术已经存在,不过有限制,就是船舶只能靠近海岸航行,以及当时的陆上的交通线还是经常使用,所以汉朝要在海上前往到印度必要与位于海岸的国家进行联系。
这些国家之中有几个国家位于今泰国地区,按照《汉书•地理志》上记述了汉朝遣使通过海岸国家到达印度的航线:自日南障赛、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
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

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角。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涉及这条史料上位于今泰国内境的古国中国与外国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邑卢没国,有学者认为是位于今泰国内境的叻丕府,有学者认为应该位于今泰国北碧府的班东塔碧一处。谌离国,有的学者认为是位于缅甸的丹那沙林,有学者认为该国家位于今缅甸中部的悉利城,有学者认为位于今马来半岛顶端突出部位(今新加坡附近),有的学者认为是应该位于今泰国春蓬府和拉廊府一带。
虽然关于邑卢没国和谌离国在汉代时期的位置有不同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只提出了这两个国家位于古代泰国土地的可能,这两个国家都成为中国与印度两大文明古国交通联系的桥梁。可以认为从汉时以来,中国与泰国的交往关系已经开始了。

汉代是中国与泰国之间交往关系的开端,不过不是双方国家的政治关系的开端。中泰之间政治关系开始于泰国的古国派遣使臣入华进贡,就是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中国史料上记述了泰国的一些古国曾经遣使来华进贡,是指盘盘国、狼牙修国及头和国(投和国、堕罗钵底),这些国家入华进贡的总数是12次。
由于朝贡制度时很重视两国之间政治交流,使得南北朝以来中国与泰国之间保留了双方国家的政治交往关系。
汉代中国与泰国之间关系属于经济贸易交往关系,不涉及到政治交流方面。双方国家的政治交往关系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中国史料上开始记录了一些位于今泰国境内的古国进入朝贡,这些古国是要按照《梁书》、《陈书》上技术的名字是指盘盘国、狼牙修国、头和国。
盘盘国位于今泰国南部素叻府的万伦湾一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内曾经八次派遣使臣来华入贡,是指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年)一次、中大通四年(532年)一次、中大通五年(533年)一次、大同六年(535年)两次、梁简文大宝二年(551年)一次、陈宣帝太建三年(571年)一次以及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年)一次。
狼牙修国,位于今泰国刘坤、北大年、宋卡一带。该古国曾经三次遣使来华入贡,就是梁武帝天监十四年(515年)进贡一次、中大通三年(531年)进入奉表献方物、陈废帝光大二年(568年)进贡一次。头和国,位于今泰国湄南河下游地区,即古国堕罗钵底一名的省译。

头和国曾派遣使臣进入陈国进贡,就是在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头和国派遣使者献方物。隋代,由于隋朝的对外政策采用了对外开放政策,使许多国家愿意与隋朝进行朝贡制度,位于今泰国内地的古国叫“赤土国”也曾经派遣进华入贡,同时隋朝也派遣使进入赤土国。《隋书》上记录了这赤土国在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大业五年(609年)、大业六年(610年)每岁一次进贡。
隋朝也曾一次派遣使臣去赤土国给予此国国王贡品,赤土国王对隋使团欢乐地接待:“隋帝即位,募能通绝域者。大业三年,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军等请使赤土。帝大悦,赐骏等帛各百匹、时服一袭而遣,赍物五千段,以赐赤土王。”赤土国位于今泰国的宋卡府和北大年府地区。
唐朝时期依旧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派遣使团往南海去天竺(印度)和波斯,往天竺和波斯的航线必须通过南海诸国,进入南海诸国中转。虽然南海诸国只是唐朝往天竺和波斯的过道,不过这些国家还是愿意与唐朝进行朝贡,南海诸国在今泰国内地依然存在。一些唐代史料上也记录了几个泰国古国,如堕罗钵底、盘盘国、哥罗舍分,这几个国家都曾派遣使者进华朝贡。
堕罗钵底国中心位于佛统府,统治着湄南河下游广大地区⑪。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国王都派遣使者贡方物。盘盘国,贞观九年(635年)派遣使者入贡方物。哥罗舍分位于今泰国西部的叻丕府或者泰国的西北部,这个国家在唐太宗贞观时期也派遣使臣来华入贡:又有哥罗舍分、修罗分、甘毕三国贡方物。

宋时期,泰国内地创立了罗斛国。罗斛国位于今泰国的华富里府一带。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罗斛国遣使进攻宋朝。《宋会要辑稿》上记录了额在政和五年(1115年)罗斛国派遣使臣进朝入贡,宋朝在泉州置来远驿,专门接待罗斛国使节。
南宋时期,位于今泰国的古国“真里富”在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嘉泰元年(1201年)、嘉泰二年(1202年)、开禧元年(1205年)派遣使臣入宋朝贡。真里富国位于今天泰国叻丕府一带。罗斛国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贡驯象。
元时期,当时位于今泰国内地的国家出现了两个国家,北边的暹国(素可泰王国)和南边的罗斛国。元时期,暹国是在泰国内地最强的国家,采用了扩张国家政策,所以罗斛国就成为于暹国的一个番国之一(元末才能解放自己及推翻暹国),于是元代暹国与罗斛国之间经常打仗。
这两个国家与元朝常互相派遣使者进入朝贡,不过从史料上来看,元朝只派遣使者进入暹国,没有进入罗斛国。至元三十年(1293年),元朝诏遣使往暹国是为了创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调解暹国和罗斛国之间纠纷,第一获得了成功,第二个却对暹国和罗斛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当时罗斛国受到了暹国的势力的欺压。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朝给暹国使臣诏谕,当时暹国王兰甘亨亲自来华进贡,或者遣本国王子弟来华当人质。当时元朝企图控制暹国,企图将暹国变为元朝的番国,因此元朝引用了扩张国家政策。大德三年(1299年),由于暹国派遣使臣进入朝贡,元成宗就把虎符赐给暹国世子。
这次这是政治交往方面,因为“虎符”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符,所以这是元朝给予暹国政治权利另外,元朝参与了暹国与睦邻国家的矛盾,比如成宗元年(1295年),元朝得到了马六甲(麻里予儿)被暹国侵扰的消息,所以为了回报马六甲,元成宗就告诫暹罗不允许侵扰马六甲:“勿伤麻里予儿,以践尔言。”这些是明以前的中泰政治交往。
再加上根据《元史》的记载,暹国在元朝时期曾经九次派遣使节朝贡,就是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贞元年(1295年)大德元年(1297年)、大德三年(1299年)两次朝贡、大德四年(1300年)、延祐元年(1314年)、延祐六年(1319年)、至治三年(1323年),元朝给了暹国赠品。这些是元时期泰国的古国与中国进行朝贡制度交往的表现。
研究表明:战争在玛雅文明晚期导致了它的衰落
8月5日,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表明,战争不仅是玛雅文化顶峰时期城市间竞争的一个特征,而且在玛雅文明晚期导致了它的衰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人员发现的新证据,表明玛雅人从事焦土军事行动(这是一种旨在摧毁包括农田在内的任何有用东西的战略),即使是在他们的文明鼎盛时期也是如此。这种军事行动极大地限制了人的活动范围,十分不利于人的生存。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41:290000佘太君百岁挂帅其实是假的,穆桂英更是不存在
著名的杨门女将想必大家依旧历历在目,而当中的领军人物则是佘太君,据说佘太君百岁挂帅,但是在历史上的佘太君只享年77岁,那么传说中的佘太君和历史上的佘太君是同一个人吗?这个佘太君到底有多牛?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一、佘太君百岁挂帅是假的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1:20:270000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王朝,日本菊花王朝至今还在延续(已有2900年之久)
人们常说,每一件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周期,从最开始的兴起发展、到繁荣巅峰、最后没落泯灭,这种规律在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都可以观察得到。同样,古代各个王朝的发展也遵循这这样的一个规律,但是却有一些王朝虽然最后走向了灭亡,却也在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之久。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那些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王朝。菊花王朝(公元前660年—今)我要新鲜事2023-03-18 05:02:520001古代高中状元 就会被选为驸马 (865位状元出1位驸马)
在古代的状元是非常多的,并非是中状元之后就能够当驸马,865位状元之中也就只有一位驸马。在看过的很多古装电视剧之中,经常性能够看到一个情节,只要是考上状元之后就能够迎娶公主。当驸马在被皇上册封提拔,几年之后就能够到达一个较高的地位,前途一片光明但实际上想要当驸马是非常难。想娶公主几率非常低我要新鲜事2023-03-20 15:09:490000诸葛亮放了个该杀的小人 杀了个该放的大将 (2大失误)
诸葛亮一生之中做错了两件事情,一个是放了该杀的小人杨仪,另一个则是杀了该放的大将魏延。诸葛亮一直都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在三国之中更是有了很多的故事,令人敬佩,非常的足智多谋,形象也特别的完美。但人无完人,诸葛亮的一生之中也有两件失误。放了小人杨仪我要新鲜事2023-02-26 16:15: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