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神秘的大侠,两次下诏不肯相见,朱元璋:我亲自修书一封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曾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可见韩非子对游侠这个古老职业带有贬义的,私以为韩非子的结论过于武断。上至春秋,下至当下,类似游侠的人物屡见不鲜。他们重义轻利,神龙见首不见尾,在市井当中拥有极高的声誉。
今天就来聊一聊明朝初年的一位游侠—田兴,曾经跟随朱元璋平定天下,文能定策,武能搏虎的奇男子。
田兴其人,与明太祖朱元璋颇有渊源,朱元璋竟然称他为兄长。而且与常遇春等名将也是老相识,在开国期间也多有出力。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在正史上并不见记载,只在一些野史、方志中才有记载。
既然是出自野史,按理说那应该是杜撰的人物了。但是朱元璋曾经三次诏请这个田兴,前两次都不得相见。朱元璋第三次诏请田兴,为示诚意亲自写下《与田兴书》,这也让田兴一介平民出现在后人眼中。足见田兴确有其人,也足见田兴与朱元璋关系匪浅。

与朱元璋的渊源
田兴原籍山东青州府,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田兴身材魁梧,孔武过人;为人好打抱不平,轻财任侠,有古侠士风。元至正年间,年已成人的田兴成了一名小商贩。足迹遍布淮河南北、长江两岸,经常出入南直隶之间,贩卖货物之余,顺带行侠仗义。
有一年冬天,田兴贩卖货物行至颍州的时候,天降大雪。田兴被迫停留在颍州一个叫老子集的地方,在路上荒草之中发现一少年,生命垂危。侠肝义胆的田兴便将少年带到旅店,为他请医备药,照顾颇周。没几日便治好了少年,与他交谈,此少年虽然年岁不大,谈吐之间却颇有胆识谋略。二人相谈甚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根据方志记载,此少年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事情真伪值得商榷,但是,读过明史的伙伴们是否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元至正四年,时年十七岁的朱元璋家人相继饿死、病死。孤苦无依的朱元璋,出于无奈只能去皇觉寺出家为僧。但是寺里的效益也不好,只能打发僧人出外化缘。朱元璋只能四处游历化缘乞食,在途中有一次不慎染病,饥寒交迫之际昏倒于荒野之中。被两个神秘的紫衣人救下,在二人的帮助下恢复了健康。
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逾月,游食合肥。道病,二紫衣人与俱,护视甚至。病已,失所在。凡历光、固、汝、颍诸州三年,复还寺。——《明太祖实录》
这段故事在《明史》、《明实录》等诸多正史中都有记载。而且具有明显的神话色彩,朱元璋是被两个紫衣神仙护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路上染疾被人救济,这应该做不了假。那么这两个紫衣神仙,真实人物会不会就是田兴呢?
这也是笔者唯一能从正史中联想到的地方。无论真实与否,朱元璋与田兴的有一段过往肯定是假不了的。要不然朱元璋也不会大费周章地寻找田兴,甚至身为皇帝降尊给平民写信,信中言辞情真意切。

文能定策、武能搏猛的奇男子
短暂的相聚之后,田兴的继续当着贩夫走卒、行侠仗义的工作。而朱元璋也继续游历乞讨于各地。
元至正十二年,朱元璋受儿时伙伴汤和的邀请,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由于作战勇猛,胆识谋略过人,没多久便得到郭子兴的赏识。被郭子兴倚为心腹,甚至将义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
但是郭子兴这人那,量小志疏,眼见朱元璋威望越来越高,大有取代他的趋势。朱元璋处处受到郭子兴父子的排挤,甚至后面还发生了被郭子兴囚禁,差点被斩杀的地步。
也正是在此时,消失十余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田兴又出现了。他找到了朱元璋,二人推杯换盏叙旧。期间,田兴告诉朱元璋郭子兴不是明主,不值得追随,应该早日自立。
在田兴建议下,朱元璋仅带领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南掠定远,是为淮西二十四将。此后的数年,朱元璋南征北战,于至正十六年攻占了南京,在义军之间总算是有一席之地了。期间,田兴曾多次出入朱元璋军营,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建功颇多。
在拿下南京后,田兴却选择了再次离开。他找到常遇春,告诉他“:大业已定,元璋是位明主,早晚能得天下。我就继续云游四方了”。没成想,田兴这一消失,又是十余年,朱元璋果然没有再见过他。
昔者龙风之僭,兄长劝我自为计。又复辛苦跋涉,参谋行军,一旦金陵下,告遇春曰;“大业已定,天下有主,从此浪游四方,安享太平之福,不复再来多事矣!”我故以为戏言,不意真绝迹也。——《与田兴书》
朱元璋再次听闻到田兴的消息,则是在洪武三年。
洪武三年,田兴贩卖货物途经六合与来安县接壤的西北山区。此处地广人稀、山高林密,经常有老虎出没,毁害庄家、伤人性命。当地官员多次组织人手前去捕杀,都是失败而归。田兴听闻此事后,愤怒道:“我所经行之地,乃有虎挡道乎!”遂一个人单身入山搏杀猛虎,于十天日杀了七只老虎。
当地官员听闻有这等猛士,找到田兴,问他姓名,笑而不答。给他赏赐,又摆手不要。当地官员就把田兴的义举上报给朝廷,言其形,摹其状,讲其勇,请表彰。朱元璋收到六合的表彰奏疏后,大笑说道:“必吾故人田兴也!”
明太祖朱元璋喜不自胜,下诏把田兴打虎的无名山洼,命名为“打虎洼”,并在打虎洼建立石坊。由大儒宋濂在坊上亲自题写:“大明洪武三年九月田兴打虎处”,为田兴树碑立传。

三次下诏求见,而不得
时隔十余年后,再次收到田兴的消息,朱元璋百感交集。回想起少年时被田兴搭救,想起平定天下时为他出谋划策。朱元璋如今已经贵为九五之尊,想到的是一定要请到田兴,与其共富贵。但是两次下诏书,田兴都视而不见。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亲自修书一封交与田兴。这已经是朱元璋第三次诏请田兴了。
信中开头写到:“元璋见弃于兄长,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云游之处,何尝暂时忘也。”两次诏请都不得见,朱元璋也表达了自己的不解:元璋犯了什么罪过,兄长两次都不肯与我相见。(两次诏请,而执意不我肯顾,如何见罪至此。)
朱元璋害怕田兴是因为自己做了皇帝,如今身份悬殊,忘记了过往情分,不念兄弟旧情。为了打消田兴的疑虑,朱元璋在诏书中说道:“皇帝还是皇帝,元璋也还是这个元璋。我只不过是偶然做了皇帝,并不是一当皇帝,就不是朱元璋了。我也不会因为当了皇帝,就把兄长当做臣民了。”
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过偶然做皇帝,并非一做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朱元璋也。本来我有兄长,并非做皇帝便视兄长为臣民也。愿念弟兄之情,莫问君臣礼。——《与田兴书》
朱元璋知道田兴习惯了游历四方,闲云野鹤的生活,并不强迫他入朝做官。在诏书中继续说道:“国家政务,兄长如果愿意帮助元璋,就当个一官半职。如果不愿意,也但凭兄长的意愿。此次相见只谈兄弟之情,不谈国事。”
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其自便。只叙弟兄之情,不谈国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与田兴书》

这篇诏书写的情真意切,诚恳备至,也是朱元璋为数不多的好文章。朱元璋害怕田兴还是不来相见,在诏书最末写到:“再不过江,不是脚色!”朱元璋的言外之意是,你平日自诩为英雄好汉,行侠仗义。如今却连故人的面都不敢见,你还算什么英雄好汉?
果然,这一激将,田兴终于露面了,前往南京面见朱元璋。朱元璋以家人礼接待田兴,亲自前往龙江迎田兴。朱元璋也不强人所难,不谈国事,兄弟二人只是把酒言欢,经常畅聊到深夜,情谊如初。逗留月余,田兴多次辞行,朱元璋都不肯。
洪武四年,一代奇男子田兴病逝于南京。朱元璋听闻后,悲拗不已,亲自为田兴治丧。并下诏册封田兴的两个儿子为指挥使,田兴的儿子受父遗命,不肯为官,执意回到六合为民。
正史三国第一猛将是谁 他为什么称之为三国第一猛将
正史三国第一猛将应当属关羽莫属,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几乎无人匹敌,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有可能武力最强的属于典韦或者吕布,因为有人在三英战吕布这件事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的武力才可以和吕布匹敌,毕竟这是《三国演义》,而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关羽的武力还是数一数二的。一、关羽的凶猛程度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6:19:580000元代的教育制度,地方官学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其发展如何?
#历史开讲#蒙古字学的教学内容以翻译《通鉴节要》为主。至元八年(1271)圣旨规定:“《通鉴节要》事,就翰林院见设诸官并译史,作蒙古言语用蒙古写录,逐旋颁降与国子学诸路教授。”除此之外还将历代圣贤事迹翻译成蒙古语供生员学习,蒙古语汉语都是他们重点学习的内容,培养了大量精通双语的官员。由此可知虽为蒙古字学,儒家思想在其中所占地位也很重要。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01:370000造成2万余人死伤的天启大爆炸发生在哪个朝代?究竟是怎么回事?
天启大爆炸是中国古代发生的一件非常严重的爆炸事件,方圆二十多里被夷为平地,死伤人数达到了两万多人,被认为是三大自然之谜,这种事件就算是发生在现代也是非常恐怖的。那么你知道天启大爆炸发生在哪个朝代吗?天启大爆炸发生在哪个朝代天启大爆炸是发生在明朝时期的,于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爆炸地点位于王恭厂火药库附近,此次爆炸死亡的人数达到了数万人,损失非常惨重,堪称是古今未有。天启大爆炸发生的原因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31:360000中日建交,毛主席为何放弃向日索赔?周总理解释后才知主席的高明
1972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中美之间打破了近20年的隔阂局面,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而日本这个美国的小弟,一切以美国马首是瞻,处处看齐。果不其然,这一次看见美国要与中国交好的苗头,日本自己国家内部,从民间到内阁,都有“追随美国与中国重新复交”的呼声。中日建交,也是一件不亚于中美建交的大事件。日本毕竟是在中国周边,在地缘意义上来说,十分重要。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19:490000楚庄王樊姬的故事:樊姬多次劝诫楚庄王(助其一鸣惊人)
楚庄王大家都很熟悉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就出自楚庄王,在其荼蘼三年之后一朝崛起,将楚国发展成了春秋时期的霸国。然而楚庄王能将楚国变成霸国,这背后樊姬有很大的功劳。楚庄王樊姬的故事樊姬常常委婉的劝谏楚庄王把更多心思放在政事上,而不是吃喝玩乐,因为楚庄王并不是一个一直都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君主,在楚庄王刚即位的时候,一直曾经沉迷酒色,不理政事。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9:2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