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028

明太祖嫡长孙朱雄英为何夭折?他的死竟然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历史

我要新鲜事2023-10-28 20:21:121

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他的后代中,却有一个少年,虽然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在无意中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这个少年就是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英。

朱雄英出生于洪武七年,是太子朱标和太子妃常氏的长子。常氏是名将常遇春的长女,她和太子朱标有着一段不平凡的姻缘。当年,朱元璋的妻子马氏和常遇春的妻子蓝氏同时怀孕,两人相约如果生下一男一女就让他们结为夫妻。果然,马氏生下了太子朱标,蓝氏生下了常氏。于是,两家就成了亲家。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就立下了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则,并将自己的长子朱标封为皇太子。洪武四年,常遇春去世后,朱元璋就让常氏嫁给了太子朱标。常氏贤惠孝顺,深得马皇后和太子的宠爱。

洪武七年,她为太子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是大明王朝第一个皇孙。朱元璋非常高兴,亲自给他取名为雄英,意思是希望他能成为众英之首。按照规定,只要雄英成年,他就会被封为皇太孙,成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然而,在雄英出生之前,太子还有一个侧妃吕氏。吕氏也为太子生了一个儿子叫作允炆。按照规定,允炆是庶子身份,并不能继承皇位。但是,在雄英四岁那年,常氏在生下第三个儿子允熥后不久就去世了。于是,吕氏被扶正为太子妃,并将允炆改为嫡子身份。这样一来,允炆就成了雄英的竞争对手。

雄英在吕氏的照顾下长大,但是在他八岁那年,却突然发病去世了。这对于太子和明太祖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明太祖非常悲伤,他将雄英抬辈封为虞王,并以皇子之礼安葬他。

有人说吕氏杀死了雄英,以便让自己的儿子允炆顺利继承皇位的机会。但是,这种说法没有任何史料的支持,而且在明太祖和太子的监视下,吕氏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胆量和手段。所以,雄英的死只能说是一个不幸的偶然。

雄英死后,允炆就成为了太子的嫡长子,并被明太祖册立为皇太孙。这样一来,他就成为了大明王朝第三代皇帝的预定人选。而雄英的弟弟允熥,虽然也是嫡子身份,但却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因为明太祖规定了居嫡长者必正储位的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皇位,其他的儿子都只能封为郡王。

这个原则在明太祖和太子朱标在世的时候,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太子朱标突然去世了。这时,明太祖已经年过七十,他没有时间再重新立一个皇太子了。所以,他只能按照原则,将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而朱允炆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建文帝继位后,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他的叔叔燕王朱棣。朱棣是明太祖第四子,也是最有才干和野心的一位。他掌管北方军事要地,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势力。他对建文帝不满意,认为他是吕氏所生的庶出之子,不配做皇帝。他还怀疑建文帝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太子朱标和兄弟秦王朱樉。所以,他发动了靖难之役,企图篡夺皇位。

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最终以朱棣的胜利和建文帝的失踪结束。朱棣登基称帝,是为永乐帝。他开创了大明王朝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而建文帝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如果说雄英能够活下来,那么大明王朝的历史就会有很大的不同。雄英作为嫡长孙和皇太孙,他会在太子朱标去世后顺利继承皇位,并得到明太祖和诸多大臣的支持。他也不会像建文帝那样遭到燕王朱棣的怀疑和反对。他可能会成为一个英明的君主,延续明太祖和太子朱标的治国方略,使大明王朝更加稳定和强盛。而靖难之役这样的内乱也不会发生,永乐帝朱棣也不会有机会篡位。

可惜,雄英没有能够活下来,他只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影子。而他的死却给大明王朝埋下了一个隐患。这个隐患就是明太祖制定的居嫡长者必正储位的原则。这个原则虽然看似公平,但却忽略了皇位继承人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它也限制了皇帝的选择余地,使得皇帝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出最合适的继承人。

这个原则在后来的大明王朝中,造成了很多的问题和灾难。这也算是明太祖自己给自己和大明王朝挖了一个坑吧。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