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

2月15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开幕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魏洪涛,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一级巡视员陈彬斌,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熊远明,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韩永福,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等出席开幕式。饶权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熊远明、朱建军、张元林、何晓雷、魏洪涛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主持。


展览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分别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展厅,展出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国图藏甲骨、敦煌遗书,甘肃简牍博物馆藏汉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计249种,382件。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本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是迄今为止“四大发现”主题相关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观众可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一站式了解中国典籍发展历程中的各种载体及丰富的装帧形式,透过古文献近距离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展览不仅是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研究院之间打破馆际、行业资源壁垒,突破地域限制,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历史,探索中华文脉的一次圆满联动,更是发挥各自优势,同心协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新尝试。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档案局、国家文物局等相关司局及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企业、媒体代表参加开幕式。
编辑 |张 怡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地下文物看陕西:汉朝与匈奴的来往
出于对匈奴战争的需要,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使得古代中国第一次实现了同包括罗马文明在内的世界其他主要文明的大规模交流。通过丝绸之路,汉王朝在向世界各国展示自己灿烂文明和创造力的同时,也以其恢宏的胸襟和开放的气度,大量引进、吸收域外各种文化精华,极大地促进了汉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39:250000民国盗墓十分罕见的五大特征,除了洛阳铲,还有什么?
原题:民国盗墓五大特征本文作者倪方六民国盗墓,一团乱象。谈起民国盗墓,大家的印象就是“疯狂”。图:古墓地宫图:古棺遗骸图:清代官员不腐尸体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51:550000博物馆专家“监守自盗” 10年偷走文物259件 获利320万后被抓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物收藏的热情不减,文物鉴定成为了一门热门的行业。但是,一些不良分子的出现,让人们开始质疑这个行业的专业性和诚信度。在电视上,一些所谓的“鉴宝专家”不仅资质参差不齐,还有的“低价买文物,高价卖文物”,让人们对这些专家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因此,人们开始寻找可信赖的文物鉴定专家,而博物馆专家成为了人们的选择。1、博物馆专家也曾经出现过一起监守自盗的事件我要新鲜事2023-08-16 19:41:350001晁福林:中国早期国家问题论纲
中国早期国家的历史发展阶段,按照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应当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和传说时代的五帝时期。由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态及其发展道路涉及到中国上古时代如何由野蛮走向文明、早期国家的特色、文明时代初期社会发展道路等重要问题,所以,它理所当然地受到学术界的长期关注。今试将若干偏重于理论方面的思考胪列如下。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