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
2月15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开幕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魏洪涛,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一级巡视员陈彬斌,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熊远明,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韩永福,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等出席开幕式。饶权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熊远明、朱建军、张元林、何晓雷、魏洪涛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主持。
展览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分别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展厅,展出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国图藏甲骨、敦煌遗书,甘肃简牍博物馆藏汉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计249种,382件。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本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是迄今为止“四大发现”主题相关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观众可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一站式了解中国典籍发展历程中的各种载体及丰富的装帧形式,透过古文献近距离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展览不仅是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研究院之间打破馆际、行业资源壁垒,突破地域限制,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历史,探索中华文脉的一次圆满联动,更是发挥各自优势,同心协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新尝试。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档案局、国家文物局等相关司局及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企业、媒体代表参加开幕式。
编辑 |张 怡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从古环境与考古资料论夏禹治水地望
本文作者:郭立新、郭靜云编者按:郭静云教授与郭立新教授已发表多篇关于中国上古时期洪水与治水的文章,本公众号将整理成系列并陆续推送,《从古环境与考古资料论夏禹治水地望》为该系列第三篇。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15:430001西南地区对外交流的阶段性特征
0000宋建:良渚文化神人图像辨识
良渚文化有许多待解之谜,神像的解读就是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一例。良渚玉器种类很多,但是有一类装饰特殊图像的玉器数量很少,图像完整者仅有两件,一件是瑶山M7:55,发掘报告称之为玉牌饰;另一件是反山M16:3,发掘报告称之为玉璜。两个图像的主题基本相同,其解读却有一些差别。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17:480001汤惠生|哈里斯矩阵:考古地层学理论的新进展
地层学作为中国考古学主要理论和方法论之一,在田野考古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掘过程中对地层和遗迹堆积的辨识;二是对地层与遗迹单位之间叠压打破关系的记录与表述。田野发掘者往往对前者关注较多,相对忽略后者。但就完整的考古地层学来说,两者不可偏废。一、我国考古发掘实践中通用的记录方法田野考古发掘中,地层和遗迹单位间打破或叠压关系的传统记录方法是剖面图、文字说明以及关系图式,举例说明如下①。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08:310001年终专稿 | 中国考古:特殊的一年 别样的忙碌
2021年之于中国考古,是特殊的一年,又别样的忙碌。特殊,因为这一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忙碌,在于广大考古人依旧日复一日,勤勤恳恳、默默耕耘,奔走在广袤的大地上、田野间。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04:14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