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
01发掘单位
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02项目负责人
豆海锋
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原底社区西侧约1公里西头村,地处泾河东岸台塬边缘地带,距泾河约5千米(图一)。

1943年石璋如先生在泾河流域考古调查发现该遗址,称为“南头遗址”;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将该遗址称为“上西头遗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明确该遗址以商周时期遗存为主体。2017年西北大学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与初步勘探,明确遗址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将新确认的遗址称为“西头遗址”。2018年—2022年由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对该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先后发掘南头、鱼嘴坡、尖子、上庙、斜圳五个地点。发现仰韶、龙山、先周、西周、汉唐等各时期遗存(图二、图三),共发掘灰坑650余座,墓葬140座,陶窑、房址、灰沟等各类遗迹40余个,出土陶器、铜器、骨器、石器千余件。该遗址的发掘为泾河流域先秦时期文化序列、区域聚落形态及周文化起源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一、是目前泾河流域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商周时期遗址,为区域考古研究打开了新局面
通过区域性系统调查及考古勘探工作,确认西头遗址面积300万平方米,其中以商周时期遗存为主体,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泾河流域发现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聚落之一。从目前考古工作来看,西头遗址发现的西周大型城址、围沟墓地及多座甲字形大墓,无疑显示了该遗址的高等级特征(图四),与邻近的长武碾子坡、彬县断泾、旬邑孙家、枣林河滩、下魏洛等遗址相比较,西头遗址商周遗存具有内涵丰富、时代延续长、聚落规模大、墓葬等级高等特点。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工作,拓展了泾河流域先秦时期考古研究的新局面,也为探索古“豳”地考古研究寻到了突破口。

二、构建起区域商周时期的年代序列,为探索周文化起源与早期发展提供了新基点
西头遗址鱼嘴坡地点位于台塬边缘斜坡地带,该地点发现有丰富的先周时期遗存,揭露有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出土遗物以高领袋足鬲为主体,文化面貌与碾子坡文化较为接近,主体年代为商代晚期;分布于台塬顶部的南头地点见有西周早中期的灰坑、灰沟、陶窑等遗迹(图五);

尖子地点也发现有先周时期遗存分布,该地点亦发现西周中晚期遗存;斜圳地点发现西周早中期居址与冶铜遗存(图六);

上庙地点发现围沟墓地,已发掘的120座墓葬年代集中在商末周初(图七)。

通过对出土遗物的类型学比较,并结合碳十四系列样品测年,建立起了从晚商至西周晚期的年代序列,为区域文化演进提供了重要标尺。依据考古资料,可将区域内商周时期划分为:“孙家”类型(晚商偏早)—碾子坡文化遗存(晚商偏晚)—“混合”遗存(商末周初)—周文化遗存(西周中晚期)四个阶段。西头遗址为探索文献所载“公刘居豳”“古公亶父迁岐”等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考古学线索,为研究周文化起源与发展过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学基点。
三、发现西周时期大型城址,为“豳”地历史及王畿地区统治方式研究拓展新路径
在遗址西侧区域发现夯土城墙、壕沟及道路遗迹(图四)。通过考古勘探与局部解剖可基本确认城址北、东、南三面城墙分布范围,初步判断城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东城墙北段由两道夯土墙构成,外侧宽4、内侧宽2.7米,两者相隔约3米,城墙外壕沟宽约8米,距地表深约4米。对南城墙东段和西段进行解剖,显示城墙仅残留墙基部分(图八、图九),其中南城墙东段基槽呈口大底小状,开口宽8.1、底宽5.5米,夯层厚1.4米,可划分为25层,夯土土色不一,主要为灰、灰褐、黄褐与棕褐色。据打破基槽的灰坑出土遗物来看,城墙西周晚期被破坏,结合城址内遗存年代,可判断城址的年代为西周早中期。西头城址的确认为文献记载的“豳”“京师”探索拓展了新路径,也为西周王朝在泾河流域的统治方式研究提供了新例证。


四、建筑基址、冶铜遗存及储粮遗迹的发现,为西周城邑的功能结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尖子地点位于城内中部近东城墙处,该地点发现有西周时期的房址和大型储水坑。H43平面近椭圆形,长径约20、短径约15米,最深处超过6米,剖面呈弧形、圜底,东壁有明显的加工痕迹(图十)。

坑内堆积分为27层,均为由四周向中心倾斜的坡状堆积,坑底见有淤土层。据出土遗物判断该遗迹为西周中期,据形状及堆积情况可判断该遗迹为储水设施,该类遗迹的发现为城址内供给水研究提供了重要考古学资料。
斜圳地点位于城址内东北部,发现有冶炼残炉、铜矿石、炼渣和炉壁残块等冶铜遗存(图十一);并发现较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大量废弃陶瓦残片和刻文陶器(图十二),从出土遗物可判断,该地点冶铜和建筑基址的年代集中在西周早中期。城内夯土建筑基址与冶铜遗存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城址的聚落布局与高等级特征。


南头地点位于南城墙外侧,发现深穴式储粮遗迹,以H154、H394为代表,两者年代为西周中期。H154整体近长方形,筒状竖穴,四壁较为规整,可见修整的工具痕。开口长4.8、宽为3.1、底部长4.0、宽2.1、深6.1米,坑底北侧留有2米生土台。窖穴坑壁发现有板灰痕迹,坑壁发现有两根倾斜木柱,坑内大型三足瓮发现有炭化粟痕迹(图十三)。

坑底土质坚硬,应经过人为处理,近坑底见有厚 2-4cm 的植物秸秆类堆积层,其上部发现少许黄褐色植物种子。坑底局部平铺一层薄石片。H394为圆形筒状坑,口大底小,口径约3.8、底径约1.6、深约5.5米。壁面可见工具修整痕迹,近坑底土层板结严重,坑底分布不均匀火烧痕迹。考古发掘所见窖穴具有容积大、坑底和坑壁经防潮处理、坑内发现粮食遗存均可证明该类遗迹应是储粮之用的窖穴。大型储粮坑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西头遗址聚落的等级高和人口数量大的特点,为西周城址的聚落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五、西周时期大型围沟墓地及高等级墓葬的发现,为揭示区域人群变迁及社会演进提供了新证据
上庙地点发现大量墓葬,墓地外围确认面积超15万平方米的大型围沟,围沟平面近三角形,北侧、南侧围沟与城址东墙外壕沟相接,所见围沟长度约1120米。通过解剖,围沟宽8.0-8.3米,距地表深3.5-4.0米(图十四),填土较为纯净,出土遗物较少,通过出土陶片可判断围沟年代应为商周时期。

围沟内发现墓葬近千座,2020—2022年已在该墓地发掘中小型墓葬120座,马坑3座(图十五);

2021--2022年发掘甲字形大墓3座(图十六)

其中M90为东西向大墓,墓道向西,墓室东西长约6.5、南北宽约5.2米,墓道长约9、宽约3.3米,墓道内发现排列有序殉人38具,分三层殉埋,布满整个墓道(图十七、图十八、图十九、图二十),墓室西侧二层台发现5具殉人,墓室为一棺一椁,墓室底部有腰坑。




M90出土大量海贝、蚌器、铜器残件、原始瓷器残片、骨器、石器、玉器(图二一)及刻字卜骨(图二二)等,该墓年代为商末周初。


M98、M99亦为甲字形大墓,M98与M90墓道相接,前者墓道弧曲,墓室方向与M90相一致,墓道长7.8、宽3.1-3.4米,墓室长5.3、宽4.6、深8.3米,墓室为一棺一椁(图二三),墓室二层台残留有大量车马器(图二四),墓葬年代为西周早期。


M99位于M98南侧,墓道长21.5、宽3.6-4.0米、墓室长6.6、宽3.4、深7.9米,墓室棺椁扰动严重(图二五)

出土有陶器、玉器、铜器、骨器、金箔片及蚌饰(图二六、图二七、图二八),墓葬年代为西周中期。



中型墓为东西向,墓室面积10平方米以上,多有棺椁,二层台有殉人,墓内见有腰坑并殉狗。小型墓葬多为东西向、亦见有南北向,一般随葬品较少,多见陶器、兵器及车马器(图二九、图三〇)。


通过出土遗物判断,上庙墓地墓葬的年代主要集中在商末周初和西周早期。值得关注的是,上庙墓地围沟外东部发现甲字形大墓十余座,另有中小型墓葬百余座。西头遗址围沟墓地的发现为探索商周埋葬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M90墓道所见大量殉人的发现,为商末周初人群迁徙及周王室对泾河流域的控制方式等研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考古学材料。
总之,西头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为西头遗址商周时期聚落布局、人群构成及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十分珍贵的考古学材料,对泾河流域聚落演进与商周社会变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索周文明起源与发展模式、寻找文献所载“豳”与“京师”提供了一把关键钥匙。
编辑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常怀颖:问少年心事 车轮马迹当在——夏鼐先生第一次的田野实习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6:54:070001南昌西汉大墓 取出78公斤金制品(豪华古墓)
南昌出土的古墓很有可能是一个贵族之家的古墓。在前年的12月份,我国的考古工作人员就在我国南昌的附近发现了一个西汉古墓,这个古墓已经可以被列为前年一整年考过项目当中最大的一个墓穴,预计想要完全挖掘开辟且研究透彻,应该是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行,根据推测,下面的文物应该是超过了两万件。当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马蹄金。西汉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36:100005古墓全用青花瓷碗砌成 保存至今仍完好 专家称传达古人的愿望
2008年的一天,重庆的工人在修路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处重要的遗址,他们挖掘出大量的青花瓷碗,随后立即向政府上报。我要新鲜事2023-05-16 20:11:260000亲人去世难免痛哭,但忌讳眼泪滴到尸体上,迷信说法不可信但怕人
民间大殓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以前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曾聊过人死后做子女要赶紧做的一些事情(见《人死后要赶紧做7件事,件件急,有一件如不及时做传会“诈尸”》一文),要赶紧给死者穿殓服,这是民间所说的“小殓”风俗。下面还会有“大殓”程序,这篇文章就来说这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41:19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