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发掘单位: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耿建军
土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云龙山北麓,共发现三座墓葬,《水经注》等记载为“亚父冢”,俗称范增墓。二号墓1977年发现,至今历经了三代考古人40余年的发掘历程,从考古发掘转为发掘与保护、展示并重,是我国考古发掘工作理念转变的缩影和范例。发掘期间,江苏省文物局组织成立以信立祥先生为组长的发掘保护专家组,并与多家科研基地单位和相关研究人员开展技术合作。


一、墓葬结构
土山二号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墓上有高大封土。墓葬南向,前为墓道,后部有砖、石封门墙。墓室砌筑在墓坑内,由耳室、甬道、前室、后室、回廊构成。墓室为砖石结构,除耳室为砖砌外,其他墓室均为石墙、楔形砖券顶,甬道、回廊两层券,前室、后室三层券。



墓室上有四层封石,外有一周黄肠石墙。封石共16排,每排用石18块。黄肠石墙平面呈“凸”字形,总长57、高6.4米。

整个墓葬大规模使用石料、木料和土方。共用石4200多块,近1000立方米,石材上的“官工”姓名超过180人,初步研究判断石料来源于多处采石场。木材主要作为墓壁顶部施工平台及顶部装修、横梁、地板等。

二、出土器物
各墓室按照功能放置不同的陪葬品。东耳室为庖厨间;西耳室为车马室;前室为兵器、娱乐及祭祀器具;后室为棺室,东西并列二具漆木套棺,同时还出土银缕玉衣和鎏金铜缕玉衣残片;回廊内主要放置成组陶器,东回廊内葬一人,使用单层梓木漆棺,陪葬有玉席等。二号墓共出土各类遗物4800余件,其中封土内封泥4500余件,墓室内350余件,主要有陶器、玉石器、铜铁器等。
陶器中有大量仿漆木器陶器,其中抽屉形方盒为国内首次发现。玉石器包括玉衣、玉席、棺璧、枕等殓葬玉器,成组的耳杯、盘、案、勺等祭祀器物。前室出土的一件石案上覆盖有纵横各十七道墨线的绢质围棋盘,上置84枚椭圆形黄铜质棋子,东回廊漆木棺内发现有76枚绿色琉璃棋子。由此,汉代围棋对弈双方棋子的形状、质地、颜色首次得以确认。

金属质陪葬品中,镂空盘龙铜铺首、战国蟠螭纹铜钫及铁镜等都极具特色。有一件铁镜X光图像显示有精美的错金银纹饰。另有一件环首铁刀上有错金银鸟纹及“长乐未央宜子孙”铭文。在东回廊棺内发现有金叶、珍珠等步摇饰件,这就将步摇的出现提前到东汉。



三、主要收获和认识
(一)厘清东汉早期诸侯王陵墓的营建过程、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等诸多问题。首次确认在门道上方以平铺木材作为券砖支撑的券顶建筑方法,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实例。通过券砖上的文字,确定前室后室回廊的名称为“前堂”“官(宫)室”“徼道”。

(二)证实东汉诸侯王与王后并穴合葬的形式,并首次发现较为完整的东汉诸侯王彩绘漆棺,明确东汉诸侯王(后)使用双层套棺的棺椁制度。墓主人的彩绘漆木棺并列放置于后室石砌棺床上,内棺为梓木,外棺为樟木,这是东汉诸侯王墓合葬形制的首次确认。王的葬服为银缕玉衣,王后为鎏金铜缕玉衣。葬具、葬服与史载基本相符。


(三)东汉墓葬的封土中发现大量西汉封泥,全国罕见,是一批重要的封泥文字资料。封泥主要是西汉楚国官印封泥,这是继齐国封泥后又一次重大发现,其中“内史省印”“盖溉”等为首次发现。封泥上留存痕迹也为解决汉代公文传递及封缄方法拓展了新的研究视角。
(四)土山二号墓的时代为东汉早中期,墓主以刘英可能性最大。刘英为光武帝之子,封楚王,都彭城。明帝时,因谋反被废迁丹阳泾县,自杀后以诸侯王礼遇下葬,章帝时改葬彭城。墓室中出土流行于一世纪中后叶的连弧纹铜铁镜,以铺设木板作横梁支撑的早期券顶方法等与墓葬时代相符,尤其是墓石上发现多处“官十四年”纪年刻铭,恰为刘英就国之年。
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沂南画像石墓
东汉晚期大型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内。1954年华东文物工作队和山东省文管会联合发掘。1956年出版了《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墓主姓名无考,从墓形及车骑出行画像的导从制度看,应是高级官吏。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11:020000千年古墓挖出一神秘棺材,棺材上刻着4个字,到现在都没人敢开棺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的时候,有钱人家都会对自己家的死者进行厚葬,因为随着死者下葬的还有许多的珠宝,这些珠宝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于是就有了盗墓贼。虽然说要尊重死者,但是,在盗墓贼的眼里,钱财好像更重要。他们就算其他地方不搜,棺材是一定要搜的,因为棺材里面放的一般都是墓主人活着的时候最喜欢的东西,肯定不会普通。我要新鲜事2023-04-25 20:14:140000魏斐德:史景迁的学术之路:从温彻斯特学院到《追寻现代中国》
编者按:按照惯例,我们会委托熟悉杰斐逊讲座学者成就的人写一篇新文章,即所谓“赞辞”。今年的讲师史景迁建议我们转载他的老朋友和同事,已故的伯克利加州大学中国史杰出教授魏斐德(FredericE.WakemanJr.)的这篇讲话。这篇演讲是在2004年发表的,当时史景迁成为美国历史协会的主席。他于2008年从全职教学中退休。这个版本经过了简单的编辑。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1:530000舅舅夜里一个人摸到坟地,挖刚葬外甥媳墓,撬开棺材,他想干什么
舅舅盗外甥媳墓案本文作者倪方六俗话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说一件在现代不可想象的、舅舅盗外甥媳妇墓案件。舅舅为什么会起这个歹念?这里有故事了,当年连大清朝的皇帝都关注了此案。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27:210000盗墓团伙专挖人家祖坟,盗取随葬的“袁大头”,一人盗了127座
一人盗挖了127座墓本文作者倪方六2012年5月19日早上,呼延林打电话给哥哥,说父亲的墓被人盗了,让他回老家看看怎么办。呼父墓在延长县罗子山镇兰地村附近的东山梁上。哥哥匆匆赶到老家,看到父亲的墓被挖了个大洞,直达墓室。另外还有4座墓也被盗了,是爷爷、奶奶和家族其他过世者的墓,表面看只有三个盗洞,有一座是从地下打洞串通的,表面看完好。一夜之间盗墓者光顾了5座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22: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