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
发掘单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安文荣
磨盘村山城,原名城子山山城,坐落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该城南高北低,城墙沿山脊、山腹修筑,平面呈阔叶状,周长4549米。根据城内采集到的“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等带文字遗物,学界普遍认为该城应为东夏国时期城址。该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入“十三五”时期大遗址名单,2017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13~202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8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累计发掘面积6405平方米,共清理城门3座,角楼1座,解剖墙体6段,发掘院落、大型建筑基址、小型房址、排水沟渠、灰坑等遗迹近80个,出土各类遗物5000余件。通过发掘,确认该城晚期为金元之际东北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南京城故址,早期或与大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的渤海立国之城有关。

城门与城墙
城门7座,发掘表明,东门平面近扇形,两处门道呈曲尺形分布,门道内发现早晚两期遗物。北门平面呈弓形,两处门道同向布置,均发现有保存相对完好的木质地柎,门垛内侧有小型房址,出土遗物均为晚期遗存。北门东西两侧城墙沿山体爬升至转折处,设置角楼2座。7号门内高外低,发现上下叠压的早晚两期门道,晚期门道平铺黄砂土,有门挡、柱础石和木质地柎,早期门道平铺石板,内侧设有踏步。4号、5号门解剖发现有门枢础石和兽面瓦当等晚期遗物。


多段城墙的解剖表明,城墙分早晚两期修筑。早期墙体始建于公元7世纪末,整体利用块石错缝垒砌,墙宽3.5~4米不等。晚期利用早期墙体,在墙顶垒砌石块加高后,两侧夯土加固,修建年代在公元13世纪初。

晚期遗存(东夏国)
晚期遗存在城内广泛分布,通过调查,共发现各类遗迹近500处,特别是西区遗迹密集,是城内经营的重点区域。
中区建筑群有至少11座形制相同的大型建筑,对其中5座进行了发掘,均为密集础石型建筑,以1号建筑基址为例,平面长方形,坐南朝北,共有东西五排础石,均经人工修整,础石间距较小。上述建筑内出土了大量的青灰色建筑构件(瓦当、板瓦、筒瓦等)、铁器和铜钱,其中4号建筑基址地表可见近50厘米的炭化粮食堆积。在2号建筑基址出土一方铜印,正面边框内阳刻“监支纳印”,钮右侧刻“天泰四年五月造”。结合印章官职、建筑特点和炭化粮食层的发现,推测中区建筑群应为东夏国时期重要的官方仓储机构所在。


西区建筑群整体坐西朝东,东西向阶梯状分布,发现有人工修整平台20余处,初步确认带础石的建筑有8处,外围还有疑似道路、沟渠等遗迹。经发掘的20号建筑基址南北长14.2米,东西宽8.2米,平面近长方形,础石呈东西向5排,南北向3列分布,内有火炕,三铺烟道,室内地面铺设青砖,出土遗物包括鸱吻、滴水、瓦当等高等级建筑构件。西区发现的大型建筑,规格高,分布集中,推测为东夏国官署或宫殿区。

山城内分布有4处用土墙围起的院落。其中1号院落位于中区,推测为一处铁器加工场所。2号院落位于东区北侧,地势较高,院落内有一大型建筑址,坐南朝北,建筑台基满堂以卵石和砂土铺垫,台基东、西、北三面以青砖包砌。根据台基上的柱网排列,该建筑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屋内青砖墁地。建筑南部有月台,月台有踏道。出土文物以鸱吻、兽面瓦当、檐头板瓦等建筑构件为主,规格较高,推测应为东夏国时期的一处祭祀或纪念性建筑。


小型房址一般为半地穴式,多数呈圆角方形,边长在4~5米之间,内设火炕,部分存在改建现象,出土遗物较少,推测为戍卒或平民居址。




早期遗存(7~8世纪)
中区曾采集到2件凤鸟纹瓦当,经过发掘的6号建筑基址被晚期5号建筑基址叠压,破坏严重,但出土了大量红褐色建筑构件。东区建筑群较为完整,包含石构建筑基址12处,其中,7~11号建筑东西向一字排开,12~18号建筑分三列南北向分布,建筑群南侧坡地上有东西向排水沟,西侧有低矮挡墙,东侧紧靠城墙,形成较为封闭的院落;8~10号建筑和12~18号建筑平面呈多边形,其余建筑为长方形。出土遗物多为红褐色,瓦身多见网格纹、绳纹以及刻划符号,还发现了1件八瓣莲花纹瓦当。早期遗存规格等级高,分布范围广,年代或与城墙始建年代相当,在公元7~8世纪之间,具体性质有待进一步发掘加以确认。



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
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科学家在破冰船漂流389天后宣布噩耗:北极正在死去,怎么了?
你知道吗?我们印象中万里寒冰覆盖的北极,此时正面临灭绝之旅。浮冰数量持续减少、微小咸水气泡中的微生物信息越发微弱、仅剩的植物正在灭绝,这一切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北极正在死去!科学家曾组成探险团队驾驶破冰船在北极圈内漂流389天,他们看到冰山融化、冰柱崩塌,北极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冰封的国度。你以为这对人类来说是好消息吗?不,恐怕一场新的灾难会因北极崩塌而迎面袭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31:140000何玆全:怀念傅斯年先生
傅斯年,山东聊城人,生于1896年3月26日(光绪二十二年)。傅家是山东西北一带的名门望族。明末清初,傅家出了一个傅以渐,1646年(顺治三年)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成为清王朝开国第一名状元,他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傅以渐以后,傅家举人、进士辈出,任封疆大吏、布政使、知府、知县者更有多人。书香门第一直维持到清朝末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5:03:110000实践得真知:“清华简”保护经验谈
2021年12月6日,国家文物局调研了清华大学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研期间,清华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简称)的保护研究工作受到了充分肯定。作为清华简的一线保护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一直全力以赴地保护着这批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在清华简的长期保护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较为实用的经验,在此与从事简牍等文物保护的同仁交流,希望能够得到指教,以改进我们的工作。一、竹简浸泡液的更换频次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45:150000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手里的东西 到底是什么(象牙)
三星堆的青铜雕塑手里握着一颗古象牙。国家考古专家组通过几年研究后,终于给出了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像手里握的东西的答案,这是一颗象牙。关于这一定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考古专家在三星堆里出土了全世界从未发现过规模如此之大的象牙坑,成吨的象牙数量多达120根,而且最重的一根象牙重达100多斤。超大象牙我要新鲜事2024-01-10 17:43:380004重大考古发现三星堆 找到了什么样的文物(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找到了黄金面具、黄金权杖。对于我国最近几十年的考古工作来说比较大的发现,除了兵马俑之外,应该是三星堆,甚至于三星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要比马俑更加重要。三星堆是出现在我国四川境内的一种文明,有人认为三星堆的神秘程度可以和玛雅文明相比较。不少人都觉得三星堆的创造者应该是古代时期蜀国人。三星堆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10-02 18:49:38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