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北京密云地区发现西晋时期墓葬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44:451阅
2021年11月,北京市密云区季庄村村民在取土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葬,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葬临时编号M1。该墓未经盗扰,墓葬形制保存较好,因现场条件有限,并未对墓葬完全进行发掘,发掘工作结束后将其进行回填。墓葬清理过程中出土了一些时代特征明显的遗物,其年代初步推断应为西晋时期。

M1出土陶猪

M1出土铜弩机
M1为带墓道前后双室砖室墓,平面呈“刀”形,在其前室一侧有一小耳室,墓道与后室未完全揭露,残长约7.4米,方向345°,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耳室、过道、后室七部分组成。在前室、后室及耳室填土底部发现陶罐、陶碗、陶钵、陶流斗、陶鸡、陶猪、铜发饰、铜镜、铜弩机、铜削刀、双股银发钗、银手镯、金手镯及铜钱等,其中铜钱包括汉五铢钱、新莽货泉。M1的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均与北京地区西晋时期墓葬有较多共同点,部分出土器物具有西晋时期典型器物特征。
M1是北京地区发现为数不多的西晋时期多室墓葬,为密云地区西晋时期墓葬丰富了材料,形制比较特殊,较为少见,为研究魏晋埋葬制度和密云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北京地区以往发现西晋时期墓葬数量较少,多室则更少,并与之前发现的形制均有不同,这种双室墓葬受关外因素影响较多。M1甬道、前室、过道、后室在同一侧壁且连成一条直线,平面呈“刀”形,券顶为四面攒顶形式,这种形制的西晋墓葬在北京地区比较常见,可以说是北京地区西晋墓葬的一大特点,与洛阳地区西晋墓葬形制具有较大差别。
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执笔: 孙峥 田野 孙勐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唐太宗晚年最后悔一件事,不是看错人,而是对一个忠臣的墓不敬
李世民磨掉魏征碑文真相本文作者倪方六接着上面“梧桐树下戏凤凰”一点号中《魏征墓》一文,继续聊,谈一下上文中没有说的魏征墓碑无字之疑云。魏征墓碑真的无字吗?其实不是,原先有字,而且是唐太宗李世民亲撰。后来看不见字,仍与唐太宗有关。原来,在魏征死后,朝中出了大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29:510000荐书:高星:700万年的演化史浓缩在这部书中
#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类史前史》是两位法国学者的倾情之作,他们将,按时间顺序清晰、简洁地记叙出来,大量精美的图片将人类演化的重要节点和主要事件标记得栩栩如生。阅读此书,绘声绘色的图片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投身到远古的历史中徜徉、遐想,而时间的提示又如同在耳畔响起历史时钟的滴答声,催人继续阅读,急于了解远古是如何演化到现代的,经历了哪些事件和路径。打开通向远古文化宝藏的大门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4:250000大椎龙:中型植食蜥脚恐龙(长6米/长有鸟类气囊)
大椎龙是一种原始蜥脚类恐龙,诞生于2亿年前-1亿83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早期,体长只有4-6米,属于中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体型较其他蜥脚类恐龙明显小上好几倍,并且锁骨进化成了鸟类叉骨,还长有鸟类气囊,第一批大椎龙化石是在南非发现的。大椎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11:210000瓜农的后代是如何发迹的?吴大帝孙权祖坟葬到风水宝地的迷信说法
原题:南京帝王第一陵——吴大帝孙权陵本文作者倪方六前十来篇一直在讲孙殿英盗清东陵的事情,这篇再来讲一位姓孙的——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孙权就是一位乱世英雄,成英雄而及帝王,与魏武帝曹操、蜀主刘备,同时成为那个时代的真英雄。这篇先来聊聊孙权的个人和家世,及孙家神奇的发迹之谜。图:三国鼎立示意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12: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