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食肉恐龙:挺足龙 化石失散多年(仅寻回一块颌骨)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9:56:250阅
挺足龙是一种异特龙超科恐龙,它诞生于白垩纪的早期,最早一批的化石是在法国发现的,最初被私人收藏,因此在收藏人死后这套化石就失散了,不过还是有一些挺足龙的铸型骨头被存放在巴黎的博物馆中,其中包括着大部分的腿骨,也算是足够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和了解了。
挺足龙的外貌特征

挺足龙属于一种肉食性恐龙,它的体重可达200公斤,其实从它的化石就能看出它的脚趾骨是非常长且挺直的,这也是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比如它的第二蹠骨化石就已经可以达到大腿骨的一半了,所以它的拉丁文名称才会取名为“直立的脚部”,而这些都是来自它特殊的腿部结构。
挺足龙的化石发现

挺足龙的化石是在19世纪末期的时候于法国东部地区发现的,当时发现这批化石的地层属于阿尔比阶,因为其中带有大量的磷酸盐,在这一层地层中还曾经发现过蛇颈龙类恐龙的化石。但是这一次的化石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被收归于博物馆,而是被一位叫做Louis Pierson的收藏家收为己有,在1882年的时候,才首次被索瓦士进行了研究和命名。

并且在1932年的时候,一位叫做休尼的科学家也再次研究了这些化石,认为它们可能是属于斑龙科,之后更是将其命名为“萨氏挺足龙”,但是并没有得到认可,并且挺足龙唯一的化石也在收藏家去世之后流落到了其他地方,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不过还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前留存了不少的挺足龙铸版化石。

科学家也表示这些铸版化石已经足够研究了,毕竟只有一颗牙齿化石的似驰龙也依然被研究的非常透彻,不过幸运的是其实其中也有部分化石被存回,比如左上颌骨就在20世纪的时候被找回了,和其他的有塑膜制成的标本进行了拼接,其中包括了右前肢、左股骨、右胫骨、右第二蹠骨等很多,基本上都是腿部的结构化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距今6500年的“中华第一龙”,出现在哪?墓主人又是谁?
国家博物馆古代馆,一进去就会看到一个蚌塑龙虎墓的局部,就是濮阳市文物部门1987年5月在配合引黄供水指挥部修建调节池时发现的,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堆积层里的45号墓(M45)。依据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该墓主人为一中老年男性,身高1.84米,仰身直肢葬,头南足北,埋于墓室正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9:54:490001清朝驯服蒙古的原因 被史书隐藏得太深 难怪清朝时蒙古没有南侵
我要新鲜事2023-09-29 20:18:23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禹县钧窑址
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窑址。盛烧于宋,金元时期延续烧造。位于今河南省禹县境内,窑址密集,分布范围达30余万平方米,以县城内钧台及八卦洞附近的窑址产品量最高。主要生产色泽鲜丽的青釉和铜红釉瓷器,兼烧印花青瓷,白地黑花釉下彩瓷和黑釉瓷。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24:4100002020年游学:明孝陵神道考察记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明孝陵继承了唐,宋以来帝陵的主要规划,并为以后的明十三陵,乃至清代的东、西陵所沿袭,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在明孝陵的众多景点中,神道给人印象最为深刻,并让人联想到我校景明墓神道的建制,很有启发意义。一、石像生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38:480000福建明清古墓群重见天日 意外发现两男一女合葬古墓
福建漳州一个水库近日放水捕鱼,使一个明清古墓群重见天日。墓群位于漳州蓝田镇龙池村的长山水库,据承包水库的林先生称,“水库大概隔三四年就会放水一次捕鱼,但从来没有把水放得这么少”。当水慢慢泄去,大家惊讶发现,短短300多米范围内,竟分布了30多座墓穴,约有300多年历史。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4: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