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禽龙类:牙克煞龙 带有头盔式头冠(发现于中国新疆)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11:250阅
牙克煞龙属于禽龙类,是鸭嘴龙科恐龙的一种,带有非常显眼的头盔状的冠饰,和冠龙的外形非常相似。它主要生存在9100万-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只有9米,属于大型恐龙,而牙克煞龙化石则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中国都有发现。
牙克煞龙的外形特征

牙克煞龙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处长有隆起的冠饰,不过根据年龄大小和性别,冠饰的特征也是有所变化的,比如雌性和未成年的牙克煞龙冠饰就比较小,而雄性成年的牙克煞龙冠饰则更大一些,主要是因为冠饰大多是用于求偶和呼唤同伴的,同时还有助于它们相互辨别各自的身份。
牙克煞龙的生活习性

牙克煞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嘴巴非常的扁平且呈现一定的鸟喙状,加上牙齿平坦且密集,所以非常有利于啃食植物,所以它们和原赖式龙、冠龙等都有着非常相似的生活习惯,比如使用嘴巴前端没有切割树叶,而深处的臼齿则进行研磨。
牙克煞龙的化石发现

牙克煞龙被科学家认为是智慧恐龙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它们不仅有着隆起的头冠,而且它们真实的头顶部也非常的大且高,所以它们才被人们认为是非常聪明的恐龙之一。牙克煞龙早在1990年的时候就由杰克·霍纳等人完成了命名,但是它的种属还存在一定的质疑,目前还认为是疑名状态。

牙克煞龙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新疆发现的,当时位于富蕴县的乌伦古河北岸1.5公里处发掘出了这批化石,据说最初是由当地的两个牧民发现的,之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赶到才进行了正式彻底的挖掘行动,发现化石藏于白色砾石状砂岩之中,底层则铺垫着粘土层等,最终出土了一块牙克煞龙的化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中华文明探源的吉林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理念下持续推进,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动因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出了各个区域文明在不断交流互动融合过程中共同形成了“早期中华文化圈”的重要结论,为早期中国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作出了考古学上的卓越贡献。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31:170002于沛:西方史学的传入和回响
近代以来,关于西方史学的传入和回响,应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认识。而这种“中西文化交汇”,又是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近代以来外国史学的传入,既有中国历史学学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为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代以来中国的史学思潮,往往是和社会思潮交织在一起的。一0000印度洋捞出一块石碑 翻译过来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
欧洲高福利制度源自其祖先对世界各地的掠夺,这成为明朝最让人意难平的一点。明朝在造船技术方面强大,但却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与欧洲大航海同时,明朝开启了郑和下西洋的远洋之旅。长期以来,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直存在争议,直到最近发现一块石碑,才得以明确。我要新鲜事2023-06-20 19:53:590001讲座整理|徐少华:曾、鄂之谜与周在江汉地区的分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9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座整理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曾、鄂之谜与周在江汉地区的分封主讲人:徐少华教授(武汉大学)整理人:丁善泉(武汉大学)编辑、配图:刘亚楠摄影:李伯璋终审:桑佳旻长按指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2:10:390000工人维修观音像 无意之中发现机关(观音像秘密)
重庆观音像维修时发现了观音像肚子里的一个暗格。2008年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可能是奥运会以及汶川大地震,在2008年,重庆也发生过一场3.5级的大地震。在这场地震中并没有太多的人受伤,但却造成了一些建筑物的损坏,其中重庆一个寺庙里的千手观音像是在这个时候被损坏;文物局很快就派遣了专家,对于这个千手观音向尽情修复。而在修复的过程当中,维修工人则是发现了坏印象的秘密。巨大观音像我要新鲜事2023-11-03 20:25:09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