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食龙:生存年代最早的恐龙(长1.3米/距今2.28亿年前)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2:37:380阅
在恐龙时代,阿根廷是大型恐龙的乐园,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就生活于此。不过除了大型恐龙外,阿根廷也生活着许多小型恐龙,其中比较特殊的有滥食龙,它是生存年代最早的恐龙,因为体型小的缘故,它有什么吃什么,是一种小型杂食性恐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
滥食龙基本资料

滥食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小型杂食性恐龙,它体长1.3米,受体型影响,它的食物来源有限,所以动物、植物都吃,有时也会食腐,它也因此得名。就体型而言,滥食龙跟始盗龙、美颌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27位,生活在距今2.28亿年前的中三叠世。
滥食龙化石

滥食龙化石首次发现于南美洲的阿根廷,其化石并不完整,只有部分骨骼。通过对化石的拼凑与研究,专家推测滥食龙是种基底蜥脚形亚目恐龙,生存于中三叠世(卡尼阶)的阿根廷,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恐龙之一,是种小型杂食性恐龙。
滥食龙的形态习性

习性:在恐龙时代早期,恐龙普遍都偏小,所以滥食龙体型并不算最小的。另外,滥食龙可能代表早期蜥脚形恐龙的食性过渡期,根据它的牙齿化石,颌部后段牙齿呈叶状、有锯齿边缘,短于前段牙齿,显示滥食龙可能是杂食性恐龙,是肉食性兽脚类恐龙、草食性蜥脚形恐龙的过渡物种。
南美洲发现的恐龙
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南美洲发现了100种,阿根廷发现了81种,其中就包括滥食龙、探索龙、皮萨诺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学家们的不断挖掘和发现,小编相信会发现更多的恐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考古发现公元前2世纪古纸,上绘有地图,改写了中国造纸术发明史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时中国已有纸本文作者倪方六纸,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纸未发明之前,人类记事或传播文化,最初是结绳,后用甲骨、再后缣帛、简牍等。纸的发明,功劳应该记在中国女人身上。男耕女织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成员分工模式,擅长纺织的妇女在漂洗布帛时发现了植物纤维可以制成絮纸的事情,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纸,絮,一苫也。”意思是,纸是漂洗后附着在竹簾上的纤维薄片,这就是纸的雏形。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4:120000谁盗了江村大墓?老婆发现丈夫藏裸体女俑,误认有花心吃醋致事发
谁盗了江村大墓?本文作者倪方六“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成了热词。今天(2021年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线上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几项考古研究成果,传说是汉文帝霸陵的“江村大墓”,终于被公开认定了——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凭什么认为江村大墓才是真正的霸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41:290000路新生:试论疑古史学对蒙文通的影响
【内容提要】蒙文通是疑古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古史专家。他的中国传说时代古史研究既与“疑古派”学分两途,同时二者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剖析蒙氏之学并参考“疑古派”以外学人的正面性评价,对于今天正确认识“古史辨派”疑古运动具有一定的表征意义。【关键词】“疑古派”/蒙文通/传说时代古史0000讲座:孙华:《石窟寺考古方法说——以涞滩二佛寺为例》
本文为“纪念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第七讲的讲座纪要。主讲人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孙华教授,主题为《石窟寺考古方法说——以涞滩二佛寺为例》。现将讲座纪要摘录于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讲座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概述了考古学和系统论指导下的石窟寺考古方法。第二部分以近年重庆合川区涞滩二佛寺的考古工作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52:310000敏迷龙:澳洲小型甲龙(长仅2米/背部遍布硬瘤鳞甲)
敏迷龙是一种甲龙类恐龙,诞生于1.19亿年前-1.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主要以当时的优势植物蕨类或者树叶为食,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有乌龟状的脑袋,全身几乎遍布鳞甲,尾巴上的两侧长有两排尖刺。敏迷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澳洲发现的,因此它也是南半球第一次发现的甲龙科恐龙。敏迷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19:3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