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马门溪龙:亚洲最大的恐龙(长35米/出土于新疆)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43:160阅
中加马门溪龙是一种蜥脚亚目下的马门溪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根据它最长的颈椎骨可以预估它的体长可能达到了35米,属于超巨型恐龙的一种,是最大的中国恐龙,第一批化石出土于中国准噶尔盆地。
中加马门溪龙的体型

中加马门溪龙属于亚洲出土的体型最大的恐龙,毕竟出土的颈椎骨中最长的一节就已经达到了1.6米,几乎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身高,而它的颈肋骨更是达到了4米长,即便是平均体长也能保持在22-26米之间,而最长的甚至能够打到啊35米,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可以排到前5位,几乎相当于潮汐龙、超龙等超巨型恐龙。
中加马门溪龙的外形特征

中加马门溪龙和大部分的蜥脚类恐龙一样,都有着非常修长的脖子,几乎能够占到身体的三分之二,就像鞭子一样站在原地时就能吃到十几米远的枝叶。中加马门溪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因为它的体型庞大,四肢非常像是大象一样粗壮,它的脑袋极小,吻部非常迟钝且短粗。
中加马门溪龙的化石发现

中加马门溪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中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发现的,这批化石埋藏于东部的将军庙周围,不过这一批化石并不完整,其中仅仅只包含了一块长达4.1米的颈肋骨以及4节颈椎骨、少量的颅骨碎片等。最初的时候科学家根据前4节脊椎骨推测出它的体型可能是合川马门溪龙的1.2倍,也就是差不多26米长。

但是之后又再次发现了中加马门溪龙的其他化石,其中包含了一节最长的颈椎骨长度达到了合川马门溪龙颈椎骨的2倍以上,因此才重新认为最大的中加马门溪龙的体长可能足足有35米左右,体重更是达到了70-75吨,只是颅骨的比例相对较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增订版)出版笔谈
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所著《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增订再版,在中国考古学走过百年历程迈入新时代征途中,重新修订出版增益学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日,故宫博物院—吉林大学张忠培考古研究中心、故宫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考古部邀请业界部分学者为此进行了笔谈,以期传承、弘扬老一辈考古学家治学成就与治学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著者:张忠培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14:0600011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公布
近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北京国文融创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经过初评环节的严格遴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名单出炉。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100项案例在本年度活动初评阶段中脱颖而出。0000小型食肉恐龙:膝龙 体型最小的阿贝力龙科(仅3米长)
膝龙是一种角鼻龙下目的恐龙,诞生于1亿2千万年前的白垩纪,被推测可能与食肉牛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属于食肉恐龙之一,体长可达9.8英尺,也就是3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脊椎骨比其他的恐龙要更长,而腓骨上则长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凸起,附属于髂腓肌之上,所以才因此得名膝龙。膝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25:280001郭立新:盘龙城时代的国际关系
原创2016-08-31郭立新、叶增柯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2016年7月11日,中山大学2016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教学日程临近尾声,这一天下午和晚上,暑期学校举办人、来自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郭立新教授,在七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为参加暑期学校的全体师生做了名为“盘龙城时代的国际关系”的讲座,系统讲解其最新研究成果。现整理摘录如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50:160000投身桑田探未知 叩问苍穹溯本源——“十三五”山西考古纵览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加强考古成果的传播和展示,拟定于2021年12月28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太原文庙)举办“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重点总结过去五年考古发现与收获,展现行走在冷暖之间的考古人情怀,弘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十三五”工作概述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29:5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