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氏风神翼龙:体型最大的飞行爬行类生物(翼展12米)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7:46:171阅
诺氏风神翼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爬行类中体型最大的飞行生物,诞生于6800万年前-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单单是翅膀张开的长度就达到了10米长,而一个小时能够飞行107公里,可以说是在翼龙目下几乎无人能敌。
诺氏风神翼龙的体型

诺氏风神翼龙属于翼手龙类生物中最大的一种,据说它翅膀展开之后大小几乎和现代的一架F-16战机长不多,因此古生物学家都认为它在白垩纪时期一定是天空中的顶级掠食者,据说翼展最大的甚至能够达到12米长,而这样的体型即使是和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相比较,它也能排到前300位。
诺氏风神翼龙的外形特征

诺氏风神翼龙是目前飞行生物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之一,不仅仅是翼展可以达到10-12米,而且它的嘴巴极为修长,这导致它的颅骨占到身体的三分之一。诺氏风神翼龙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头顶上长有一个扇形的冠饰,在鸟喙状嘴巴的末端就已经结束,就像是现在的天鹅头上的瘤状物。诺氏风神翼龙的尾巴几乎已经退化,后肢生长的极为纤细但有力。
诺氏风神翼龙的生活习性

诺氏风神翼龙拥有着非常硕大且细长的喙状嘴,所以它们很可能是在河流边或者湖泊附近生活,平时则是采用现代白鹭的狩猎方式来捕获鱼类。如果它一旦能够滑翔起来,基本上就能够长时间的飞行,速度也极快,时速可达107公里,赶上一辆小汽车了,而如果是在地面上,它的速度就明显慢下来,基本上都是前肢和后肢配合缓慢行走。
诺氏风神翼龙的化石发现

诺氏风神翼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1971年于美国德州的大弯曲国家公园发现的,当时这批化石中包含了部分翅膀化石,比如前肢骨骼和长过小臂的第四跖骨,从而才推测出了它的翅膀长度,达到了惊人的10米以上,不过如果是北方风神翼龙的话,它的体型就明显小上不少,只能达到5.5米左右。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石家河文化玉器欣赏
2016-10-05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石家河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08:140000村民挖出龙文物 夜里发出“龙吟声” 上交后被鉴定是国宝
黑龙江的一位老农在自家的菜地里挖到了一件非常特别的铜器,它呈现出一尊龙盘里在底座上的形态,铜质表面虽有岁月的痕迹,但依然不减其威风神气。老农认为这是一件稀世珍宝,于是便私藏了起来。过了一个多月,老农每晚都能听到奇怪的声音,发现是这件铜器显灵了,竟发出了仿佛龙吟的声音。老农吓得赶紧将其上报给了文物局,并详细叙述了自己的情况,认识到个人不能私藏国家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34:220000早读·日课||No.4
论语(钱穆新解)学而篇第一(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谨而信:谨,谨慎。信,信实。弟子敦行,存心当如此。泛爱众:泛,广泛义。如物泛水上,无所系著。于众皆当泛爱,但当特亲其众中之仁者。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亦称文章,即以读书为学也。有余力始学文,乃谓以孝弟谨信爱众亲仁为本,以余力学文也。0001讲座:唐晓峰:考古学与历史地理学
本文为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逸仙进阶讲堂“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选讲”第二讲“考古学与历史地理学”的讲座纪要,现摘录于下,分享给大家。唐晓峰教授首先从个人经历出发,回忆了侯仁之先生在1972年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和1978年安徽芜湖古鸠兹(楚王城)遗址实地考察的情景,讲述自己如何与考古学及历史地理学结缘,指出考古学和历史地理两门学科间存在天然的密切关系。接下来,唐教授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阐释。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26:010000“清华简”最新成果发布!长篇佚籍《参不韦》涉及战国思想史、制度史等内容
“清华简”阶段性成果发布来了!11月25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西书局与“学堂在线”合作,以线上方式开启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成果发布会的全球直播。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16: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