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先祖有金缕玉衣,良渚有玉琮,玉覆面是什么?了解一下吧
#历史冷知识# #考古#
说到玉覆面,咱们先说说大家比较熟知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因为这座夫妻合葬墓,出土我国第一件金缕玉衣。
刘胜(前165年-前113年),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也就是说,中山靖王刘胜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代孙。西汉中山国第一代王。

太史公《史记》记载:刘胜为人喜好酒色,有儿子、亲属一百二十余人;班固《汉书》载:为有儿子一百二十余人;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刘胜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葬于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之上,谥号靖,史称中山靖王。此后,封国传位至中山怀王,前54年薨,中山怀王无子,国除。中山靖王刘胜系的中山国,到此结束。三国之蜀国先主刘备应当是中山国国除之后,经历许多代,流落到民间的帝、王(诸侯王)之后了。三国志中关于刘备的记载说到了他的先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而刘备少年失父成为孤儿,与母亲靠贩草鞋织芦席为生计。按照陈寿先生的记载,刘备先祖确实厉害。

就是这位刘备先祖,中山靖王刘胜的墓,又称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合葬墓),1968年被发现于保定市满城区西南1.5公里陵山主峰东坡,随即,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联合发掘。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胜墓中出土了我国第一件金缕玉衣。


我国古代,以玉器作为随葬品或葬具,西汉有玉衣,史前时代还有良渚文化的玉琮等,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用于埋葬使用的玉器--玉覆面,哪又是什么东东呢?
覆面是古代人死下葬时盖在死者面部上的覆盖物,有一点像面具。带有玉石片的丝麻织物,外观像人脸的,就是玉覆面。从图片上,我们好像能感受出人的五官,它们的风格也有一定差异。

玉覆面又被称为玉面罩、玉幎(mì)目、缀玉覆面。
在考古发现中也有一整块玉雕刻的人面覆面 ,数量非常少。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玉覆面时间在西周中期的穆王时期或略晚。直到西汉早期,玉覆面还有出现,在西汉晚期基本上就消失了。
使用玉覆面,与死者的身份等级有一定关系。从西周到春秋早期,玉覆面只有比较高级的贵族才能够使用。这一时期,使用玉覆面殓葬体现了他们的身份地位。从春秋中后期开始至战国,礼崩乐坏,僭越现象时常发生。使用玉覆面的人群不再限于高等级贵族。



双乳山汉墓也是一座诸侯王墓。据考古专家分析,这个墓的主人是西汉武帝末年时期的西汉济北国最后一代王刘宽的墓葬。
西周时期的玉覆面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



根据各时期出土的玉覆面实物可以发现,玉覆面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风格,在同一时期的玉覆面因为地域、文化、墓主人身份等因素也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在玉覆面流行的晚期阶段,也出现了一些复古之风,呈现出与前期相似的风格。
到了西汉,玉覆面逐渐衰落,玉衣兴起。玉衣与玉覆面有相似之处,由带孔玉片编织成真人的形状,用以殓葬,以求肉身不腐,灵魂升天。玉衣之制盛行于两汉时期。

玉衣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玉衣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要求,其中金缕玉衣的等级最高。在河北满城汉墓中发现的玉衣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完整的金缕玉衣,广州南越王汉墓中发现的玉衣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丝缕玉衣。
《仪礼》中记载,覆面为装殓死者时,盖在死者脸上,为殓葬之用,但没有指出玉覆面的作用。
对于古人为什么要使用覆面,其中有什么含义,目前说法不一。
躲避阳光说:有学者认为,这与古人的灵魂观有联系。古人认为死者在阴间,阴阳相克,死者见到太阳会化为乌有,永不超生。给死者盖上覆面,穿上衣服,避免见到阳光,让死者顺利在阴间生活。
与神仙思想有关说:除此之外,有学者提出,古人对玉有崇拜和敬畏的心理,认为玉是神仙的食品,使用玉覆面,与引导灵魂升天有一定的关系。到了汉代,人们认为玉可以防止尸体腐烂,还能保佑死者的灵魂得到神仙的庇佑。
用一个自己的替代品代自己受罚说:在玉覆面与人的灵魂有关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玉覆面出现的根源在于巫玉神论。玉覆面与巫术有关,巫者在葬礼上将玉覆面戴在死者面上,作法使亡者通神,行走阴阳无碍,通行于天地之间。因为玉有通灵之性,戴上玉覆面,帮助亡者遮掩真面目,用玉覆面代其受罚以偿其曾经犯过的错误。
也有学者认为,逝者的面容总会令人哀伤不已,给面部覆上一层遮盖,既尊重逝者,也能宽慰亲故。
还有的学者认为盖上覆面避免其以狰狞的面孔示人,是为了避免给人狰狞恐怖感。
从考古发掘出土、传世的玉覆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死观、文化艺术、工艺水平、阶级观念等内容。
通过考古发现的玉覆面,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想象在几千年前古人面对身后之事的庄重,他们渴望灵魂得到永生,害怕长眠之地被人侵扰。虽然已经过了几千年,现在的我们依旧如此,害怕死亡,但又必须面对死亡。同样的,我们与他们一样,对死后的世界有无限的遐想。透过玉覆面,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我们与他们,都存在于这块大地上。我们是进行时,他们是过去时。
(刘芳 李岩)
湖北发现“水墓” 被盗墓贼多次光顾 考古挖出价值10亿的黄金
据统计,湖北省内拥有1.5万处文物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超过40处,还有大量出土的珍贵文物不计其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以及两千余年不腐不朽、出土时锋利如新的越王勾践剑。悠久的历史赋予湖北这片土地浓厚的文化氛围,但也吸引了无数盗墓贼在这片土地上活动,试图探寻那些大型古墓。湖北一座独特的“水墓”我要新鲜事2023-07-25 18:44:310000西安发现二百多金饼 遭到工人哄抢(西安金饼)
西安发现的219枚金饼是埋葬在西汉时期。上世纪80年代在陕西西安北郊的一个砖厂推土机推土时,无意间发现一堆黄灿灿的东西,一时间周围干活的工人全都围观了过来。随后他们在周围的区域又发现了一大堆金饼,但都相继被一抢而空。随后警察立马赶往现场,将这批金饼全部追缴回来。219枚金饼我要新鲜事2023-10-20 20:14:150000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科学的诞生
0000大同区开启考古勘察 目标是九间遗址(大同考古)
根据日前消息,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的考古工作者就联合起来开始了对于九间遗址的勘察。不过勘察工作现在还是在准备的状态,根据官方放出来的消息,大概会在今年的7月份开始正式动工,其实在这之前,大庆市已经对于九间遗址进行了几次的挖掘,而这一次将会是在五年当中的第四次挖掘,可以说明九间遗址对于当地的考古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次活动。九间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58: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