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评十大考古:陕西陶渠遗址发现8座大墓实证古“京”国都城
#古籍守护人#虽然河南有50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如果硬要说河南是第一考古大省,隔壁的陕西首先就坐不住了。那八百里秦川,从仰韶到周秦汉唐,历朝历代,陕西关中地区无不是核心所在。回到我们擅长的三代考古,夏商考古看河南,那么两周考古就得看陕西。这不,今年两周时期最重量级的瓜,陶渠遗址就来了。

前些年评选十大考古一到两周时期便是各种青铜器的大墓,尤以过去多年连续拿了好几个十大曾国墓地为代表,以至于去年好几个两周时期重量级墓地都落选了,可参考:2021十大考古评选:新石器最大赢家,两周全军覆没。所以,我们再看陶渠遗址不能像这几天媒体宣传的总盯着那8座“甲”字形大墓,还是要通过墓地,遗址看当时的社会、人群和历史。

首先,陶渠遗址并不是新的发现,上世纪80年代便发现,当地的《韩城市文物志》中公布为西赵庄遗址,第三次文物普查更名为陶渠遗址与陶渠墓群。直至2020年陕西省考古院才开始对该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基本摸清了陶渠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内涵等。所以可以看出,对这个遗址的调查和发掘是带有很强的课题性和目的性的。

其次,陶渠遗址的年代为两周时期,面积约80万平方米,和当时的诸侯国都城比相对较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整个遗址范围内北部以东西向壕沟为界,有高等级居址区、普通居址区、大型墓葬区、中小型墓葬区等,如果从目前的研究习惯看,估计就差手工业作坊区了。

再者,虽然考古不是挖墓,但是发掘遗址最大的亮点,出土的精美器物往往集中在贵族墓葬上。所以即使贵为二里头那样重要的遗址,发现一堆宫殿基址后,还是想找找当时的贵族大墓。而陶渠遗址最大的抓手就是一口气上来了8个“甲”字形大墓,就算不是一国之君的墓,也是高级贵族的墓了。

然后,贵族大墓发掘情况,基本出土了我们期望到的东西。墓葬形制足够大,有车马坑陪葬,出土有重量级青铜器,关键是出土带铭文的器物。之前多数认为是是春秋时期的梁国遗址,所以器物上的“京”字是出乎之前研究者和发掘者的意料的。以至于已经有人认为这几座大墓可能为“京”国国君及夫人墓。

最后,从这个“京”字可以让人推想很多。发掘者初步判断陶渠遗址的性质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京”邑,也就是文献中所记载的京师,也就是“京”国的都城。如:《清华简·系年》记载“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也就是说,周平王是在“京师”继天子位的,后来才东迁到洛阳。关于“京师”地理位置争议颇多,陶渠遗址为“京”邑,从地理方位来看,陶渠遗址亦有称“京师”的可能。

陶渠遗址的居民的“京”氏应为嬴姓,其族源自东方;自宋代以来发现两周时期十余件“京”氏器,西周金文中有“京夷”与“秦夷”等并称。《竹书纪年》记载“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乘(偷袭)京”,此时“芮”在韩城梁带村,距陶渠遗址直线距离22公里,进一步证实陶渠遗址为“京”的合理性。

因此,陶渠遗址的发现不仅发现了一处两周时期重要遗址,而且是当时一罕见小国的都城,并且印证了相关文献的记载,为平王东迁这一历史大事做了注,也为后来称霸陕西的“秦人”找了亲戚,也进一步为研究两周时期东西部文化交流和华夷交融提供了重要资料。

再回到评选十大考古这家事上,鉴于其他两周时期其他项目多多少少都有些短板,且陶渠遗址足够重要,且有突破点,加上这几天陕西方面相当卖力地宣传,这个项目入选十大相当看好!
宁夏发现千年古墓 出土波斯王朝器物 丝绸之路重要见证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源远流长、悠久历史的国家,因此在历史文化方面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近年来,随着科技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文物和古墓被发现出土。其中,宁夏的一座千年古墓中发现了一件与众不同的器物,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确定这是波斯王朝的东西。这件器物形似碗,通体呈现碧绿色,内壁还含有很多小气泡,腹部上下则是错位排列在两周凸边凹心的饼形装饰。这件器物是用独特的烧吹技术制成,十分珍贵。我要新鲜事2023-05-16 20:25:34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磁州窑系的发展
#头条创作挑战赛#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间窑场,窑址主要分布在河北省磁县观台镇和邯郸市彭城镇二地。磁县古属磁州,故称「磁州窑」,而彭城镇曾与景德镇并称于世(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可见磁州窑在陶瓷史的地位非同一般。此窑创烧于五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明代,长久的烧制时间发展出多样化的品类与艺术形式。本文择取五件代表性的器物,介绍宋金时期磁州窑的产品特色,与对其他窑口的影响。1.白釉珍珠地线刻梅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46:210001访古思今——能观测冬至时令的陶寺观像台
昨天讲了石峁遗址,参考:拿奖拿到手抽筋的石峁遗址——近十年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既然说到石峁,那么就不得不提这些年与石峁遗址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陶寺遗址,前段日子人家山西博物院还办了一个“黄河的标识——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的展览。而今天正好是冬至日,人家陶寺的朋友们又开始晒陶寺观像台了。所以,今天主要讲的就是这个观象台。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4:350000黎明角龙:甘肃小型食草恐龙(长1.2米/距今1.12亿年前)
在食草恐龙中,角龙类恐龙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它们分布在全球各地。而在中国,不久前发现了亚洲第一个发现的大型角龙类恐龙,它就是黎明角龙,其体长1.2米,是一种小型食草恐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黎明角龙基本资料黎明角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2米,与原美颌龙、醒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28位,生活在距今1.25亿-1.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黎明角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07:540000李莲英死因至今是谜,海淀发现一古墓,出土的尸骨推翻他病死传闻
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里,又以特殊的群体,这群人在皇宫中伺候皇上贵妃,因身体的原因再加上油嘴滑舌,他们给人的印象一直不好。有的太监在政治上权力之大,有的更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大明朝的灭亡,离不开太监的作用,即便是这样,明知道太监是个祸害,各朝各代还是会养着这群人。只因他们被伺候惯了,如果离开了太监就感觉好像缺点什么,因此到了我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仍能看到太监的身影。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0:37: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