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帽子下为何挂两块布?中国网友都说错了,古墓随葬品有新发现
古墓随葬品对日本人的影响——谈谈日本二战时的军帽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喜欢看抗战影视剧的,都对侵华日军的形象记忆深刻:帽子两边各垂下一块布片,有网友戏称是“尿布”、“屁帘子〞。为什么会有这样怪异的军帽设计?

有人说日本民间都知道中国三国演义里关公耍大刀的故事,害怕中国人的大刀,不是有“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词嘛,垂下布片可以减少头颈部受伤的概率。日本不少人确实是“中国通”,知道中国经典故事,但多那两片布就能护住脖子?显然是笑话。
军迷中还有一说法,此造型源于法式军帽,法国人曾帮日本人搞军训,当年法国的北非军团戴的就是这种帽子,在炎热的沙漠里作战行军,既可遮阳、挡灰尘,又可防蚊虫叮咬。
这个说法有点靠谱,但并不是真相。

中国过去老人骂侵华日军是“鬼子”,根据我的最新研究, “鬼子”的军帽还真与“鬼”沾边,其设计灵感源于日本古墓出土的随葬品——人形埴轮。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聊这方面的内容。
埴轮,就是一些泥做的未经烧制的土器随葬品,人形埴轮就是中国所说的“泥俑”、“泥人”。
公元3世纪到6世纪(相当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日本贵族与中国古代贵族一样,开始重视阴宅。其标志是,死后要埋在大坟大墓里,并随葬好东西。这些日本贵族基本都是从中国大陆过去的渡来人后裔,或是渡来人与日本原住民绳文人的混血。

日本境内目前尚存的大中型古墓,有4000多座,基本上都是这一时期营建的,这一时期也因此被日本学者形象地称为“古坟时代”。
陵墓有利于保存尸骨,从古墓里出土的很多人类遗骸,成为研究现代日本人种起源的重要资源和依据,而随葬的埴轮则是研究当时日本社会生话和民风民俗的极珍贵实物资料,这恐怕是墓主生前没有想到的。
顺便提一下,经过对多例古坟人骸骨的DNA分析,发现了其身上有东北亚人常见的遗传基因,这基因与现代日本人的遗传特征几乎一致。也就是说,现代日本人是包括山东人在内的中国东北人的后裔(有关现代的日本人起源最新考古发现,会在另外的文章中详细详述)。

日本人的丧葬风俗受到了中国大陆的影响,但时间一长也本土化了,有不同的一面。如埴轮,有的会随葬于坟墓里(这与中国一样),有的则放置在封土外(这与中国不一样)。因为是泥做的,也不会有人偷。
这些放在墓外的埴轮本意是出于辟邪、吓退来犯恶魔的考虑,也很好地装饰了古墓。如兵库县神户市五色山的四世纪下半叶建的五色塚,四周放满筒形埴轮,看起来如士兵列队,守护着墓主。当然,五色塚这些埴轮都是根据考古出土的原物原形,新做出来的。

特别是那些人形埴轮,看坟护主的意味更浓。如位于爱媛县松山市高子町的五郎部谷古坟群,这里有大大小小18个坟头,建于公元四世纪末到五世纪初,系古坟时代后期的墓葬,上面满眼都是依据出土随葬品复制的人形埴轮,真如鬼子兵一样隐身其间。

日本埴轮造型非常丰富,或写实或卡通,不只有人型,还有鸡形、鸭形,狗形、牛形、马形、猿猴形等等,非常有个性。人形埴轮还有武士、乐手、匠人等区别。
放在墓外的埴轮有一个共同特点,不论是什么造型,几乎都是站在圆筒上面。



在迄今已出土的人形埴轮中,日本人眼里最珍贵的,是一件武士埴轮——
头戴盔式帽子,把头包起来,身披战甲,手上有护腕,左手握剑放于胸腹,很威严,浑身散发出武士气息。
这件埴轮现在被定为国宝,相当于中国的国家一级文物,是日本唯一一件获此殊荣的出土埴轮,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考古学部,是件镇馆之宝,展出时特别受观众青睐。

这件人形埴轮又称“挂甲埴轮”,出土于群马县太田市饭冢町境内,其出土非常意外和偶然。当时在松原长良神社附近有一个小土墩(原址现已成了住宅区),昭和初期(1920年代)在公共道路改建时,民工从土墩上取土,结果把土墩挖塌了,暴露出来很多东西,原来这是一座古墓时代的古墓。
在出土的文物中,除了被定为国宝的那件,还有几件武士埴轮,当时均被皇室博物馆收藏。
这件国宝影响甚大,如中国的秦兵马俑一样,几乎人人都知道,它给日本的设计师们带来了设计灵感。

大家发现没有,武士穿的铠甲底边一圈翘起,显得很萌,像不像裙子?在饭冢町出土的另一件武士埴轮,也是这样,兵器不只有剑,腰腹前挂着匕首,其腰更细,所穿作战铠甲更像裙子,像个漂亮的女兵。
这一别致的造型,首先给日本的校服设计师以创作灵感,于是有了现代日本女生的超短裙,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女生的喜欢,成为日本最经典的校服款式之一,整个地球上都有名,现在中国不少学校的校服,都是模仿这种超短裙设计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女生穿超短裙不能再搭配裤子,有的女生怕冷,穿上裤子,因为违反校规而遭处分。
这个奇葩校规也是因为人型埴轮。
大家再观察一下,武士埴轮腿粗而矮,是因为穿有护腿裤子。日本校服规定女生穿裙子不得裤子,原因就在这里:一是避免影响形象,二避免被人说成是活埴轮。

再说回来——侵华日军的挂布军帽。
日本古墓出土的武士埴轮,其造型不仅启发了校服的设计师,也给军帽的设计带来了特别的思路。
在日本出土的古坟时代武士埴轮中,头戴的盔帽很有特点,一般额夹两边有鼓锤状的东西垂下,有的则直接拖下来一块布至肩部,刚好包裹住后面的脖子。
这是古坟时代日本武士的标准款式。

有一件也出于群马县太田市饭冢町空乡境内的武士埴轮最为典型(见上图),可惜的是它只剩下了首部,身子毁坏了。但就是仅剩的一个头,也足够人喜爱了:头戴天之冠,大脸高鼻,面容平和。最突出的是,从帽子垂下两根长粗的“鼓棰”,乍看像拖着个“大耳朵”
那件国宝武士埴轮,虽然戴着头盔,把脸包上了,但从侧面看,后面还挂有一块东西,把后脑勺和脖子护起来。

看到这形象,各位应该想到侵华日军的帽子两边为什么挂“尿布”了吧。
一向有尊崇武士精神的日本人,在设计军帽时就借鉴了这些武士埴轮头部帽盔造型,设计师出了带垂布的轻便军帽。
这种带下垂物的帽子,在古坟时代的日本应该很流行,现代考古已从日本不同地区的古代墓葬中,出土过这种带“拖耳朵”的武士埴轮。大家可以看看下面几个埴轮——




这些埴轮的出土,说明到晚在公元五世纪时,日本士兵就流行戴这种“拖耳朵”帽了。
此后,日本州岛上君主轮换,分分合合,出现不同的统治政权,但这种“拖耳帽”,似乎没有消失过,虽然不同时期有所差异。
直到二战时,被借用到军人的帽子上。
要注意的是,侵华日军戴的这种帽子,并没有护卫功能,作战时还会在上面套上坚硬的头盔。古代时代的武士就是这样戴的,从出土的武士埴轮来看,垂下的东西与头盔并非一体(见下图)。

为什么是这种造型的帽子?这个说不清楚,但跟其实用有关吧。热情的中国网友脑洞大开,总结出侵华日军帽子上挂“尿布”的作用,好处一堆——
1夏秋可以驱蚊虫
2冬春可遮颈挡沙尘暴
3炎热可遮阳蔽光
4出汗时可当毛巾用
5休息时覆面护脸颊
6放炮时可捂塞耳孔
7遇大风时可当风向标
8冲锋时嗖嗖的可调动情绪
9侦察时可屏蔽声音
10害怕时好蒙上双眼
11不戴时方便取下……

实际上,当初设计时可没有想这么多,天皇一声下令,就给侵华日军统一配发了。虽然给中国人留下了非常不好的、罪恶的印象,但在日本很受追捧。
古墓出土的埴轮造型不只影响了校服、军服的设计,对日本人的理念和审美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现代日本的旅游产品,不少造型设计便源于古墓出土的埴轮。2020年东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灵感也源于出土文物。



日本最有代表性的独的特前方后圆型古墓外观,被开发出了形形色色的产品,如古坟饭盒、古坟食品,甚至有餐厅把菜肴也摆放成这种形状。
很多博物馆则将所藏造型可爱又特别的埴轮,做成小的工艺品出售,很受欢迎。如群马县太田市饭冢町境内出土的武士埴轮,便被开发成小玩偶,中国游客称之为“小鬼子”。

所以日本人根据随葬品造型设计校服、军服,并不令人意外,他们不会像我们中国人觉得不吉利,反而认为会有来自阴间的神灵保佑,是吉祥物呢。
首届“最美文化遗产讲解员”推介活动初评结果公布
首届“最美文化遗产讲解员”推介活动初评结果公布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文融创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协办,抖音平台、北京森泰恒智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首届“最美文化遗产讲解员”遴选推介活动初评结果产生。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49:270005讲座:宫本一夫: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
本文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所主办的“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讲座课程——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的讲座纪要。本次讲座由日本九州大学教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讲座教授宫本一夫先生主讲,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主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21:320000梁启超:如何才配叫做中国留学生?
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特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课外学问,自然不专指读书,如试验,如观察自然界……都是极好的,但读课外书,至少要算课外学问的主要部分。0000美国拍卖会上一个人藏品拍出一亿多,中国青铜器为啥这么值钱?
中国青铜器为什么那么值钱?本文作者倪方六因为虎蓥的拍卖,引发了大家对中国青铜器的关注。“青铜器”这个叫法,是后人叫出来的,铸造之初并非青绿色,只是经过长时间腐蚀,才生成一层青绿青锈,才成了“青铜”。在现代文物藏品中,青铜器一直被作为“重器”收藏。(莲鹤方壶,台北故宫、河南博物院各藏一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45: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