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商》:夏商时期的人祭
夏朝开始人祭了吗?
我们先不纠结夏是不是第一个朝代的老问题,这里仅探讨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朝。作者对夏朝人祭的概括为“有限人祭”。也就是说,有人祭,但不多。
二里头遗址的墓葬中,没有发现事后祭祀或埋入人牲的现象,只有一条灰沟中发现了人祭。我们最为熟知的用于宫殿建筑奠基的人祭,也没有被发现,但是在一个庭院中发现了五具献祭尸骨。反而铸铜作坊有用于奠基和献祭的十多具尸骨,旁边的祭祀坑也有两具。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的祭祀场所(1号巨型坑),目前在这里暂未发现有人祭印记,相对而言,这里的人群更偏爱用猪献祭。

因此,从时间上来看,宫殿中的人祭行为是从铸铜作坊中学来的。
可以说,最让我们惊讶的并不是二里头不太泛滥的人祭,而是铸铜作坊与宫廷表现出的极大的不一致,甚至还存在一个反向学习,由下到上,由铸铜作坊到宫廷的传播机制。
这个现象不仅揭示了社会结构形态,还敲击了我们有点固化的思维模式。
在二里头遗址宫殿院落中发现了人祭迹象,三具尸骨似乎存在被捆绑的现象,且应因为被强行塞入而造成双臂脱臼。

在现代人的观念里,上古的青铜制造业应该在王权的直接控制下,但是夏代已经发展出成熟的官僚制和君主集权制了吗?更大的可能是,夏还属于王权肇建、蛮荒未褪的时代,不同行业由不同的族群世袭经营管理,他们是独立于王宫的,宗教习俗的不同也就说得通了。
二里头从未发现大型城墙体系,作坊区和宫殿区有着各自独立的围墙,许宏先生将这种状态称为“大都无城”,由此也能够看出手工业族群的自治性。
二里头遗址中的各个区域划分明确。

夏没有给我们留下文字,但商代却出现了大量的族徽,即卜辞的“多子族”,这种族徽也暗示了不同族职业的不同,对夏代的社会结构也是一种补充。
族的字形是战旗和一支箭,表现出了明显的战争属性。我们不知道夏的不同职业群体在当时叫做什么,但至少能够知道,商朝的族是有军事力量的,这必然导向了足够多的独立性。
殷墟范围内分布着不少族邑,在这里出土的青铜器上铸造有主人的名字或者宗族图腾(即“族徽”)。

我们现代人已经很难理解无政府是怎样的状态,它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似乎也不高。但在当时,因为社会发展程度低,交通和通信手段落后,而官僚制的直接管理方式对信息成本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王权只能承认各商人部落或家族内部进行自治,遵循各自的一套规则法律。
当然,文字及其载体的逐步发展,使得传达命令变得简单,并催生出了权力更加集中的政体,这就是后来的事了。

两万人一起挖掘的古墓 有巨大的收获(楚国高官)
墓葬里发现了楚国的百科全书。上个世纪80年代,在修建金沙铁路的时候,施工队发现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有一处名为包山的小土丘。施工队原本想着这小小的土丘用推土机很快就能将其消灭掉,可刚一动工,却发现土丘下很有可能埋着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现场进行勘查,抢救性发掘随即展开。万人挖掘我要新鲜事2023-12-20 18:35:230000考古史上最轻的文物 仅重0.03克 被美国大幅报道
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寿雁镇小山洞,是一个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遗址。1988年進入考古人员的视野,洞口距地面5米多,洞内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洞内出土大量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等,以及大量动物遗骸。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06:080000温故|樊锦诗:回眸百年敦煌学,再创千年新辉煌
一百年前,在中国敦煌地区,发生了一件人类文化史上的大事,这就是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由于这一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门新的国际显学——敦煌学。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值此世纪之交的2000年,正逢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敦煌学也将走过百年历程,全世界敦煌学者和关心敦煌的人士都在关注着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回顾百年敦煌学历程,展望新世纪敦煌学的未来,是十分必要的。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