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鸡娃”和“内卷”
“鸡娃”和“内卷”是最近的热词,各方都在讨论,我也结合我自己的教育经历与社会观察,谈一点我的浅见。


从纯逻辑的角度来说,“鸡娃”和“内卷”,其实恰恰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去追求超越,那结果只能是,大部分人最多可以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但无法实现对别人的超越。因为每个班级或学校里,“好名次”总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社会上的“好位置”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如果每个人付出努力的目标都是超越别人,做“人上人”,希望人前显贵。那么,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个希望显然是会落空的,这个泡影早晚都是会破灭的。因为这是明摆着的事情,“资源”总是有限的,而“内卷”状态下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即便人人都“鸡娃”,也不可能人人考第一名。


不过说来让人无奈的是,这却是导致很多人无比焦虑的现实。古语说,执迷不悟,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究其原因,可能有宋朝皇帝那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影响,当然也可能是受了当代某些所谓励志的名人名言、口号、宣传语的蛊惑。读书好不好呢?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而言,读书当然是一件好事,即便是为稻粱谋而读书,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让所有人都为了稻粱谋而读书,甚至拼了命地读书,那就走火入魔了。到这个地步,那书也就不再是书了,而成为了毒药。因为这种以读书为唯一“好事”的导向,把正常人给异化了。



如果我们都能认识到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这个事实,如果我们还承认有的人比起读书更适合从事其他的事情,冷静下来,把自己努力的目标调整为对自我的超越,而不是对“对手”的超越,通过对自我的深入剖析,明确自己真正的兴趣与目标,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进行适时地调整,我相信整个社会将会呈现出另一种局面。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就是同别人竞争,去争取俗世中那些“显赫”的位置,那可能从出发的时候就迷失了自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最适合自己的又是什么。如果真的从一开始就选错了路,那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得到了那个众人眼中的“显赫”位置,可是到头来,自己真的会开心吗?这显然是不智的。更何况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在错误的,或者至少是不合适的赛道上苦苦挣扎,这不是庸人自扰又是什么呢?
再者,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独特爱好与追求。千人一面是病态,千人千面才是常态。如果每个人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赛道,那么我们就不必“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了。如果我们对精彩、成功、卓越的评价标准可以更加多样、多元,那么我们的赛道也不会那么拥挤,每个人也不会那么痛苦。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情而绽放独特的光彩,每个人都可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那么这个人间就是美好的人间。
唐太宗陪葬墓发现两处盗洞,盗洞打的贼准,撬开棺床寻宝
唐朝张士贵墓考古发掘情况本文作者倪方六张士贵墓发掘于1972年1月。这座墓,是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陪葬墓之一。张士贵墓位于陕西礼泉县城东北15公里烟霞乡马寨村约300米处,北距昭陵约5公里。封土堆呈圆丘形封土堆,发掘时地面高约9.1米,底径20米。发掘时发现,张士墓贵与尉迟敬德墓一样,在古代已遭多次盗掘。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18:070000龟兹:比肩敦煌的石窟艺术
龟兹,汉唐时期西域古国,其故地在今新疆轮台、库车、阿克苏一带。历史上的龟兹,遥远而神秘,拂去面纱后人们才知道,龟兹国甚至拥有比肩敦煌的石窟艺术。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0:37:210000陕西考古的第一次发掘
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的都城所在,而西安所在的陕西关中自然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独一无二的京畿重地,“造就了陕西作为全国文物考古大省的重要地位,备受国内外考古学家的关注”。作为日益引起各界重视考古学在陕西的开端,过去多认为是1934年4月下旬在宝鸡斗鸡台开始的考古发掘。如在《陕西省志·文物志》专设的“第二十七章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中就明确指出: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46:510001贵安考古何以6年3次斩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月28日,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从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贵州考古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并不是贵安新区的考古项目第一次获此殊荣。2016年和2020年,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和招果洞遗址,就曾以“绝对优势”先后拿下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一个地区6年3次拿下“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对一度被认为“无古可考”的贵州来说,实属不易。我要新鲜事2023-04-13 12:11: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