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96

讲座回顾|郑君雷 岭南:考古学和文化史上“真正的南方”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55:240

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2017年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暨 考古人类学工作坊

讲 座 回 顾

岭南:考古学和文化史上“真正的南方”

主讲人:郑君雷 教授(中山大学)

整理人:蒋兆熙 (天津师范大学)

校对:吕炳庚

编辑、配图:赵柏熹

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

2017年8月18日下午,同为此次暑校老师的魏坚教授接棒开场人,回首与郑君雷教授同拜在林沄先生门下往事后,以一场郑教授和王明珂教授精彩纷呈对谈的盛赞开启讲演。

魏坚教授主持郑君雷教授讲座

郑教授的讲演如题所示,通过两条路线——考古学与文化史——对岭南作为真正的南方进行确认;此外,讲演后半部分还展示了“岭南作为‘真正的南方’融入秦汉帝国的历史进程”。

苏秉琦先生在《岭南考古开题》中提到:“岭南与一般的南方有所区别,……它南连着南洋诸岛、印度支那地区,是陆地一半海岛一半连成一片形成的一个大区,代表着大半着中国,是真正的南方。……中国大陆与印度次大陆和环太平洋地区的文化关系都同岭南有关。”

岭南首先是自然地理概念,位于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以南的广东和广西,习惯上就被称为岭南。岭南同时也是历史地理范畴,也被成为岭表、岭外。“岭南”在历史上的地域范围有所伸缩,也有不确定性,潮汕地区曾经被称为岭东,唐宋以后纳入岭南行政体制;越南北部经常归入岭南地域……郑教授将“岭南”与“西域”进行了对比,以阳关与玉门关为基点,迤西地区都属于西域,因此有狭义西域和葱岭以南的广义西域。而“岭南”是以南岭为基点,其南地区都是岭南。越南北部甚至更南,以及海南岛属于广义的岭南。古代中原人作为“他者”对何为岭南各有看法:“自岭而南,二十余郡,大率土地下湿,皆多瘴疠”;“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风霜驱瘴疠,忠信涉波涛”;“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欲拔贫,诣徐闻”……

考古学文化上的“岭南”地域特征。岭南为早期人类的重要发源地,在韶关曲江县和柳州柳江县各发现有距今约13万年的马坝人化石和距今约4万年的柳江人化石。玉蟾岩(1993年发掘,距今10000年)出土有中国最早的陶器之一——釜形陶器;4枚稻谷壳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稻标本。几何印纹硬陶在新石器时代盛行于东南、中南地区,战国后开始衰退。几何印纹硬陶“形成了以圜底、圈足器为根本特征的传统。……在武夷山——南岭以东、以南的沿海山地丘陵地带,这一土著性表现得更为彻底”。华南印纹陶文化延伸至台湾、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的史前文化。岭南新石器时代早期存在洞穴和贝丘遗址,晚期主要是前岗、坡地、贝丘和沙丘遗址,前两者农业经济特征比较鲜明,后两者渔猎采集特征明显。各类遗址反映出居民对生态环境的不同适应方式和不同经济模式。

学员提问

中国大陆北纬30°(大致以长江为界)以南至中南半岛马来亚南端,属于美国学者索尔海姆(Wilhelm G Solheim Ⅱ)提出的“大陆东南亚”范围。“就以环南中国海地区诸地的地理、人种、交通、贸易和历史背景等方面观察,中国东南沿海诸省和台湾,几乎是东南亚区域的一部分”。《汉书·地理志》注有“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林惠祥推测马来族在印度支那和华南一带形成后逐渐南迁南洋群岛。“越族者或即为留居大陆之古代马来人即所谓原马来人(Proto-Malay)也”,“越族已融入汉族,闽粤人就属于这一混血人群,闽粤人的体质特征见有越族的遗传”。

郑教授认为,岭南人文民俗的特殊性,在于华南百越族群适应生态环境和面向海洋的“文化底层”和“文化基质”与内陆居民不同;这两者不但在这一地域汉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得以积淀保留下来,而且在汉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北有强胡,南有大越”——北方长城地带与珠江地带的对比。郑教授指出,北方长城地带的西端文化因素和族群背景复杂,东端是文化具有某些同质性的东北地区。而南方珠江地带西端的云贵高原文化传统和族群背景亦复杂,武夷山以东的闽江流域与珠江地带具有许多相似性。北方长城地带以北是广袤的草原戈壁,南方珠江地带以南是浩渺的大海汪洋。将草原理解为绿色的海洋,或者将大海理解为蓝色的草原,就容易理解珠江地带在人文地理和族群地理上的意义。

全文完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