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三晋玉器之改制的前代玉器
出于某种目的或原因,将已经完工成形的玉器,改制成新器形的行为,在中国古代并不罕见。最著名的玉器改制,当属秦始皇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改为“传国玉玺”,据说“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篆书印文,出于李斯的手笔。当然,这里面传说的成分过重,经不起推敲,加之“和氏璧”与“传国玉玺”都没有传世,查无实证,只能“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当故事讲了。


考古证据显示,玉器改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与新华遗址,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改制玉器,只是,许多被改制玉器原有的钻孔、射部及改制的切割痕迹,都被有意遗留,并未碾磨消除,显示出粗放不羁的技法特征。
迨至西周,玉器的改制现象更为多见,而且,技法比之新石器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虽然一些改制玉器上,还或多或少地遗留下改制的迹象,但若非细细观察,很容易忽略疏漏。

陕西长安张家坡60号墓出土的一件璜形玉龙,可视为西周改制玉器的典型范例。玉龙两面浅浮雕龙纹,一端为龙头,鼻、口、眼、角,均摹刻仔细;另一端龙尾,仅上角有一条刻纹。类似的玉龙,见于传世品,多有卷折的尾部,有的甚至还在尾端加琢刻刀,从造型与纹饰判断,是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早段的作品。原来张家坡这件有头无尾的奇怪玉龙,是一件尾部断裂后重新磨制再加利用的改制玉器。
除了这类对破损旧器被动改制的情形外,西周玉器中,也颇多见主动改制的案例。张家坡170号墓的凤鸟纹玉琮,是周人利用素面的齐家文化玉琮加刻西周时新纹样的。晋侯墓地31号墓玉虎,原为石家河文化玉器,也被周人有意改制。在诸多主动性改制的行为中,那些已完工的玉器成品,俨然沦落为“新工”玉器的随意裁割的“老料”。

西周时期,被改制牺牲掉的玉器中,有大量商代乃至新石器时代的前朝旧玉,它们大多应来源于周初对商的俘获。文献记载,周武王伐商,俘获“旧宝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如此数量庞大的前朝旧玉,通过“分宝玉于伯叔之国”的形式,赏赐给了宗族功臣。有意思的是,周人改制前朝旧玉,并不彻底打磨消除前朝的痕迹,反而大多有意保留和利用前朝玉器的造型与纹饰,只在局部添加周人的时尚。这种做法,除了省时省料的因素外,可能还有一份胜利者的炫耀心态在作祟。
长沙发现清朝古墓 居然和考古队员有关(长沙古墓)
长沙发现的一个古墓,是考古队长的祖先。在2016年湖南长沙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有工人挖到了一块儿体型非常大的石板,在场的领导马上就停止了对此地区的施工,并联系到了当地的考古工作人员,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座古墓。很快,民警以及考古工作人员就到达了现场。考古工作人员通过简单的判断发现这是一座清朝的墓葬,显得有些失望,清朝的墓葬放到现在的研究价值并不是特别的高。1.墓葬主人我要新鲜事2023-09-05 20:18:5600032008年工人发现古墓 墓主用2000个瓷碗“碗葬” 专家却表示遗憾
2008年,在重庆鹅岭一条街道上,有一位勤勉的清洁工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部门得知后进行了挖掘与清理,发现这座清朝时期的墓穴采用的是碗葬葬墓方式。据研究,碗葬墓葬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相当盛行。这座古墓就是用青花瓷碗砌成的,一共用了2000多个碗进行砌筑。墓室长度达到2.4米,宽度1.35米,高达1.3米。只有墓门部分不是用青花瓷材料做成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3:43:540004荐书:《西周的政体》
文学院历史系某读书小分队于A教室召开本学期最后一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由秦同学主持,主要成员有赖哥、刘姐、杨妹、曹妹、周姑凉等同学,同时还有我们读书会的主要精神支柱曹老师和魏老师。此外古代史的赵老师也因机缘巧合参加了读书会。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4:11:170000孔子姓什么?别说问题弱智,他祖上真的不姓“孔”
孔子祖上姓“子”不姓“孔”本文作者倪方六在“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中,与北大孔庆东教授交流颇多,成了“兄弟”。他说他姓“孔”,我名字有“方”,合称“孔方兄”。更有意思的是,他一说到孔子,满嘴都是“我们老孔家”。孔子真姓孔么?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18:560000西安农家房下露出古墓,内见石棺,报告后考古打开“一棺见双尸”
北周李诞墓的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不管你是否相信,现在不少人家的房子建在古墓上。怎么判断你家的房子下有没有墓葬?其实比较简单,可查一下古代地图,如果你家住在古代的“郊区”,下面基本上都有墓或有过墓。现在非城市中心开发的楼盘,好多都是建在古代墓地上,所以,敏感地域的楼盘、工程基建开工前,须先考古发掘。因此,民间建房、铺路什么的挖出古墓很常见。陕西西安北郊北周人李诞墓的发现,就是这样。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28: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