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奇人柳世隆花上万买只老龟,用来占卜,民间为何信龟有灵性?
地界之动物神与老虎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古人认为,万物有灵,能喘气的动物,自然更有灵性了。
动物神,更多地表现为图腾。因为有如老虎、毒蛇、恶狼这些劣性动物存在,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人们便认为其身上有一种神力,加以崇拜。感恩的同地,更多是,更多成分是畏惧。
动物与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的好多生活资料都是从动物身上获取的,如食用的肉、御寒遮羞的皮、毛等。为了表达谢意,人们敬奉这种动物。如在河姆渡遗址上便出刻有猪的陶器用品。
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发现的兴隆洼遗址,年代在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400间,出土的器物上已刻有蚌雕鱼纹。在仰韶文化遗址上出土的彩陶中,鱼、龟、鸟、鹿的形象更多,推测是动物崇拜的现象。
中国古人对动物神灵的崇拜异常丰富,禽、兽、鱼,都有崇拜。从民俗文化来看,龙、虎、熊、麒麟、鸟、龟、狗、猪、鸡、蛇等动物神灵,比较受宠。连蝗虫这样的害虫,古时也被认为是神。
中国有一种“五虫理论”,把五种动物与方位、颜色、季节等联系起来,并据此作出占卜释评。这是古代中国五行家的创意,根据《礼记·月令》等古代文献,有如下的关系:
鳞虫、羽虫、裸虫、毛虫、介虫是先秦时对高等动物的分类。鳞虫代表鱼、龙等有鳞动物,羽虫代表鸟这类长羽毛的动物,介虫代表龟、鳖等有甲动物,毛虫代表兽一类有毛动物。
而倮虫,是象人一档的无鳞无甲无翅膀不长毛这类动物,人是其中的最高等,是圣人。
在“五虫理论”下,除去人类自身,剩下了龙、凤、鳞、龟这四大动物,便称为“四灵”,四种最有灵性的动物。但民间则把鳞用虎来替代,这样堪舆(风水)术中便有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说法。
“四灵说”的确立,进一步强化了人类对这些动物神灵的崇拜。
其中,在“四灵”最不太张扬的龟,以长寿著称,认为是神龟,最为神秘。
龟有多种说法,如玄武,就被认为是北方神龟。有的民俗学者认为,玄武有龟蛇一说,但并不是龟、蛇两种动物,而是北方这种龟常负蛇而行,因此才添上了蛇。因为有一种龟轻易就能将厉害的长蛇弄死吃掉,古人觉得龟很勇敢,于是名之为“武”;再与北方的黑色本配,就成了“北玄武”。
龟和蛇的故事很多。《庶斋老学丛谈》引《庐江郡志》载漅湖事:“昔有巫媪居县,有老叟曰:“石龟口出血,此地陷为湖。”未几有人以猪血置龟口,巫媪见之南走,其地遂陷。
同一则故事又引注李膺《益州记》:邛都县有老姥家贫,每食有小蛇在床,姥怜而食之,后长丈余。令有骏马,蛇吸杀之,令怒杀姥。蛇为姥报仇,每夜闻风雷之声四十余日,百姓相见咸惊语:“汝头那戴鱼。”是夜方四十里俱陷为湖,唯姥宅无恙,至今犹存。
古人龟崇拜历史也很早,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铜器中,经常能看到“龟文”,这是图腾标志。因龟身上有灵性,于是古人想到了用龟骨占卜,这在殷商时代特别盛行,殷墟中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就说明了当提龟卜的风俗。
南朝时的奇人柳世隆,花了上万元钱买了一只老龟。他花这么大钱买一只龟,可不是当宠物养的,就是用来占卜的——这是一般人想不到,也玩不了的。
中国最早的占卜奇书《洪范五行传》称,“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也。”柳世隆则认为,“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始终。”
这些话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如果龟活到了1000岁,就会有灵性,能预知凶吉;活到1200岁,则可以知天文地理,卜算出人的生死、国运的长短。
柳世隆的占卜书,便取名《龟经秘要》,可见龟在过去是多么神,又多灵!
西汉丞相陈平娶守寡五次的女人做老婆,刘邦当皇帝后出了一个禁令
汉代的婚礼规定本文作者倪方六春秋天是传统的结婚高峰期。五一又要了,又是小长假,选择在此时结婚的人估计不会少。结婚本来是人生一件大事,是十分开心的事情,但当事往往觉得“十分累人”。同样的,喝喜酒的人也会有这种体验,婚礼的排场越来越讲究,互相攀比,以致于让不少男女“恐婚”。那么,婚礼大操大办是从什么开始开始的?由来已久。(现代古式婚礼)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45:270000炒作并非现代创意,吕不韦使用一种手段,成功推广了《吕氏春秋》
古代的炒作现象本文作者倪方六炒作,已成如今网络时代宣传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用专业术语来讲,这叫营销策划。在中国古代,想出名同样要炒作,要学会“包装”。有个成语叫“一字千金”,就是因为炒作图书时炒出来的,这起炒作策划的幕后人叫吕不韦。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32:230001“这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深海之下,千百年前的历史静静封存;空寂之蓝,失落的海底遗珍惊艳时光。5月21日,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在三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和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的沉船,文物数量超过十万件,堪称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27:550001先商诸城平面结构之规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之四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三节。阅读本文第一节,请戳这里:楚楚地城史——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34: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