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长沙汉墓

湖南省长沙市郊分布有许多西汉至东汉的墓葬。1951-197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湖南省博物馆先后发掘了约1000座,其中西汉墓约800座。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了《长沙发掘报告》。据《史记》、《汉书》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封吴芮为长沙王,传了四代,到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无后国除;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封刘发为长沙王,传至王莽时始绝。长沙国的首府均在临湘(今长沙市)。吴氏长沙国一些高级贵族的墓葬,主要分布在湘江以西、东郊和南郊,如长沙丞相轪侯利苍家族的墓地就在东郊马王堆(见马王堆汉墓)。刘氏长沙国一些贵族的墓则散布在北郊伍家岭,东郊五里牌、徐家湾、汤家岭,南郊砂子塘等地。东汉墓散布在市区四郊。
长沙地区的中小型汉墓可以分为5期即西汉早期、中期、晚期,东汉前期、后期。其中西汉早期墓保存着许多楚国的葬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长沙汉墓数量多,出土文物丰富,对研究长沙国(郡)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墓葬形制 西汉早期墓的墓坑都是长方形竖穴,较大的墓有斜坡墓道,小墓则无墓道。大墓的棺椁往往用木炭和白膏泥密封防腐。如象鼻嘴西汉墓墓坑开掘在一个小山丘上,墓口长20.55米,宽18.5米,墓口以下深7.9米。墓道在西边,长17.85米。西汉中期出现了多室墓和阶梯式墓道。新莽时出现砖室墓。东汉主要是砖室墓,土坑墓很少。砖墓的墓室形状多样,主要有长方形单室、狭长方形前后两室及长方形双室并列等类,有的还带有耳室,少数墓为三室并列。墓砖侧面多印几何纹、钱纹等,有的有吉祥语和年号。
西汉早期墓的棺椁仍保留不少楚国风格。砂子塘1号墓的棺椁下有垫木、底板,上用8块杉木板分内外两层侧立形成“井”字形椁室。内外椁板之间留有空间,形成4个“边箱”。中央是棺室,内置长方形盒状套棺。内棺髹漆,内朱外黑。外棺盖、壁、挡板上漆绘龙凤、云气、璧、璜及双凤穿璧、特钟特磬、羽人伏豹等彩色花纹。西汉晚期墓棺椁没有保存完整的。王莽至东汉时期,流行砖室墓,棺椁多已腐朽。

随葬品 有陶器、铜器、漆木器及滑石、玉、玛瑙、水晶、琥珀、琉璃、金、银、铁器等,其中陶器为最多,铜器次之。
陶器组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西汉早期基本上为战国晚期以来流行的鼎、盒、壶、钫,还有罐、鍑、熏炉、鐎壶等。大都是低火候的灰陶,也有印纹硬陶罐和一些褐釉陶器。从西汉中期开始,新出现了灶、井、仓等模型器及硬陶五联罐等。王莽时期,鼎,盒、壶、钫等已少见,灶、井、猪、狗等模型器增多。东汉时流行用红胎绿釉的低温铅釉陶器随葬,并有大量的建筑模型器。青瓷在东汉后期出现,个别墓中还出土白瓷珠和白釉碗。

铜器在西汉早期墓中很少见,仅有少量铜镜,西汉中期开始用大量铜器随葬。器类有鼎、盒、壶、釜、鍪、钫、灯、鐎壶、炉、杵臼、熏炉、盘、洗、熨斗等。西汉晚期的汤家岭张端君墓中的铜器达101件,不少铜器上还刻有容量和器名,如“斗鼎”、“五斗壶”等。铜镜在汉墓中普遍用于随葬。西汉早期多具有楚镜风的龙凤纹镜和蟠螭纹镜,西汉中期代之以草叶纹镜、铭文带镜以及连弧百乳、四虺、“日光”、“昭明”等镜。王莽时流行规矩四神镜,东汉前期多“长宜子孙”镜、雀鸟镜,少数铜镜上鎏金、贴金,镜背花纹非常精细。还有一些鎏金铜器和刻满细线花纹的铜器,也很精美。

长沙西汉墓中盛行用漆器随葬,一墓少者数件,多者数百件,常见的器形有杯、盘、盒、方壶、卮、案、匜等。胎质有木胎和夹纻胎。纹饰主要是云气、龙、凤、兽、几何纹等。或黑地朱彩,或褐地红彩,或朱地黑彩,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装饰方法有笔绘,有锥画,有金箔贴花,还有金涂、釦器。如徐家401号墓出土的漆盘上书有“杨主家般”字样,应是刘氏长沙国王室的器物。

伍家岭203号墓中出土有木车模型4辆,其中有大车1辆,轺车2辆,栈车1辆。还出土1件木船模型,船身用整木雕成,船底作圆弧形,全长154厘米,最宽处20厘米。船上有3个舱房,前部两侧有两块舷板,上各有8个圆孔,应为设棹之孔,棹16根,大小一致。船尾有舵。这些车船模型为了解西汉的交通工具提供了形象的资料。

墓中出土的货币有金饼、铜钱和陶冥币。西汉早期墓的陶冥币除陶“半两”钱之外,还出土大量的陶“金版”,上面往往印“郢称”、“两"、“金”等文字。西汉中、晚期墓中的冥币为“五铢”和“金饼”。出土5个真正的黄金饼,除1个外,其余大概都是按一斤铸制的。

墓中出土的官印和私印近百枚。质地有石、玉、玛瑙、铜、银、琉璃等印,以石印为最多,铜、玉印次之。官印都是明器,大多以石为之。私印是实用物,多用铜、玉、玛瑙刻制。官印印文有“宫丞之印”、“长沙仆”、“御府长印”、“长沙司马”、“逃阳令印”、“临湘令印”等。私印一般较小,雕刻甚精。陡壁山西汉墓中出土私印3颗,一为鸟篆白文“曹(女巽)”,另二颗为白玛瑙小篆白文“妾(女巽)”和鸟篆白文“曹(女巽)”。根据有“黄肠题凑”葬具以及“长沙后丞”封泥的出土等情况,推测墓主人曹(女巽)很可能是文景之际的长沙王后。

装饰品中常见玉、玛瑙、水晶、琥珀、琉璃等珠饰。有的玉佩饰上透雕龙、凤、熊等图案。容园13号西汉墓中出土的首、格、珥、珌全套玉剑饰,其上雕琢有生动的螭纹和云纹。五里牌李家老屋9号东汉墓中出土的黄金手镯、戒指、镂孔珠等,制作极为精巧。

墓中出土的铁器,有剑、刀、矛、戟等兵器,有铲、锄、锯、斧等工具,有釜、三脚架、火钳、灯、夹子、镜等生活用具。有的西汉早期墓中还出土铁“半两”钱,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钱。
集建筑师、设计师、发明家为一身的元顺帝,却丢了江山,亡了国!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创建了辉煌的基业。他的子孙也都是矫勇善战之辈,但也有一个皇帝,不爱骑马征战,偏爱制造一些新奇的东西,他就是被人称为“鲁班天子”的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元顺帝时元代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元代荒地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元顺帝从小就喜欢思考,喜欢琢磨发明一些精巧物件,可以说是一位建筑师、设计师和发明家。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32:120002张艺谋《长城》中“饕餮食人”的前世今生
赵柏熹编本周张艺谋的大片《长城》终于上映了,带来了一个群星拱照、气势磅薄的打怪兽故事。《长城》的明星阵容强大,有去过火星的失忆间碟马呆萌(马特·达蒙)、《权游》中突然便当的红毒蛇(佩德罗·帕斯卡)、缉毒精英张涵予、帅大叔刘德华、小鲜肉鹿晗,还有景甜(笑)等。巨星们组队打怪当然要有个实力对手,张导亳不手软祭出上古神兽——饕餮,誓要杀人类一个片甲不留!电影《长城》预告片截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02:200001陈淳:酋邦与中国早期国家探源
自张光直在他的《中国青铜时代》(1983年中文版)中介绍了“酋邦”,并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列为酋邦之后,这一术语渐为国内学者所知。然而,由于对这一概念的人类学理论背景缺乏全面的了解,国内一些涉及酋邦的讨论便出现了大相径庭的看法。有人认为它意义重大,有人则认为这一概念不适用于中国。本文试图对酋邦这一概念在中国文明和国家探源中的意义做一探讨,以期能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更大关注。一、问题与思考0000非洲巨型恐龙:詹尼斯龙 体长24米(生于1亿5500万年前)
詹尼斯龙是一种蜥脚下目的泰坦巨龙类恐龙,诞生于1亿5500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型非常的硕大,体长可达24米,第一批化石出土于非洲的坦桑尼亚地区,而它的名字则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做沃纳·詹尼斯的古生物学家。詹尼斯龙的外形特点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5:43: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