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吊尸葬”是什么葬法?神秘却不复杂,但忌面朝太阳升起方向
神秘的中国“吊尸葬”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过去,民间流行一种特殊葬俗,有别于土葬、火葬、崖葬等,是把尸体吊挂起来,让其自然腐烂,或任禽兽啄食的一种身后事处理方式——这就是俗称的“吊尸葬”。
吊尸葬忌讳入土,但也有使用棺材殓尸的,如此这般,称为“吊棺葬”更贴切。
吊尸葬主要流行于过去中国的东北和西南,这里多山多森林,行吊尸葬比较方便,有天然条件。
吊尸葬悬吊于树上,或是陈于特制木架,故这种葬法又叫“树葬”——与现在说的骨灰埋于树下的所谓“树葬”,是两回事情。
树葬即木葬,为旧时传统“五行葬法”之一,其他四种葬法是——金葬、水葬、火葬、土葬。
因为吊挂于野外,风吹雨淋,尸身如果不腐败,会很快被风干成干尸,所以木葬又称“风葬”。
吊尸葬非常原始和古老,史书中有相关记载,神秘却不复杂。
据《魏书·失韦传》,生活在今黑龙江中上游两岸及嫩江流域的失韦人,便使用吊尸葬来处事尸体:“俗爱赤珠,为妇人饰,穿挂于颈,以多为贵,女不得此,乃至不嫁。父母死,男女聚哭三年,尸则置于林树之上(见上图)。”
“尸则置于林树之上”,就是吊尸葬。
失韦人,史书上又写作“室韦人”,源于东胡,与契丹人关系密切,在南为“契丹”,在北号“失韦”。契丹人也称“南室韦”,他们在实行吊尸葬时,还有集中安置现象。《北史·室韦传》称:“部落共为大棚,人死则置其上。”这相当于中原土葬设家族墓地的做法。
在行吊尸葬时,要将尸体包裹好。《周书·异域上》记载,鲜卑人中的库莫奚人,“死者,则以苇薄裹尸,悬之树上。”
“吊尸葬”有树架式、树桩式、地架式、树挂式、树屋式等类型,区别是悬吊尸、棺的方式不同。
为什么要实行吊尸葬?应该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
如流行吊尸葬风俗的东北,当地少数民族多信奉萨满教。萨满教认为,人死后要去天上,尸吊得越高越好。树干冲天,离天又近一步,尸悬吊于树,是方便死者灵魂上天。
云南的畲族和瑶族,过去也流行吊尸葬。他们的始祖、古代神话人物盘瓠,死后就是吊尸葬,《隋书·地理志》记载有一说法:“传云盘瓠初死,置之于树。”
中国西南的吊尸葬与崖洞葬、悬棺葬,有某种联系(有关崖洞葬见《山上冒“宝气”,找宝人顺气找来,有一墓,墓下有洞,洞内有人骨》诸文)。从广义上讲,悬棺葬实质也是一种吊尸葬。
据 《太平御览》引《南康记》称:过去西双版纳木客人,“死者皆殡敛之,不令人见其形也。葬棺法每在高岸树杪[miǎo]或藏石窠中。”“藏石窠中”便为崖葬;将棺材悬于树梢上,就是吊尸葬,或称吊棺葬。
到明清时,吊尸葬仍流行,如满族人的先祖女真人就是这种风俗,后来才改吊尸葬为土葬。
明嘉靖《辽东志》记载,时建州乞里迷女真人,“死者柩悬于树。”朝鲜史书《李朝实录》也有类似的记载,忽刺温女真人的丧俗,“父母死……置其尸于大树。”
或许有网友会问题,吊尸葬有随葬品吗?当然有,但比较简单。
如东北的鄂伦春人,将尸体放于树上搭好的平台后,会在尸旁放上锅、碗、勺及烟袋等亡人生前必需物品,做为去阴间的陪葬品。不过,这些随葬品要敲打掉一块,不让完好。这样做,也许是为了防止有人偷盗,破损后便没人会要。
要注意的是,如果亡人为男性,要放一副弓箭;如果是女性,则要放加工兽皮的工具和装缝纫工具的针线盒。
如果吊尸葬使用棺材,棺盖要做成覆斗形或呈屋顶状,以防雨水从棺盖缝隙渗入棺内——这种棺材就是东北常见的“旗材”。
吊尸葬与土葬比起来,似乎有点草率,其实并不随便,要烧纸,要祭祀,出殡也要择日子。悬吊树上时,尸身方向也有讲究:一般头北脚南,直肢平放,忌讳亡人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
吊尸葬的凶吉,要看尸体在空中停留时间的长短,停放的时间越长越好。
吊尸葬对尸体不利,由于不避空气,会很快腐烂或风干。时间一长,就会有人骨落下来。怎么办?
对于遗骨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行二次葬,或土埋或火葬;一是任其自然风化,消失。
如鄂伦春族人,死后用靴皮将尸体裹起,择日抬出,架于树上。皮肉腐烂后便有骨头坠下,这时死者家人会捡拾起来,收集好,重新埋葬土中。
契丹人也行二次葬,但不会留坟头。
据《北史·契丹传》,契丹人死后,“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一直到隋唐,契丹人仍行吊尸葬,此说见于《新唐书·北狄传》:“死不墓,以马车载尸入山,置于树颠。”
也可以在尸骨腐烂坠落地前,主动处理吊尸悬棺。清人方式济《龙沙纪略·风俗》称:“东北边有风葬之俗,人死以刍裹尸,悬深山大树间。将腐,解其悬布尸于地,以碎石逐体薄掩之。”
吊尸葬风俗如今已不再流行,以前流行地区大多已改成土葬或火葬,目前在西南个别地方还有使用。
这座墓在唐朝功臣陪葬墓中最特殊,封土非圆非方,唐太宗指示做的
李靖墓——最有特点的唐昭陵陪葬墓本文作者倪方六说到李靖,不少历史迷可能会想到唐初那位大将,正是。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钦点的二十四功臣之一,有“不败将军”之称的李靖。李靖墓在今陕西礼泉县城东北40里的官厅村南,西北距昭陵10余里。营建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当年李靖的夫人去世,唐太宗特指示,为她建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22:060000鹦鹉嘴龙:中国小型恐龙(长2米/嘴巴类似鹦鹉喙)
鹦鹉嘴龙是一种角龙亚目下的鹦鹉嘴龙科恐龙,诞生于1.3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达2米左右,体重仅80公斤,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它主要就是以鹦鹉喙状嘴巴而得名,属于非常早期的角龙类,所以基本上没有生长角或者尖刺,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省的义县组发现的。鹦鹉嘴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44:360000陕西修路挖出墓葬群 到底有多离谱?(陕西考古)
陕西修建高速公路,在一个小村落下面发现西周的墓葬群。要说整个中国最离谱的考古的地方就是陕西,因为陕西不管做什么工程都很有可能会挖出古墓。从古至今,陕西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文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重量级的,比如说闻名中外的秦兵马俑就是如此,毕竟也是13朝古都有那么多的王朝在这里建都,肯定在当年也是十分繁华的地方。修建高速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2:57:090000阿纳尔龙:小型幻龙目爬行类(类似现代蜥蜴/原始物种)
阿纳尔龙是一种幻龙目下的海洋爬行动物,诞生于三叠纪中期的安尼西阶时期,是幻龙目下的肿肋龙亚目,因此它的体型相对较小,最大也不会超过1.2米,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吻部较短,但是宽厚,脖子和尾巴修长,非常像是蜥蜴。阿纳尔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46:280001向王朝阶段冲刺:良渚为何给了黄河流域诸文化弯道超车的机会
新石器时代双子星时代的南北交相辉映、良渚文化等因素。我国古代的政治实体经历了古国、王国、帝国三个阶段。夏朝作为公认的第一个王朝,以中原为中心,辐射至黄淮流域。商、周等朝代也以中原为核心,通过扩张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夏商周代是王国时代的代表,他们的王国中心都位于北方的中原地区。一、新石器时代双子星时代的南北交相辉映我要新鲜事2023-06-19 20:02: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