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认为河北大名风水好,“壮我中华”,遂升为陪都名“北京”
环抱护卫型“多京制”
——古代中国陪都的选择规律(3)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连续聊了汉唐时期,中国陪都的选择。这篇继续——
在唐朝以后,古代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分裂时期,即“五代十国”时期。一直到赵匡胤建宋,中国才又结束了划江而治的南北分裂状态。这一分裂状态的结束,以南唐后主李煜降宋为标志。

北宋定都汴州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市,命名“东京”。
宋初仍是“两京制”,赵胤匡即帝位后设陪都西京,与东京相对应。北宋的西京,并是不是唐时的长安城,而是唐时的东都洛阳。实际赵匡胤最想定都洛阳,其将皇陵安排在近洛阳的巩义,即藏此意。
此后,北宋又设立了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两个陪都。应天府和大名府,一南一北,故称“南京”、“北京”。

北宋时,南京(河南商丘)政治地位很高。
之所以重要,与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经历有关。赵匡胤在后周恭帝时授归德军节度使,于境内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史称“陈桥兵变”。
宋真宗赵恒当皇帝时“思显先烈”,于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升归德军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又升为应天府为南京,成为陪都。


后来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于南京即帝位,开启南宋朝代。
大名府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宋仁宗赵祯当皇帝时,认为这里风水好,“席万盈之懿兆,冠千里之上腴,隐然北门,壮我中夏”,遂于庆历二年五月升大名府为北京,大名府成为北宋有又一陪都。
这样,北宋都城实为“四京制”。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北宋并非大一统王朝,版图很小的,北方有辽、金,西有西夏。

辽、金两国也行“多京制”。
以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为例,前期以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为首都。
先设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为南京,后改为东京;重设设幽州(今北京市西南)为南京,称燕京;再设云州(今山西大同市)为西京,管理燕云十六州的西部地区,又以大定府(今内蒙宁城县西南)为中京,形成了各有分功,功能齐全的一首四陪的“五京制”模式。

宋朝陪都解析:
宋、辽、金时期,是“多京制”流行时期。
多京制的出现,同样是时局变化、经济发展、划块管理的需要,多为弱朝、小国的选择。唐朝的五京制,也是国力衰退时候出现的。

多京制又叫“多都制”,在“两京制”出现的东周时期已出现。如春秋时,楚国灵王在位时,设一都三陪,即国都郢(今湖北荆州境内)、陈(今河南淮阳境内)、蔡(今河南新蔡境内)、不羮(今河南舞阳境内)。
再如,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除国都临淄外,还在四境设有平陆、高唐、即墨、莒四个别都,此即所谓“五都”。

在封建时代,多京制实施较为普遍的有两大时期。前一时期在魏晋南北朝,以曹魏为代表,一都四陪,即首都洛阳,长安、谯、许昌、邺城四陪都、
后一时期,即唐末五代到宋元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的“多京制”,是中国元明清流行的南北平衡型“两京制”孕育时期。

金国和元朝都是多京制,但发挥作用的还是“两京”,如金国的上京与中都,元的上都与大都,都是一北一南。
在都城史上,这一时期最大贡献,是当今首都北京的政治功能和地位被发掘出来,此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南北平衡型“两京制”成为主流,一直到今天都是这样!

揭秘震惊世界的近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南海西北陆坡1号2号沉船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等。中国考古学界近年来不断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发布了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古代文明的认识,也更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1.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我要新鲜事2024-08-07 19:29:000005穿越千年的文明,如果在古埃及你该怎么过?
你可曾想过,某一天穿越到公元前1250年的埃及,进行一场为期不短的古埃及之旅?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外族人”,你该怎么做?莫慌张,这本名为《古埃及:每天五德本》的“古埃及旅行指南”可助你一臂之力。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6:48:240001「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毛家嘴(咀)遗址
▲毛家嘴遗址位置图毛家嘴遗址,西周前期重要遗址。位于湖北省蕲春县东北30公里处。1957年冬在村西的3个水塘底部发现木构建筑残迹,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毛家嘴干栏式建筑遗迹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0:44:250000湖南出土一批帛书,证实儒家篡改经典,难怪《道德经》难以读懂
作为中国的“万经之王”,《道德经》享誉古今中外,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至今还让无数中外学者为之痴狂。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道德经》感悟,此书非常很难读懂,很难完整掌握老子思想,只能因人而异各有感悟。唐代白居易研究道德经时,深感才疏学浅,无奈之下写了一首打油诗:“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我要新鲜事2023-09-25 19:26:500000古建筑排水系统在修缮与维护阶段的特点分析——以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例
如何科学性地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是保护现存古建筑的重要命题。修复一座古代建筑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有效地防止它的损坏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应该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留它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等价值。本文以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例,简单分析古建筑排水系统在修缮与维护阶段的主要特点。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