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认为河北大名风水好,“壮我中华”,遂升为陪都名“北京”
环抱护卫型“多京制”
——古代中国陪都的选择规律(3)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连续聊了汉唐时期,中国陪都的选择。这篇继续——
在唐朝以后,古代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分裂时期,即“五代十国”时期。一直到赵匡胤建宋,中国才又结束了划江而治的南北分裂状态。这一分裂状态的结束,以南唐后主李煜降宋为标志。

北宋定都汴州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市,命名“东京”。
宋初仍是“两京制”,赵胤匡即帝位后设陪都西京,与东京相对应。北宋的西京,并是不是唐时的长安城,而是唐时的东都洛阳。实际赵匡胤最想定都洛阳,其将皇陵安排在近洛阳的巩义,即藏此意。
此后,北宋又设立了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两个陪都。应天府和大名府,一南一北,故称“南京”、“北京”。

北宋时,南京(河南商丘)政治地位很高。
之所以重要,与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经历有关。赵匡胤在后周恭帝时授归德军节度使,于境内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史称“陈桥兵变”。
宋真宗赵恒当皇帝时“思显先烈”,于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升归德军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又升为应天府为南京,成为陪都。


后来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于南京即帝位,开启南宋朝代。
大名府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宋仁宗赵祯当皇帝时,认为这里风水好,“席万盈之懿兆,冠千里之上腴,隐然北门,壮我中夏”,遂于庆历二年五月升大名府为北京,大名府成为北宋有又一陪都。
这样,北宋都城实为“四京制”。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北宋并非大一统王朝,版图很小的,北方有辽、金,西有西夏。

辽、金两国也行“多京制”。
以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为例,前期以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为首都。
先设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为南京,后改为东京;重设设幽州(今北京市西南)为南京,称燕京;再设云州(今山西大同市)为西京,管理燕云十六州的西部地区,又以大定府(今内蒙宁城县西南)为中京,形成了各有分功,功能齐全的一首四陪的“五京制”模式。

宋朝陪都解析:
宋、辽、金时期,是“多京制”流行时期。
多京制的出现,同样是时局变化、经济发展、划块管理的需要,多为弱朝、小国的选择。唐朝的五京制,也是国力衰退时候出现的。

多京制又叫“多都制”,在“两京制”出现的东周时期已出现。如春秋时,楚国灵王在位时,设一都三陪,即国都郢(今湖北荆州境内)、陈(今河南淮阳境内)、蔡(今河南新蔡境内)、不羮(今河南舞阳境内)。
再如,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除国都临淄外,还在四境设有平陆、高唐、即墨、莒四个别都,此即所谓“五都”。

在封建时代,多京制实施较为普遍的有两大时期。前一时期在魏晋南北朝,以曹魏为代表,一都四陪,即首都洛阳,长安、谯、许昌、邺城四陪都、
后一时期,即唐末五代到宋元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的“多京制”,是中国元明清流行的南北平衡型“两京制”孕育时期。

金国和元朝都是多京制,但发挥作用的还是“两京”,如金国的上京与中都,元的上都与大都,都是一北一南。
在都城史上,这一时期最大贡献,是当今首都北京的政治功能和地位被发掘出来,此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南北平衡型“两京制”成为主流,一直到今天都是这样!

考古学家透露秦始皇陵内藏奇怪生物,所以一直不敢挖掘
中国最为著名的皇陵秦始皇陵,自发现40多年以来,仍然没有挖掘的迹象。更让人不解的是,秦始皇陵早已没有了以前那样坚固,可就是没有一个盗墓贼光顾。一位考古学家透漏说,不是他们不想挖,而是秦始皇陵里面有一种奇怪的生物,而且数量庞大。仪器进不去,也不知道是什么怪东西。但是他们猜测,秦始皇陵里应该布满了蝙蝠。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4:260000雍正皇帝的避暑神器 制作工艺还是谜(象牙席子)
象牙席子在这个世界上只保存了3件。古代时期没有空调皇帝到了夏天也得想办法凉快点,当年雍正皇帝有一件避暑神器象牙席,如今他是烟台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这件象牙席子通体光洁平整,纹理系密,长210厘米,宽132厘米,厚度仅仅0.3厘。它的主要材质就是象牙薄片,但具体的编织工艺早已经失传。据专家研究,这一块象牙凉席要用到上百头的大象,并且每一根象牙仅仅使用到1/10的精华部分。仅存三件我要新鲜事2023-11-12 19:57:560001最新发布!咸阳考古发现中国最早金铜佛像 东汉晚期即出现独立的、体现宗教信仰意义的佛像
2021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街道成任村东南发掘了一处东汉家族墓地,成任墓地南距汉长安城遗址约15.7千米,东南距安陵约7.8千米,东汉时属于司隶校尉部右扶风安陵县境。在M3015墓室内出土2尊金铜佛像,为东汉晚期遗物。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02:120000“酸梅汤”是朱元璋发明的?《英烈传》中提到了,但真相是这样的
“酸梅汤”是朱元璋发明的?本文作者倪方六“冷饮”其实是现代的流行说法,古人多称为“凉饮”。到明清时,冷饮早已由隋唐以前的“白领饮品”,变成大众化的“街饮”。图:“卖冰镇酸梅汤”风俗画(民初烟画)古代冷饮品种丰富,但最为经典、也最受喜欢的夏令冷饮,要算“乌梅汤”。这款冷饮可以说是中国人在饮食领域的又一重要“冷发明”,老少皆宜,贵贱都喝,至今都是重要的一款夏天饮品。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20:020000观展: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展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02: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