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热天怎么聚会喝酒?唐人有一降温神器,根本感觉不到热
古人夏天怎么聚会?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宋人李之仪写过一首词《鹧鸪天》:
“避暑佳人不著妆。水晶冠子薄罗裳。摩绵扑粉飞琼屑,滤蜜调冰结绛霜。随定我,小兰堂。金盆盛水绕牙床。时时浸手心头熨,受尽无人知处凉。”

所写内容就是当时女性过夏天的情形。从词中看,古代女性过夏天也不讲究化装什么了,而是适应时序:一是“薄罗裳”,穿得薄透,二是“滤蜜调冰”,喝冷饮;三“金盆盛水”,给卧室降温;四“时时浸手”,亲水。
就此,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聚过夏天主题,看看古人夏天怎么聚会的。
过去,聚会一般选在春秋“凉快天”,或是农闲的冬天,夏天很少聚会。在现代,夏天聚会很正常了,因为好一点的场所都有空调,再差也会有电风扇 。

但古代还有人就喜欢在三伏这样的大热天喝两盅,戏称之 “避暑饮”。有名叫魏许使、刘松辈的,就喜欢喝避暑饮,在三伏天,不分白昼地饮酒,直到烂醉。
如果需要在夏天聚会,古人也会想方设法降温消暑,让客人吃好喝好。怎么办?有条件的人家会使用天然冰块降温。
据《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勾践七年(公元前490年),"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的冰厨,就是厨房放置冰块而得名。

利用冰块降温是先秦时已流行的做法。《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楚国大夫申叔豫,“(夏日)方署,阙地,下冰而床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意思是睡在冰上,当然这样冻人的,所以他要用厚衣把自己包裹起来。
明人高濂《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夏卷》“琢冰山”条录一夏天聚会趣事,在三伏天,杨家的子弟把冰琢刻为山,放在酒宴席上,这样大家就不觉得热了。酒喝到半醉的时候,客人都感觉寒冷。

如果在室外聚会,会选择临水的地方。李少师暑天与客人喝酒,便喜欢在临水的溪边,他用荷叶做酒杯,斟得满满的,哪个不喝完就罚酒,再喝。每天都喝大了,自然也不感到天热了。
唐朝同昌公主更有办法,有一天她主持盛大宴会,恰巧这天暑热难当,她便命人取来一种叫“澄水帛”的东西,让人蘸满水挂在厅堂中间,满座都在想这是新棉絮吧,其实是避暑神器,有八九尺 长,纤维很细,透明得可照人,中间有流水,故能消暑气。
还有一种叫“白龙皮”的东西,也是夏天聚会用降温神器。

唐人康骈所著的《剧谈录》“李相国宅”条,提到了此避暑神器。相国李德裕家的大宅子,在夏天和现在的空调房间一样。有一回大家应该邀来吃饭,“及别列坐开樽,烦暑都尽。良久,觉清飚爽气,凛若高秋,备设酒肴,及昏而罢。”
有好奇的人不明所以,便通过知情人打听,原来因为有“白龙皮”,被告知:用金盆盛满水,将白龙皮浸入水中,然后放在坐位,就能避暑了。李德裕哪来这个白龙皮,原来是“进口货”,是位于今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僧人来的。这僧人又是从哪弄来的?

书中交代: “新罗僧得自海中。”据说有一住在海边的人,从一渔民家得到的,起初也没有人当好的,有位老人识得此货。这新罗僧人知道李德裕会感兴趣,便买下来送了他,即所谓“因以金帛赎之而献”。
除了白龙皮,这新罗僧人还献了“暖金带”、“辟尘簪”,“皆希代之宝。”
天国的陨落——略论天京事变爆发的原因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9:250000讲座:何驽:精神文化考古理论框架
#2022生机大会#讲座伊始,何驽老师提到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精神文化考古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相比传统考古学的研究,精神文化考古有着非常大的潜力与前景,并鼓励青年学子们在这个方向进行硕博论文选题。讲座主要分为前提概念理论界说、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简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理论框架四个部分。受讲座时间限制,何驽老师重点介绍了前提概念理论界说和理论框架及实践个案两个部分。一、前提概念理论界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38:010000秦始皇兵马俑不戴头盔的真相 兵马俑正被秦始皇检阅(不戴头盔)
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足以证明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秦始皇兵马俑自从出世之后就一直备受关注,它也给学者们了解秦朝历史提供了更多的线索。然而关于兵马俑还有很多疑问,比如兵马俑的奇异发型秘密,兵马俑为什么不戴头盔。秦始皇兵马俑不戴头盔的真相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8:550000超级国宝:二里头绿松石龙的前世今生
昨天#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再次向公众展示一件件国宝。但如果邀请中国考古博物馆参加的话,我想该馆首先拿出手的一定是那件来自传说中“最早的中国”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发现于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一处贵族墓葬,属于二里头文化二期,距今约3700年,如果您认为二里头遗址为夏都的话,那么墓主人应该就是夏王朝的皇亲国戚了吧。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9:190001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国家队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刊登于《中国文物报》2月10日第5版《中国文物报·保护专刊》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凝聚了人类智慧和社会活动的自然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文明进程的实证。文化遗产具有多重价值,其中的时代价值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根本所在。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47:5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