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考古出土东晋时期夏天降温神器,与风扇配合效果如现代冷风机
冰槛与宋朝的降温手段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中国科技史上,各朝都有自己的发明和创造,如果评选哪一朝代高科技发明最多,无疑是宋朝。
以眼下夏天的降温制冷手段来说,宋朝便有一些“高科技”。

在唐朝,夏天制冷已有很大进步,皇家的空调房间“清凉殿",在古代中国也是极为豪华的,还有“自凉亭”什么的。宋朝皇家夏用建筑,更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宫中避暑佳处,有复古殿、选德殿和翠寒堂。据《武林旧事》“禁中纳凉”条,这几个地方环境幽静宜人,周围“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
而在制冷手段上,到了宋朝又有突破。宋朝宫中降温设备与设计十分时尚,出现了比以前更好用、效果更好的机械原理“风扇”——用鼓风机带动,“鼓以风轮”。在御座两旁,“各设金盆数十架,积雪如山”,风扇一吹,冷气习习。

这种风轮,又叫“扇车”。宋朝理学家、福建建州崇安人刘子翚《夏日吟》诗中,便提到了这种避暑降温装置——
“君不见长安公侯家,六月不如暑。扇车起长风,冰槛沥寒雨。重櫩邃屋昼生阴,反易天时在谈吐。又不见五陵富豪儿,炎天多快意。雪谷曳轻明,珍槃嚼甘脆。蛾眉皓齿发清歌,洒酒筠枝集蝇蚋。何如野客歌沧浪,万事不理心清凉。流金铄石未为苦,势利如火焚中肠。”
《夏日吟》描述的就是有钱人过夏天的情况。当年的有钱人过夏天还是相当爽的,即所谓“炎天多快意”。而大热天之所以不感到热,就是因为有扇车。应该注意的是,诗中还有提到了“冰槛”,这也是一种降温设备,但与盛放冰块的“冰盘”不同。

冰槛亦写作“冰鉴”(器型与先秦青铜容器冰鉴不同),宋人又称“雪槛”。从《重修宣和博古图》载录的“唐冰鉴”来看,有上下两层,上层为斗形方口器皿,供放冰块用;四周镂空,方便冷气散发;下端有孔,方便冰水下流。下层是接融化冰水的水盘。为了便于移动,上有提手,如家用可移动炭炉子一样,可以提走,放到需要的房间。
冰槛的使用历史远早于扇车,1965年在南京城北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考古发掘中,曾出土一件。不过,在当时,这件被误认为是炉子,所以在1997年版《南京文物志》上,仍称“卷草纹铜方炉”,博物馆的文字介绍,也依此定名。
这件东晋冰槛,可以说是一件夏用降温神器,现藏于南京博物馆,为中国人夏天避暑方式提供了实物证据。由于不少同仁不太了解,兹将《南京文物志》的介绍原文抄录如下,方便大家研究:

【卷草纹铜方炉】东晋(317-420)。铜、铁质。通高18.5厘米,口边长18.4厘 米,底盘边长22.5厘米。铜质。方形,无盖。分上下两层,上层为 炉,作方斗形,直口,斜壁,平底,下置四蹄足,口沿两边有钮,上穿 铁链,链接铜柄,供提携用,铁链已锈残。炉底部有四个小方孔,对称排列,便于清除灰烬。下层作一方形承盘,折沿,浅壁,平底,下 置四蹄足。炉壁镂空作卷草纹装饰,整个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粗放 简括,制工精良,为东晋贵族的生活用具。东晋青铜器已衰落,所作之器多质粗器薄纹饰简单,该器铜铁 合铸,无论是工艺还是造型纹饰在同期青铜器中都较为少见,实属东晋青铜器的精品。
需要说明的是,原南京考古工作者认为是炉子,似乎也没有错。从实用功能来说,如果置炭火于其中,也是可以使用的,便变成了取暖用的火炉,下面的方盘由夏天收集冰水,改为冬天盛放炭灰。
由于四周镂空,燃烧充分,产生的烟雾少,比较环保。这么分析下来,可以认为这件文物是中国古代冬夏两用的“土空调”,称其为现代冬夏两用空调的鼻祖,或原始概念机亦无不妥。

而从文献记载来看,宋朝已不满足于温度调节的实现,对空气、环境质量也很在意。如皇宫在使用风扇时,还会在大厅里摆放的数百盆鲜花吹,这样风扇一吹,“清芬满殿”。古代没有空气净化器,如何净化室内空气?方法就这么简单!
从这个记载来看,宋代空调房间,除了基本的降温手段之外,还采取了空气净化手段——吹香风,以改善空调房间内的空气质量,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环境意识和空调概念上的一大进步。
最后要说的是,扇车与冰槛都可以单独使用,但如果组合使用,降温效果更好,可以让室内更加冰爽宜人。扇车对冰槛吹,吹出的都是冷气,现代的“空调扇(冷风机)”就是这个原理,可见中国古人的如何过夏天方面,动足了心思,想法颇多,概念前卫。

黑龙江古墓木乃伊棺中满是抓痕 墓处湿地三百年不腐
黑龙江扎龙村的一座古墓中,葬着一对合葬夫妻。墓中女方25岁左右,已经变成了木乃伊,胡乱挣扎的样子十分恐怖。男方则是一位年过60的清朝三品武官。这座富贵人家的墓,据考证最晚是在乾隆年间入土的。墨氏为避讳,不知其真实姓名,她的身份和背景也无从考证。而就在她面目狰狞、四肢抓痕的身体旁,被发现了一条写有满文“墨尔根觉罗”字样的绢带。但这个姓氏史料中并无记载,因此现代考古学认为是赐姓。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3:40:080000中国盗墓史上有四大“盗墓天王”,最狠的一位有多狠?
曹操的粉丝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一篇说了河南安阳曹操墓造假的事情,这篇接着说曹操和他的粉丝。话从曹操在今开封陈留镇“散家财,合义兵”,组织了一支约五千人的队伍说起。有了自己的队伍就有了说话的资本,这固然是好事,但那么多士兵要吃要喝啊,朝廷又没有财政供给。因此,曹操需要自己搞钱,筹集军饷。图:梁孝王王后墓的“藏宝室”(陈列为复制品,原物早被盗走)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24:010000商文明双嘴龙“天神”信仰索隐
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暨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座:商文明双嘴龙“天神”信仰索隐主讲人:郭静云教授整理者:张若旭编辑:赵柏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22:590000绘龙:蒙古中型恐龙(长5米/鼻孔长有4-5个蛋状洞)
绘龙是一种甲龙下目的甲龙科恐龙,诞生于81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只由5-5.5米之间,属于中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尾巴非常修长,并且末端长有一块坚硬的尾锤骨,能够抵抗特暴龙这样的敌人,第一批化石是由美国博物馆在中亚的蒙古国发现的。绘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30:520000考古学员实习时从一战国墓填土中发现一具人骨,真相难解
洛阳烧沟附近战国墓发现不解之谜本文作者倪方六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周边历代墓葬丰富,特别是城北的邙山,到处是古墓。唐诗人王建《北邙行》诗开头即称:“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沈佺期《邙山》一诗亦称:“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因为邙山墓多,古今盗墓者都盯上了这里。不只盗墓者喜欢光顾邙山,这里也是重要的考古实习基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41: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