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大学教师职业行为?明朝一不文明做法,现代老师恐难接受
古代对大学教师品德如何管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师德”问题,近来备受社会关注。
其实,“师德”问题是个老话题,自古就是社会所关心的。外国人会说“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中国古人则说老师“为人师表”。中外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自然“师德”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求远高于其他职业人士。
我在将于明天(本周四,2018.04.14)出版的《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稿中,专门谈了古代对“师德”之管理。这里先发上来一部分,欢迎“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网友阅读。
(北晚专栏进厂大样)
“师德”是能否聘用的先决条件,上岗以后也不得能放松要求。
唐朝时对大学教师的管理已很重视,中央官学的行政主官主官是祭酒,这相当于今大学校长,也不时参与一线教学,给学生讲讲课;专职教师有博士、助教、直讲三类,他们专职教学育人,不理它务。
这些人都是朝廷命官,既然是朝廷命官,全都得接受素质和业务考评。
唐朝设有专门负责考评的官员“考功郎中”、“考功员外郎”,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每年“小考”一次、3-5年“大考”一次。唐朝中央官学对教师订立了专门的考课制度,以决定升迁、奖惩。
(民国乡村私塾)
据清人徐松编撰的《登科记考》,教学业务上,“诸博士、助教,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课等级。”除了业务外,教师素质也纳入考评范围,据唐人柳宗元《河东先生集》上的说法,“非博雅庄敬之流”,是不可能得到提升的。
北宋时,对教师选聘进一步规范,在教师素质管理上更为专业,首创“教官试”制度:一年一考,三考为一任。范仲淹、王安石等北宋政治家、教育家,在失去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都强调教师上岗要把关,要进行考核。
(民国私塾)
明朝对教师素质管理全面制度化。
明朝国子监既是教育机构,也是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关,设有“五厅六堂”。“五厅”分别是绳愆厅、博士厅、典籍厅、典薄厅、常馔厅。其中的“绳愆厅”,在中国教育管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
(清代小学课间,绘画)
“绳愆厅”相当于今教育部或高校的纪检处(室),内设监丞一名,职权宽泛,负责颁定学习规制、对师生稽察勤惰等,连学校财务支出都管。“监丞”有点类似纪检官员,据《元史·百官志》,元朝已设立此职务,协助祭酒搞好教学管理。
明朝绳愆厅不仅仅管学生,还管教师,如果教师言谈举止不当,不检点,可以像现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那样,对其品行进行监管,并上报。
(清朝竹篦对犯人执法)
据《明会典·国子监·监规》,绳愆厅负责人监丞:“凡教官怠于师训,生员有戾规矩,并课业不精,廪膳不洁,并从纠举惩治。”还设有“集愆册”(过失登记薄),师生有过错皆“纠惩之,而书之集愆册”。
绳愆厅有执法权,甚至可以动用刑权,“刑具”有竹篦:初犯记过,再犯篦5下,三犯10下,四犯开除、充军或罚充吏役。
这可不是用来梳头的,系一头批开的竹棍,体罚时很痛苦的——这一管理教师职业行为的做法,是很不文明的,恐怕是现代老师难以接受的。
(民国女生,现代再现)
清朝建立以后,在同治皇帝于公元1862年登基、同年创立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以前,仍继承了明朝一套教育管理制度,教师素质监查监查学生的绳愆厅来管理,不同的是监丞增至2名,满、汉各一,监查力度加大。
到民国时,有关“师德”的管理相对自由多了。但社会对师德的要求从并没有放松,一旦教师行为不检点,就会成为舆论热点。
(民国女生,现代再现)
(注,部分图源网络)
魏晋南北朝时原始祭祀风俗,用活人喂食老虎,有的把自己卖了祭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原始祭祀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我曾聊过古代的杀祭风俗,这是古代一种相当野蛮的现象,将活人当作祭品,献给祭祀对象,在秦汉及以前很流行。杀人祭祀在汉朝以后仍存在,但更多见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中。在四方征伐、南北交往中,如三国时诸葛亮这样的中原人,给边疆落后地区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文明,但并没有唤醒他们对人之生命权的尊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8:070000元朝独木棺殡葬的谜团(因为木头少)
元朝时期最为独特的墓葬习惯是在人死后将人葬在一整段树干制成的棺材当中,将整段树干挖空,然后将人给放进去。当时主要选取的材料是一些较为粗壮的树木以及一些竹子,和传统木材拼接制成的棺材有很大的不同。我要新鲜事2024-03-31 17:53:330004【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元大都遗址
元代都城遗址。在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地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至元十一年建成宫城,至元十三年建成大城。至元二十二年颁布从金中都旧城迁居大都新城的占地办法,开始全面营建大都。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大都城的规模已基本定型,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规划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直接为明清北京城所继承。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34:510000商朝的始祖商契,为何叫“商契”?甲骨文改写认知
作为商朝的第一代先公,商契一生颇为传奇,但留下的更多的是谜团,其中之一是商契为何叫“商契”。商契之名的由来,史书上并未记载,但甲骨文重现天日之后,却揭示“商契”之名意义非凡,暗藏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与此同时,搞清楚“商契”之名的由来,再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商朝为何更重视鬼神。首先,商朝为何大规模使用甲骨文?我要新鲜事2023-09-29 19:54:290001夏朝在河南,中华五千年实证却在浙江?梁启超神推测被考古证实
中华文明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在考古学诞生以前,中国古代大多数文献都将历史人文的开端放在了“五帝时代”,《国语》《史记》把“五帝”具体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礼记》《吕氏春秋》看法略有不同,认为“五帝”是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我要新鲜事2023-06-02 19:47: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