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大学教师职业行为?明朝一不文明做法,现代老师恐难接受
古代对大学教师品德如何管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师德”问题,近来备受社会关注。
其实,“师德”问题是个老话题,自古就是社会所关心的。外国人会说“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中国古人则说老师“为人师表”。中外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自然“师德”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求远高于其他职业人士。
我在将于明天(本周四,2018.04.14)出版的《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稿中,专门谈了古代对“师德”之管理。这里先发上来一部分,欢迎“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网友阅读。

(北晚专栏进厂大样)
“师德”是能否聘用的先决条件,上岗以后也不得能放松要求。
唐朝时对大学教师的管理已很重视,中央官学的行政主官主官是祭酒,这相当于今大学校长,也不时参与一线教学,给学生讲讲课;专职教师有博士、助教、直讲三类,他们专职教学育人,不理它务。
这些人都是朝廷命官,既然是朝廷命官,全都得接受素质和业务考评。
唐朝设有专门负责考评的官员“考功郎中”、“考功员外郎”,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每年“小考”一次、3-5年“大考”一次。唐朝中央官学对教师订立了专门的考课制度,以决定升迁、奖惩。

(民国乡村私塾)
据清人徐松编撰的《登科记考》,教学业务上,“诸博士、助教,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课等级。”除了业务外,教师素质也纳入考评范围,据唐人柳宗元《河东先生集》上的说法,“非博雅庄敬之流”,是不可能得到提升的。
北宋时,对教师选聘进一步规范,在教师素质管理上更为专业,首创“教官试”制度:一年一考,三考为一任。范仲淹、王安石等北宋政治家、教育家,在失去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都强调教师上岗要把关,要进行考核。

(民国私塾)
明朝对教师素质管理全面制度化。
明朝国子监既是教育机构,也是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关,设有“五厅六堂”。“五厅”分别是绳愆厅、博士厅、典籍厅、典薄厅、常馔厅。其中的“绳愆厅”,在中国教育管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

(清代小学课间,绘画)
“绳愆厅”相当于今教育部或高校的纪检处(室),内设监丞一名,职权宽泛,负责颁定学习规制、对师生稽察勤惰等,连学校财务支出都管。“监丞”有点类似纪检官员,据《元史·百官志》,元朝已设立此职务,协助祭酒搞好教学管理。
明朝绳愆厅不仅仅管学生,还管教师,如果教师言谈举止不当,不检点,可以像现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那样,对其品行进行监管,并上报。

(清朝竹篦对犯人执法)
据《明会典·国子监·监规》,绳愆厅负责人监丞:“凡教官怠于师训,生员有戾规矩,并课业不精,廪膳不洁,并从纠举惩治。”还设有“集愆册”(过失登记薄),师生有过错皆“纠惩之,而书之集愆册”。
绳愆厅有执法权,甚至可以动用刑权,“刑具”有竹篦:初犯记过,再犯篦5下,三犯10下,四犯开除、充军或罚充吏役。
这可不是用来梳头的,系一头批开的竹棍,体罚时很痛苦的——这一管理教师职业行为的做法,是很不文明的,恐怕是现代老师难以接受的。

(民国女生,现代再现)
清朝建立以后,在同治皇帝于公元1862年登基、同年创立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以前,仍继承了明朝一套教育管理制度,教师素质监查监查学生的绳愆厅来管理,不同的是监丞增至2名,满、汉各一,监查力度加大。
到民国时,有关“师德”的管理相对自由多了。但社会对师德的要求从并没有放松,一旦教师行为不检点,就会成为舆论热点。

(民国女生,现代再现)
(注,部分图源网络)
盗墓大贼戴着手铐从警方暂押室逃走,再次被抓后交代逃脱方法
唐贞顺皇后敬陵被盗案本文作者倪方六上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说了唐玄宗宠妃武惠妃的敬陵被盗事件(见《支锅组织20多人,从唐朝皇后陵里盗棺,卖了100万美元被抓》一文。这事发生在10多年前的西安,还没有说完。武惠妃的石椁重达27吨,盗墓者能将它弄出地宫,走私到美国。这么重的东西咋弄上来的?难道就没人发现?那么容易走私到美国?这篇头条号就来说这些。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00:360004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饼刻铭杂识
《文物》2020年第6期中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部分金器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海昏侯墓出土的“187枚金饼(主椁室西室北部两箱)、48枚马蹄金、25枚麟趾金及20块金板共计280件金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公布了相关信息。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16:570000原始祖鸟:具有真正羽毛的恐龙(长1米/出土于中国辽宁)
在恐龙时代的辽宁,这里诞生了很多带羽毛,形似鸟的恐龙,比如近鸟龙、尾羽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原始祖鸟,它体长仅一米,具有真正的羽毛,在进化上比中华龙鸟更接近鸟,生活在1.1亿年前的中国,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原始祖鸟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41:21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司马金龙墓
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与其妻姬辰的合葬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1965~1966年大同市博物馆发掘。据出土墓志记载,姬辰死于延兴四年(474),司马金龙死于太和八年(484)。司马金龙是降附于北魏的西晋皇族,深受宠信,官爵为“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琅琊康王”。此墓对北魏时期考古和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6:24:2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