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对外贸易关系上西汉搞“外交部”,北宋一做法最得外商欢心
古代中国如何开展对外贸易活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美贸易问题,成为眼下国民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中国贸易史来看,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不只开展早,且规模大。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都是顺差,而且是巨额顺差,不仅仅是中国人会外贸生意,主要是中国货丰质高,老外欢迎!
在3月29日我《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中,我就此谈了这个话题。

(古代商队)
中国对外贸易的兴起,在秦汉时期,汉武帝开通西北“丝绸之路”是一个重要标志。汉武帝在朝廷中首设专门处理对外关系的“大鸿胪寺”,接待人员中已有现代这样的专职翻译官,此即《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记:“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
大鸿胪寺是中国最早的正式主管外事和对外贸易的机构,汉武帝的这一做法很好,可以说影响了古今中国,现代的“外交部”,实际便是汉朝的“大鸿胪寺”。

(民国时设在广州的“外交部”,负责对外关系)
其实,早在秦始皇时代,中国朝廷已有外交官员,官名“典客”,级别很高,系九卿之一,汉景帝在位时更名“大行令”,当时京师还设有涉外宾馆“蛮夷邸”,专门接待外国商使。
这种友好对待做法,是古代中国最令外商称道之处。中国朝廷对来华做生意的外国商人,除了提供业务上的便利以外,均以礼相待,加强保护。
北宋时,官方还要请离境的外国商人吃饭,相当友好。据当时颁行的《市舶法》精神,负责外贸的官员可动用“官钱”,为外商犒宴送行,中外货主(番汉纲首)、船长(作头)、海员(梢工)等,“各令与坐,无不得其欢心。”

(唐朝聚会)
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市。
当时的对外贸易通道已是四通八达,除了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更早的“永昌道”,取道缅甸、印度半岛,与中亚大陆的古老商道相交会,称为“西南丝绸之路”;往东北朝鲜半岛有“乐浪道”,不仅运往朝鲜半岛的货物行经行此道,转口日本的商品也由此道转运南行,被称“东北丝绸之路”。
两汉时,中国国际贸易业务是当时世界上最远的。《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可见,当时中国国际贸易能力之强大。

(古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采用“朝贡”方式,外国来的商品称为“贡”或“献”,中方交换出的商品则叫“赐”或“赏”。这是“以我为主,万邦来朝”的皇尊叫法,实际是一种不等价的官方贸易行为,因为中国的“赐”远远大于海外的“贡”。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带有军事、政治目的,事实上却是一次大规模的对外经贸活动。《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如果不是贸易的需要,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

(张骞出使西域出发场景)
在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中国对外贸易变得频繁,成果辉煌。《汉书·西域传》上有这么一个说法:“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薄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汉朝的对外贸易活动,扩大了中国和中国产品的影响,现代流行的“Made in China”,在其时已广为人知,“中国货”是其时国际高档商品的代称,在古罗马,中国丝绸一度与黄金等价。
不少外国商人主动前来,欲与中国开展经贸活动。如《梁书·诸夷列传》记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罗马商人秦论来到中国当时管辖的交趾(今越南北部),取道桂湘到武昌,见了吴大帝孙权。

(穿上中国丝绸的罗马 女贵族)
视力最好的鱼类,希望螈(看得远所以登陆/人类进化的功臣)
对于鱼类离开海洋,慢慢进化成两栖动物,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鱼的视力好,看到了陆地生物,所以爬上陆地猎食。而这个鱼类指的就是希望螈,它是当时视力最好的鱼,接下来一起去认识一下。一、视力最好的鱼类,希望螈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1:48:140000制造“农民”:帝国的舞台谁来撑?
0000浙江一人组织网友到安徽盗墓,并非盗随葬品,动机连办案人都意外
浙江人到安徽盗棺材板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图的是什么?这还用问吗,看中的是珍贵随葬品啊。但有一浙江盗墓者盗墓,却是图棺材板——这东西送人也不要的,放家里也不吉利的。过去,制作棺材有“三大木”,即楠、杉、松。棺材档次高低体现于材质,楠木棺最佳,杉木棺次之,松木棺又次之。楠木耐腐,不容变形,还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有防虫、防腐之独特功效。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39:560001齐国墓葬考古 揭秘战国墓葬特点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个诸侯国之一,齐国墓葬文化承载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习俗和风貌。通过对齐国墓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战国时期墓葬的特点。一、齐国和战国的墓葬分布与规模我要新鲜事2024-07-23 19:32:370002中国最后一座帝陵为什么叫崇陵?前后建了7年,留下一大遗憾
中国最后一座帝陵营建内幕本文作者倪方六光绪皇帝位于清西陵内金龙峪的崇陵,是清朝最后一座帝陵,也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座帝陵。墓门封上之日,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实际结束。崇陵建设跨满清、民国两个朝代,能顺利建成,完美收工,在中国建筑史上也算是一个奇迹,这当然与改朝换代的方式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崇陵,是中国近代国家政权民主交接的一个符号!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崇陵营建。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6:4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