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对外贸易关系上西汉搞“外交部”,北宋一做法最得外商欢心
古代中国如何开展对外贸易活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美贸易问题,成为眼下国民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中国贸易史来看,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不只开展早,且规模大。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都是顺差,而且是巨额顺差,不仅仅是中国人会外贸生意,主要是中国货丰质高,老外欢迎!
在3月29日我《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中,我就此谈了这个话题。

(古代商队)
中国对外贸易的兴起,在秦汉时期,汉武帝开通西北“丝绸之路”是一个重要标志。汉武帝在朝廷中首设专门处理对外关系的“大鸿胪寺”,接待人员中已有现代这样的专职翻译官,此即《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记:“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
大鸿胪寺是中国最早的正式主管外事和对外贸易的机构,汉武帝的这一做法很好,可以说影响了古今中国,现代的“外交部”,实际便是汉朝的“大鸿胪寺”。

(民国时设在广州的“外交部”,负责对外关系)
其实,早在秦始皇时代,中国朝廷已有外交官员,官名“典客”,级别很高,系九卿之一,汉景帝在位时更名“大行令”,当时京师还设有涉外宾馆“蛮夷邸”,专门接待外国商使。
这种友好对待做法,是古代中国最令外商称道之处。中国朝廷对来华做生意的外国商人,除了提供业务上的便利以外,均以礼相待,加强保护。
北宋时,官方还要请离境的外国商人吃饭,相当友好。据当时颁行的《市舶法》精神,负责外贸的官员可动用“官钱”,为外商犒宴送行,中外货主(番汉纲首)、船长(作头)、海员(梢工)等,“各令与坐,无不得其欢心。”

(唐朝聚会)
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市。
当时的对外贸易通道已是四通八达,除了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更早的“永昌道”,取道缅甸、印度半岛,与中亚大陆的古老商道相交会,称为“西南丝绸之路”;往东北朝鲜半岛有“乐浪道”,不仅运往朝鲜半岛的货物行经行此道,转口日本的商品也由此道转运南行,被称“东北丝绸之路”。
两汉时,中国国际贸易业务是当时世界上最远的。《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可见,当时中国国际贸易能力之强大。

(古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采用“朝贡”方式,外国来的商品称为“贡”或“献”,中方交换出的商品则叫“赐”或“赏”。这是“以我为主,万邦来朝”的皇尊叫法,实际是一种不等价的官方贸易行为,因为中国的“赐”远远大于海外的“贡”。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带有军事、政治目的,事实上却是一次大规模的对外经贸活动。《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如果不是贸易的需要,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

(张骞出使西域出发场景)
在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中国对外贸易变得频繁,成果辉煌。《汉书·西域传》上有这么一个说法:“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薄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汉朝的对外贸易活动,扩大了中国和中国产品的影响,现代流行的“Made in China”,在其时已广为人知,“中国货”是其时国际高档商品的代称,在古罗马,中国丝绸一度与黄金等价。
不少外国商人主动前来,欲与中国开展经贸活动。如《梁书·诸夷列传》记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罗马商人秦论来到中国当时管辖的交趾(今越南北部),取道桂湘到武昌,见了吴大帝孙权。

(穿上中国丝绸的罗马 女贵族)
「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城子崖遗址
▲城子崖遗址位置图中国黄河下游以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原属历城县)以东武原河畔称为“城子崖”的台地上。1928年吴金鼎调查发现,1930~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两次进行发掘,后由傅斯年、李济、梁思永等7人编著了考古报告集《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蛋壳黑陶杯▲黑陶罐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3:07:590000田凯:看中华文明探源的中原方位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遍布了众多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河南又是中国考古的摇篮。1921年瑞典人安特森在仰韶村的发掘,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学。这100年来,河南的考古事业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35:240001专家将2000年前楠木棺板放水里煮,浸出液做试验,证实了民间传说
楠木古棺的防腐性本文作者倪方六楠木,是主要生长在中国境内的珍贵树种。过去民间有条件的人家都会用楠木制作葬具,老人说,楠木棺“养尸”,而用槡槐一类杂木打的棺材则会“烧尸”。所谓“养尸”和“烧尸”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实际上是表示棺材的防腐效果。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39:300000风流才子唐伯虎给一青楼女题匾额,上书“風月无边”,好友祝枝山看到后让赶紧取下来,出啥事了
“到此一游”考作者倪方六眼下正值旅游旺季,信手涂鸦的“到此一游”现象不时出现。(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上留下的“到此一游”)有人认为,最早的“到此一游”4个字出现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曾在灵霄宫的柱子上写下的“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书中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有细节描写——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31:490005中国书法史上流传的盗墓故事,竟是千年谎言,真相刚好相反
曹操用“五灵丹”救活钟繇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中国古代书法界流传千年的一起盗墓事件,看看是真是假。读过我书的网友可能都知道,汉魏时著名书法家钟繇盗墓的故事。此事见于东晋天文学家虞喜的《志林》:“钟繇见蔡邕《笔法》于韦诞坐,苦求不与,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诞死,繇盗发其墓,遂得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3: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