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对外贸易关系上西汉搞“外交部”,北宋一做法最得外商欢心
古代中国如何开展对外贸易活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美贸易问题,成为眼下国民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中国贸易史来看,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不只开展早,且规模大。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都是顺差,而且是巨额顺差,不仅仅是中国人会外贸生意,主要是中国货丰质高,老外欢迎!
在3月29日我《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中,我就此谈了这个话题。

(古代商队)
中国对外贸易的兴起,在秦汉时期,汉武帝开通西北“丝绸之路”是一个重要标志。汉武帝在朝廷中首设专门处理对外关系的“大鸿胪寺”,接待人员中已有现代这样的专职翻译官,此即《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记:“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
大鸿胪寺是中国最早的正式主管外事和对外贸易的机构,汉武帝的这一做法很好,可以说影响了古今中国,现代的“外交部”,实际便是汉朝的“大鸿胪寺”。

(民国时设在广州的“外交部”,负责对外关系)
其实,早在秦始皇时代,中国朝廷已有外交官员,官名“典客”,级别很高,系九卿之一,汉景帝在位时更名“大行令”,当时京师还设有涉外宾馆“蛮夷邸”,专门接待外国商使。
这种友好对待做法,是古代中国最令外商称道之处。中国朝廷对来华做生意的外国商人,除了提供业务上的便利以外,均以礼相待,加强保护。
北宋时,官方还要请离境的外国商人吃饭,相当友好。据当时颁行的《市舶法》精神,负责外贸的官员可动用“官钱”,为外商犒宴送行,中外货主(番汉纲首)、船长(作头)、海员(梢工)等,“各令与坐,无不得其欢心。”

(唐朝聚会)
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市。
当时的对外贸易通道已是四通八达,除了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更早的“永昌道”,取道缅甸、印度半岛,与中亚大陆的古老商道相交会,称为“西南丝绸之路”;往东北朝鲜半岛有“乐浪道”,不仅运往朝鲜半岛的货物行经行此道,转口日本的商品也由此道转运南行,被称“东北丝绸之路”。
两汉时,中国国际贸易业务是当时世界上最远的。《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可见,当时中国国际贸易能力之强大。

(古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采用“朝贡”方式,外国来的商品称为“贡”或“献”,中方交换出的商品则叫“赐”或“赏”。这是“以我为主,万邦来朝”的皇尊叫法,实际是一种不等价的官方贸易行为,因为中国的“赐”远远大于海外的“贡”。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带有军事、政治目的,事实上却是一次大规模的对外经贸活动。《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如果不是贸易的需要,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

(张骞出使西域出发场景)
在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中国对外贸易变得频繁,成果辉煌。《汉书·西域传》上有这么一个说法:“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薄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汉朝的对外贸易活动,扩大了中国和中国产品的影响,现代流行的“Made in China”,在其时已广为人知,“中国货”是其时国际高档商品的代称,在古罗马,中国丝绸一度与黄金等价。
不少外国商人主动前来,欲与中国开展经贸活动。如《梁书·诸夷列传》记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罗马商人秦论来到中国当时管辖的交趾(今越南北部),取道桂湘到武昌,见了吴大帝孙权。

(穿上中国丝绸的罗马 女贵族)
曹斌、徐长青等: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铜器
小瓜按:汉代的青铜文化与商周时期很大不同,虽然青铜器依然是贵族的标志,是贵族墓葬的标配,但是在之前青铜礼乐器的基础上,汉代的青铜器更多展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海昏侯墓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全面地展现海昏侯生前生活的气息!曹斌师从著名北大著名考古学家刘绪先生,是人大商周考古的新星,这篇文章对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了全面地总结和梳理。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7:140001巨型植食恐龙:丁赫罗龙 最长可达22米(诞生于1.5亿年前)
丁赫罗龙属于梁龙科恐龙的一种,诞生于侏罗纪末期,最早的化石是在葡萄牙的劳尔哈自治市的地层中发现的,最初被认为和劳尔哈龙非常相似,因此便将其归于劳尔哈龙的种属,后来才发现它和劳尔哈龙都是属于独立的恐龙种属,于是才设立了丁赫罗龙属,将其归于其中。丁赫罗龙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6:44:520000大型恐龙:计氏龙 一万只恐龙化石中仅它发现了肿瘤
计氏龙的全称叫做吉尔摩龙,是一种大型恐龙,它可能是鸭嘴龙科或者禽龙类恐龙,诞生于9000-6500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化石是在亚洲的蒙古国和中国发现的,当时为了纪念美国的古生物学家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才将其取名为吉尔摩龙。计氏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8:34:330000洛阳工地上发现古墓 出土了一壶升仙药(长生不老)
工地上发现的一个古墓里有一壶千年前的药物。2018年,河南洛阳的建筑工地上无意间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千年古墓,随后考古队立即对古墓进行抢救性的发掘。令人意外的是,此次考古队挖出了一瓶装有液体的青铜器,摇晃了半天后,考古专家断定这里面肯定是千年的美酒烧酒,估计应该是没啥东。随后专家立即把它带往实验室,对青铜器中的液体进行化验分析。矾石水我要新鲜事2023-10-29 19:35:340000新发现 | 陕西西安太平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收获
太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太平村的东侧,是在斗门水库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发现的古遗址。遗址东北距西安主城区约15公里。位于秦岭北麓向渭河谷地延伸的一处河流阶地上,地势开阔平坦。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0月15日对太平遗址的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批示。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工作,完成了斗门水库岸线的调整,对太平遗址进行了避让。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24:58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