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年吃的“中药”其实都不纯是中药,不少是国外来的药材
传统中药中哪些药材是外来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文章曾说了中医引入国外医学的事情,这篇继续来说说中药的问题。
中医,是大家引以自豪的“国术”。

(中医把脉)
在丝绸之路开辟以后,这一“国术”因为国外药材药物的批量引入大大地丰富了中药服食配方;印度、阿拉伯医生来华则加快了外国医疗技术和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直接刺激了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影响深刻。
中医一大特点,表现在药材选择的丰富性上。

(自碾中药)
这些药材有别于近现代西方化学合成的“西药”,相应地称为“中药”。其实这些中药,不少药物是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才有的,也就是说,这些中药实是“外药”。
问题是,既然中药中有大量的外来药材和药物,为什么还称为“中药”呢?

(中药柜子)
外来中药,以印度、波斯、阿拉伯地区及西域为主。对外来药材药物,在秦汉以后的中医古籍中都有记载。最早一批来到中原的亦食亦药植物,如苜蓿、石榴、胡桃、胡荽等等,是开通丝绸之路的外交家张骞带回的。
明李时珍《本目纲目》中载药物共分成60类,计1892种,其中相当比例系“外药”。

(中药材)
凡药名带有“胡”、“蕃”、“海”、“洋”等字的,均是外来药材。如《本目纲目·草部》中记载的、主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的番(蕃)红花,便是从波斯和西域输入的。该书引晋张华《博物志》称︰“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即一种,或方域地气稍有异耳。”
再如治疗皮肤病极有效果的阿勃参,明慎懋官《华夷花木考》称,“阿勃参,出拂菻国。”拂菻国即东罗马帝国,中国古籍多称“大秦”或“海西国”。阿勃参至晚在唐朝时已进入中国,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便提到,因为阿勃参疗效极佳,“油涂疥癣即愈”,一度与黄金等值。

(抓药)
该书共记有龙脑、阿末香(龙涎香)、西域薝卜花(栀子花)、娑罗(红云杉)、龙脑香树、安息香树、波斯枣(椰枣)等20多种外来药材。
类似上述这样的记录,在中医古籍中比比皆是。
唐朝时还出现了首部外来药物的医药学专著《胡本草》,很可惜,这本古代中国惟一一本记载外来中药材的医学著作在唐末战乱中亡佚。幸运的是,随后的五代时又出现了一本外来药物专著《海药本草》。

(捏鼻子喝中药)
《海药本草》是定居中国的波斯人后裔、所谓“土生波斯”李珣编撰的,书中记载的外来药物达124种,除了之前中医书籍中已有的,又增补入了一批外来药材,如波斯天生药银(杯铅银)、石硫磺、芦荟、莳罗(小茴香)、波罗得、阿月浑子……
明朝则是中外医药文化交流的又一活跃期。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大量海外奇珍,其药材药物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从《本草纲目》所记就能看出。

(中药苦啊,小朋友不想喝)
即使清朝时官方与海外交流大减,但民间药物贸易从未停止,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仍记载了50多种奇效外来草药,有的至今都在使用,如治疗疟疾的金鸡勒(奎宁)、治疗咽痛失声的胖大海等。
现在不少含有中药成分的饮品中,也都有外来药材。例如近期吹常喝能多活10年的某凉茶,里面的也不是纯中药成份。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中国本土产药材虽然不少,但并不丰富,不少稀缺药物只有海外才有。
所以,大家在以中药为自豪的同时,也要感谢外国药材给中国人健康所做出的贡献!

(熬药,现在改用煤气了,以前都是柴草)
跳龙:迷你型鸟颈类恐龙(长0.6米/喜欢跳跃和奔跑)
跳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鸟颈类恐龙,诞生于三叠纪末期的中生代时期,体型非常的小巧,体长只有60厘米左右,但属于肉食类恐龙之一,它有着极为高超的快速奔跑能力,尤其喜欢跳跃,第一批化石是在苏格兰发现的。跳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25:550000“大辽古墓”发掘期间,发现一桌千年前的筵席,食物残渣清晰可见
丧葬文化,一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文化种类之一。尤其在厚葬风气盛行的年代,各种陪葬品的精妙,绝对超过后人想象。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处千年前的古墓中,其墓室中的实际情况,别说后人想不到,甚至许多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大辽古墓这座墓穴名为大辽古墓,同时也在1993年间,当选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说起这座古墓的发现,和其他墓葬都十分不同,甚至还带有一些侥幸的意味在其中。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3:45:180000许宏:分与合——关于三星堆文化命名的省思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40:300000特里·欧文:柴尔德的冷战之殇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9:25:050000夫妇捡到“金牌” 价值连城 想当传家宝却被专家6万元收了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地方都曾拥有自己的政权,皇朝更迭不断。但无论天下归属于哪个朝代,一些传统却永不改变。贵重或罕见的物品会被传承给子孙后代,成为传家宝。然而,在当下社会,传家宝愈发稀缺。有些传家宝可能不仅仅是贵重的古董,甚至是平凡的捡来之物。一、偶遇“金牌”我要新鲜事2023-07-22 20:32: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