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人为何爱吃馕饼?居民说并不仅因好吃,还有一特别的原因
中国面饼中的“西风”元素
本文作者 方六
这篇文章来聊好吃的——入冬后,吃便成为主要的消费行为之一。
中国人饮食大变化,出现在汉朝——丝绸之路开通后,不只就食行为和方式出现改变,食品的制作手段也出现了变化。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吃法”,因为吸引了外来制作方法,更为丰富。

最典型的是,“烧烤”手段流行,现在大家常吃的烧饼、烤红薯,就是使用西域烧烤法,制作出来的面点。
烧饼有各种叫法,初称“胡饼”,继称“麻饼”,而原产地称“馕”。烧饼进入中原之前,中原面点制作手段主要是蒸、煮、烙,烧烤不流行。“饼”的概念也很宽泛,相当于馒头那般蒸出来的面点,亦称饼——“蒸饼”。

(馒头,古代的蒸饼)
据清乾隆《回疆志》“食”条:“回人不甚吃米饭。以饼为常食,大径尺余。用土块砌一深窟,内用细泥抹光,将窟烧红,饼探盐水,贴在窟内,顷刻而熟。贫者唯食此,饮冷水而已。富者用糖油和面,煎烙为饼,亦有小如象棋子大者。”
馕有大小、厚薄、带馅无馅、带无糖之分,大者现在内地人惯称“馕饼”,是新疆传统的面点;小者即面内地常见的烧饼,或方或圆,带芝麻则为麻饼。新疆人为何喜欢 吃馕饼?当地居民说并不仅仅好吃,还有一特别的原因。

(馕)
馕饼为什么出自西域?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西域多沙漠、戈壁,馕饼不易变质,更方便携带,晚清民国人黄慕松《新疆概述》称:馕“(馕)耐干耐久,着水即软,利于携带,于沙漠中长途放牧最宜”,所以,古时丝绸之路上往来中原商旅的干粮中,少不了馕饼。

(打烧饼)
胡饼何时进入中原的?不晚于东汉。时人刘熙《释名·释饮食》中已有“胡饼”条:“胡饼,作之大漫沍[hù]也,亦言以胡麻着上也。蒸饼、汤饼、蝎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
其中的髓饼,是放进制作胡饼的“胡炉”中烤出来的,应是内地人在胡饼基础上的创新。

(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馕,已碎了.)
由《释名》的解释来来看,东汉时“饼”的种类已不少,其时胡饼已与现代的烧饼做法差不多,上面要撒芝麻(胡麻)。这种面点汉灵帝很有兴趣,西晋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记载:“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
到四世纪十六国时期,胡饼始被后赵皇帝石季龙改名“麻饼”。唐徐坚《初学记》称,“石季龙讳‘胡’,改‘胡饼’曰‘麻饼’。”到唐朝时,胡饼制作技术进一步流传。唐朝诗人白居易便喜欢吃胡饼,他在《寄胡饼与杨万里》诗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

(烤包子)
需要提一下,在烤饼的同时,西域在后来又反借鉴了内地包包子的做法,开始烤包子。烤制出来的包子很好吃,我在走“一带一路”到达嘉峪关时,便特地买了当地烤包子尝尝,很好吃。而新疆的烤包子更有名,到新疆不吃烤包子,就遗憾了。

(烤红薯)

(诱人食欲)
到十五世纪前的明朝,又出现了一种烤出来的美食。以制作胡饼的基础上,古人又把从海上丝绸之路引进的山芋,又叫红薯的植物茎实,放进了制作胡饼的烤炉——烤红薯又流行了,到清朝时官场上甚至出现了“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歌谣。
如今,烤红薯已成无职业者在城里谋生的方式,街头很容易发现烤红薯的摊子。

(烤羊肉串)
至于现在很多人喜欢吃的“羊肉串”,则是使用西域烧烤手法制作食物的又一种类型,直接把肉放在炉火上烧烤,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美味。
姚玉忠盗过最出名的墓,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曾想挖秦始皇墓
随着小说和电影的熏陶,盗墓成了一个惊喜、刺激的职业,不过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盗墓是犯法的。过去,盗墓贼存在在于人们想象,而在2014年姚玉忠落网时,我们才发现真的盗墓贼更牛!接下来一起去认识一下姚玉忠,看看姚玉忠盗过最出名的墓。一、姚玉忠盗过最出名的墓,猜测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9:18:190000新发现 | 良渚早期发展阶段的重要突破——浙江北村遗址考古发掘收获
作者:姬翔陈明辉王宁远2019年4月至12月,因配合瓶窑镇小城市改造凤都路延伸项目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良渚遗址保护区以南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和勘探,在距离良渚古城南城墙以南2公里处,发现了北村遗址。北村遗址所在位置北村周边遗址分布图(无聚落组)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1:40:100000李白唯一的书法真迹 价值几十亿人民币(李白真迹)
李白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25个字却在拍卖会上卖出天价。唐代大诗人李白存世的唯一真迹上阳台帖,短短的四言诗句,25个字价值46亿人民币。李白不仅会作诗,其书法也是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上阳台帖全文25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青壮可穷。李白亲笔我要新鲜事2023-10-29 20:05:180002观展:“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
#2022生机大会#从乌苏里江畔小南山的粗朴玉玦,到环太湖流域良渚的崇高神人兽面,及汉墓里华贵肃穆的金缕玉衣,至清宫中繁复精绝的文玩旧藏,玉文化在中华大地已至少绵延不绝九千年。漫漫长河中,周公制礼作乐,以礼维系社会有序和谐,玉器发展在西周迎来独具特色的重要节点。期待观众朋友们能从丰富精美而规矩灵动的西周玉器中,窥见那个古老悠远的繁华盛世,一如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发出“郁郁乎文哉!”的慨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30: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