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散氏盘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07:200阅
西周中晚期青铜器。亦名散盘。以铭文中有 “散氏”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乃夨人,故又称为夨人盘。据传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原藏故宫博物院,今在台湾省台北市。盘铭中详细记载了核定土地径界及誓盟经过,为研究西周孝王、夷王以后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盘通高20.6厘米,深9.8厘米,口径54.6厘米,底径41.4厘米,重21.31公斤。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间以兽首三,足饰变形饕餮纹及窃曲纹。盘腹内有铭文19行、357字,是一篇完整的契约。


铭文大意为:因夨国侵害了散国的土地,故付土地给散国以为赔偿。夨人付与散氏的土地共有两块,一块是眉地之田,一块是井邑之田。文中对田所在的位置、四界、某封、某树,均作了详细的记述。在叙述划定田界以后,列记双方参加定界、盟誓的人名,其中夨国15人,散国10人。接着记述订约的时间和盟誓的内容。盟誓说:我既付给散氏田器,“濕(注:濕,将上部“日”改为“一”)田”、 “墙田",将来如若爽约,愿意承受惩罚。周王朝中管理讯讼的王臣也参加盟誓,以为佐证。铭文为说清眉田、井邑田的径界四至,列举了不少地名。清代以来,不少人曾对其地望作过考释,但往往失于附会。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通过调查发掘,推定夨国应在陕西千河流域的千阳、陇县、宝鸡一带,铭文所说的瀗,大概指现在的千河。因此所赔偿土地的位置也当在这一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钉背龙:欧洲中型恐龙(长4-5米/臀部长有完整骨甲)
钉背龙是一种甲龙类恐龙,又被称为多刺甲龙,诞生于1.32亿年前-1.12亿年前的白垩纪初期,体长可以达到4.5米,属于甲龙类中的中小型恐龙,主要以蕨类植物为食,第一批化石是在欧洲的英国发现的。钉背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6:29:030000重大考古新发现 西周历史彻底改写 周原遗址宗周地位终于确立
最新考古发现将中国历史中西周时期的都城彻底改写。曹大志先生的论文《周原与镐京——关于西周王朝的都城》通过详实的考古材料,揭示了西周历史中国都宗周的具体地理位置。传统认知中,宗周一直被误认为是西安丰镐遗址,但曹大志的研究表明,宗周实际上位于宝鸡的周原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10-01 18:34:270000盗墓贼搭凉棚发现古墓,专家顺藤摸瓜出土大量文物:原来是水墓
都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是,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炒股,盗墓更是如此,高风险高收益。而且,比炒股更为可怕的是,盗墓不仅仅有可能得不到财产,还有可能直接丧命。因此,历代以来,盗墓者都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我要新鲜事2023-04-26 20:28:170000白彤东:文明的边缘——对华夏文明历史地位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反思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25: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