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克鼎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47:360阅
西周晚期青铜器。又名善夫克鼎。相传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在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出土。同出者尚有小鼎7件、盨2件、钟6件、镈1件,皆一人所作之器。因亦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大克鼎和1件小克鼎、2件克钟现藏上海博物馆。克鼎铭文记述周王赏赐给作器者克以大量土地及臣妾等史实,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窃曲纹一周,腹饰环带纹,足饰饕餮纹。腹内有铭文28行、290字。全篇铭文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主要是作器者克追述其祖师华父臣事其君龏王,因而受到了周王的眷宠;并对周王献祝嘏之辞。后半部为作册尹代周王宣读的一篇册命,主要是讲周王令克出纳王命,并赐以命服、大量土地和臣妾等。所赐土地,都称作田于某,即指明在某处之土地,同周初那种赏给田几田之类小块土地者迥乎不同。这是研究西周晚期的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


7件小克鼎中最大的一件高56.5厘米,口径49厘米,腹径49.4厘米,重约48公斤。形制、花纹与大克鼎相似,有铭文72字,记载周王二十三年王在宗周,命膳夫克去巡视、整顿驻在成周的军队,即成周八师。克因作鼎以祭祀其皇祖釐季,祈求永命霝终,万年无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讲座:朱苏力:齐家——农耕文明的基础制度和制度基础
本文为“北大文研讲座”,主题为“齐家——农耕文明的基础制度和制度基础”的讲座纪要,现摘录于下,分享给大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08:520000谭氏龙:中国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距今6500万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中国山东省发现了9种恐龙化石,其中就包括今天要介绍的谭氏龙,它体长可达9米,是种大型食草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山东省,接下来一起去了解看看。谭氏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2:44:390000山东菏泽发现了汉朝古墓 最后结果让人意外(民间挖宝)
山东发现的所谓汉朝古墓只不过有几枚铜币。在2月17日网络上有一个消息说山东菏泽的一个县城发现了一个汉朝古墓,当地的不少村民在知道消息之后都去了这个古墓里面,想要挖出来一个宝贝来换钱,在2月19日到下午有记者从当地的博物馆负责人那边了解到,这个地方并没有所谓的汉代古墓,那大家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会引得旁边的村民们争相去挖掘?民间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2-21 16:23:210001莱索托龙:非洲小型植食恐龙(骨骼中空/奔跑速度快)
莱索托龙是一种鸟脚亚目恐龙,体长只有1.2米,重量仅10公斤,相当于现代的一只大型犬的大小,最大的特点就是颅骨非常小且平坦,但内部空间很大,尤其是颌骨处的肌肉非常多,并且眼窝也很大,它的整体非常轻盈,因此动作敏捷,主要以速度进行防御,属于小型的植食性恐龙之一。莱索托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0:24: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