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大盂鼎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07:031阅
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为康王时大臣名盂者而得名。相传清道光初年和小盂鼎同出于陕西岐山礼村。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通高102.1厘米,口径78.4厘米,腹径83厘米,重153.5公斤。口沿下及足上部均饰饕餮纹,足上部有扉棱。腹内有铭文19行、291字。铭文为康王对盂的册命。册命从“王若曰:盂,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起,至“畏天畏”止,用较多文字说明商人纵酒是周兴起和商灭亡的原因,铭文中赞扬了周代文武二王的盛德。其内容可同《尚书·酒诰》相对照。接着记述王让盂接续其父祖的官职,并赏赐给盂以鬯卣、命服、车马以及大量的臣民奴隶。勉励盂要终身管理诸戎之事。关于赏赐给盂的奴隶,铭文中说: “锡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锡夷司王臣十又三伯,人鬲千又五十夫”。人鬲是由战争俘虏来的奴隶,人鬲中包括“自驭至于庶人”。驭是家内奴隶,庶人的地位是在家内奴隶之下的。至于“邦司”,“夷司王臣”,则应是管家奴隶。铭文最后记王勉励盂要克己奉公,不要辜负王的信任。盂为了感谢王的册命,称扬王的美德,因而制作祭祀其祖南公的宝鼎。铭文开始称“王若曰”,其他处则称“王曰”,反映了周初史官代替王宣布册命的制度。铭文所记商代侯甸之制和赏赐奴隶情况,是西周早期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同出的小盂鼎与此鼎系一人所作之器。原器已佚,仅传铭文拓本。铭文记述盂受命两次征伐西北强族鬼方,俘获告庙,受到周王的赏赐,也有重要史料价值。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现实存在四大奇葩风俗村,其中一个竟在中国云南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村落数不胜数,而且每个村落之间的习俗更有不同,其中不乏有很多的奇葩习俗。这些奇葩的习俗在这些村落建立之初就已经存在,并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仍然盛行,不少人在了解之后都表示这些习俗实在是让人不是很理解。更可怕的是,有着那些奇葩习俗的村落竟然是有一个在中国境内。一、一妻多夫制村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29:400000农村亡人下葬后丧家须当心两件事,每件都有讲究,过后便平安了
农村丧俗中的“出殃”和“还家”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农村传统白事中,有很多至今说不清楚的风俗,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这种现象。说实话,小时候胆子小,很怕听到这类说法的,觉得有“鬼”。尤其有一次,大概是上初一那会儿吧,下晚自习回家,我在一家刚下葬不久人家附近的路上看见“鬼火”,让我特觉得迷信。(下葬)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31:1500012张忠培先生与良渚的故事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意味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了纪念这一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7月6日定为“杭州良渚日”。每年的这一天,杭州和余杭都会开展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纪念活动。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想起良渚的恩人——张忠培先生。张先生对良渚遗址保护、考古研究、文化传承事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感恩。0000此人盗走故宫9件文物 价值10亿元 网友:他会“隐身术”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伟大古国,保存着无数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具有巨大的价值,因此吸引了大量盗墓贼去开掘古墓,并贩卖文物。据不完全统计,自建国以来,盗墓案件多达二十万起,海外文物损失更是难以计数。然而,被盗的文物并不仅仅存在于古墓之中,甚至在严密保护下的紫禁城内也发生了文物失窃的事件。我要新鲜事2023-08-15 20:01:500001张南金:北京及周边地区文物古迹考察琐记
#头条创作挑战赛#小瓜按:本文为北大文研院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文物古迹考察活动的游记。三次考察主题各异,分别围绕明清时期北京五顶庙、金中都遗址、元大都遗址,以及京郊的万佛堂、金陵、大石窝和琉璃河遗址等展开。大家可以看看,这样可知道那些学术名家的在老北京的旅游攻略,自己下次去北京也可以按照人家的路线走走。一、五顶庙及金中都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17:4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