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原是外国国王,炎黄子孙是外国血统?民国学者咋考证出来的
黄帝的“西来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众所周知,黄帝是中华人文始祖,是华夏民族的领袖。但是,自清末起,一直有人持不同的研究观点,怀疑传统史学结论。归结起来,大概有两点,一黄帝系外族人(与汉族相对),是中国西部巴人,或三苗的氏族首领;二黄帝是外国人,具体说来自两河流域。

(黄帝像)
第一种观点,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谈过(见《黄帝并不是华夏人文始祖?》一文),这篇文章不再赘言,聊聊后一种观点——“黄帝是外国人”说。
“黄帝是外国人”说,在中国人中间出现,差不多也在清末革命党反满清的时候。其时的欧洲学者拉库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提出一个爆炸性观点:黄帝来自古巴比伦,此即所谓“西来说”,这一观点先传入日本。
拉库伯里认为,公元前2282年,两河流域的国王尼科黄特(Nakhunte)率领巴克部落,从迦勒底亚出发,向东方迁徙,翻越昆仑山,辗转来到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此后,巴克族四处扩张,最终奠定了中国文明的基础。
巴克族为“百姓”(Bak Sing)转音。拉库伯里的观点一下子把被中国史书奉为文明始祖、华夏正宗的黄帝变了“外国人”——原来裔出巴比伦,也就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是巴比伦人。

(古巴比伦人石雕)
当时,一批正在日本打算“革满清之命”的中国青年,看到日本杂志上介绍黄帝的“西来说”,找到满族非中华正宗、统治华夏不合法的证据,真是眼前一亮,如获至宝,遂迫不及待地将这观点转播、散布到中国国内。
当时最有学问的章太炎积极响应,并用进一步考证:“方夏之族,自科派利考见石刻,订其出于加尔特亚。” “科派利”无疑就是拉库伯里。加尔特亚在哪里?章太炎称在小亚细亚南,又称属于前巴比伦,即今安纳托利亚,相当于现在土耳其的亚洲部分版图,东南方就是古巴比伦。
因为接受汉族的祖宗黄帝是从古巴比伦那里来的之观念,章太炎即称古巴比伦为“宗国”,也就是最早发迹地。章太炎进而又作考证,与黄帝并称的炎帝是“萨尔贡一世”。
萨尔贡一世是何方神仙?他是古巴比伦时期阿卡德王朝的开国之君。章氏这么一番考证,已明白无误地表达出——“炎黄子孙”全都来自古巴比伦——换句话说,现在的我们其实都是老外血统。

(河南境内黄河景区”炎黄二帝“塑像)
章氏这一观点可谓“离经叛道”、“数典忘祖”,不要说令现代人惊讶,国人难以接受,在学术气氛相对更为活跃的当时也被排斥。但是,章氏的这一离经叛道观点,在当时并不孤独,宋教仁、梁启超、刘师培都持这种观点。刘师培还首创了黄帝纪年法,曾轰动学界,风靡一时。
黄帝“西来说”之所以近来再一次被提起,是因为大陆官方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吴锐,在其新出版的《中国上古的帝系构造》一书,讨论了在中国史学界争议颇大的黄帝和夏两大人文主题。我与吴先生通过电子邮件,就此进行了多次交流。吴对黄帝是什么族属也作了分析,提出了与传统观点相左的看法。

(晚年章太炎照片)
在下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文章中,我会继续给头条号读者们介绍目前国内外新的史学观点。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黄帝到底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学术话题,无关乎中国人血统的纯正性,更无关乎意识形态,请大家理智地看待这一学术讨论。
宋朝丧葬秘事,民间流行火葬遭打压,赵匡胤坚决要求实行土葬背后
中国古代火葬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有几个国家的火葬场成为医院以外,最不堪重负的地方。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古代火葬风俗。传统上认为,中国人崇尚死后土葬,实际上我们误会了,史料上反映的情况有不同,火葬在很多时候比土葬更受古人欢迎。火葬,又称“火化”,说白了就是焚尸,宋朝时也称为“爇葬”。它是将死者遗体焚烧后,收取骨灰的一种丧葬方式。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02:190000宝天曼龙:中国巨型食草恐龙(长25米/距今7000万年前)
在恐龙时代中晚期,地球上出现了许多大型恐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最高的恐龙腕龙等,还有更多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宝天曼龙,它体长25米,是一种曾生活在中国的巨型恐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宝天曼龙基本资料宝天曼龙是一种中国的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25米,与达斯达敏斯龙、门多萨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22位,生活在距今8000万-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00:190000刘皇叔能有什么坏心思 从魏蜀吴的货币制度来看 谁在坑百姓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登基后往往会使用新的年号,同时也会铸造新的钱币。在建安十九年,刘备尚未在蜀汉站稳脚跟,也未称帝,就急不可耐地铸造了新钱币,名为“直百五铢”。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1:09:440000西安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使命与责任
汉长安城遗址承载着丰富的科学信息、历史记忆、文化精神和社会认同,其自身价值意义的重要性和丰富性,决定了汉长安城遗址利用工作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只有将汉长安城遗址的价值载体与意义积极融入当代生活,不断丰富内容、提升品质、服务民生,才能促进文物事业走向更加开放、包容的永续保护利用之路。0000为什么至今不挖掘秦始皇陵:条件不成熟(秦始皇陵面积大)
秦始皇陵的发现已经有了许久,但是它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被全部挖掘,这是一个巨大的谜题,不少人对于这个著名的陵墓十分好奇,也有许多人感到好奇,为什么这个有名的陵墓直到如今仍然没有被挖掘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谜题吧!为什么至今不挖掘秦始皇陵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0:54: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