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群体劳动时不穿衣服,原来竟是风俗
三峡纤夫光裸风俗
文/倪春明
三峡工程上马后,除了自然景区消失外,许多人文景观也再无踪迹了,在三峡生活了几千年的纤夫不再有,有关他们的故事,只在传说中寻找,在景观表演时看到。

(三峡纤夫塑像)
所谓“纤夫”,是指那些拉船为生的人,“三峡纤夫”自然就是在三峡一带拉船谋生的人。三峡纤夫是外面的叫法,当地人称之“桡夫子”。桡夫子的口碑不好,过去有句俗话叫——“说尽道绝的戏班子,做尽道绝的桡夫子。”
桡夫子为什么会给人们这种坏印象?这篇文章就来说这事情。
“戏班子”在过去是粗俗群体,在说唱时什么话都能说出来,黄段子一类成人话题别人说不出口,戏子随口就来,所以是“说尽道绝”。戏子只说不做,而纤夫工劳动时是不穿裤子的,船上有赶船的客人,岸边有洗衣女,他们都不回避。如果有妇女赶船,你越是害羞,裸体纤夫就越是在你面前晃荡。

(三峡纤夫塑像)
过去三峡边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早晨起来,岸上的人在穿裤子,纤夫们则在脱裤子,因为要上工拉纤,不穿衣服,只好脱。
三峡的桡夫子为什么非要裸体拉纤?据民俗学者调查,这是一个相当久远的风俗,是原始遗俗,神农时代就有。
神农是传说中的中华人文史祖,生活在5000前。由于生产力的水平低下,还有许多人没有裤子穿,因为大家都这样,不穿裤子也不是羞耻的事,没有觉得不好,更谈不上道德问题。
三峡纤夫光着身子拉纤,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三峡纤夫拉船情形)
这种“原始说”并不足信,原始时的三峡有纤夫么,江山那么凶险,不可能有行船的,况且当时还没有那种能行走长江的船。
实际上,纤夫不穿衣裤的原因是由其劳动性质和环境因素决定的。
拉纤是十分辛苦和危险的劳动。人成天浸泡在水里劳动,穿衣服自然很不方便,尤其时衣服被江山打湿后,裹在身上不只不舒服,而很行走不利索,但这仅是纤夫不穿衣裤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拉纤都行走在峡谷中,在古代女子坐船出行或行走山谷是非常罕见的,穿不穿衣服对纤夫来说都是一样的,在气温高的季节,光着身子拉纤就可以想象到了,这是三峡纤夫不穿衣服的客观原因。
还有,因为过去的衣服都是粗布,穿着拉纤摩擦时,易对皮肤和身体造成伤害,久而久之,不穿衣服拉纤就成了一种风俗和习惯。

(三峡纤夫拉船情形)
习惯成自然,有的纤夫也不觉得不穿裤子有什么不好,而纤夫们的妻子、姐妹对纤夫不穿裤子也都能接受。只是在码头上、岸边生活的女人,对这就看不惯了。更讨厌的是,纤夫拉纤时遇到这些女人时还有意“显摆”,看到村寨前、码头上洗衣女时,他们也不回避。
为什么?这些纤夫常年在峡谷中拉纤,很难见到女人,现在见到女人时,自然会“激动”了,很多时间有意戏弄洗衣女。
他们最擅长的“恶搞”是:纤夫们相约走到洗衣女跟前,领头的一声喊:“伙计们,蹬一脚!”于是,纤夫们一攒劲,船突然提速,掀起一股大浪,直扑洗衣女的裤裆,湿她个透心凉。被弄湿衣服的洗衣女往往涨着羞红的脸,对着纤夫们的屁股骂几句。
这时候,纤夫们不只不觉得不好,反而哈哈大笑,喊着号子往前走。

(民国三峡边码头)
其实把洗衣女的衣物弄湿,这种恶搞还是文明的,还有一种十分“流氓”的举动:有意赤身裸体从洗衣女头上跨过,生殖器直接接触洗衣女的头发。这时,洗衣女就不再害羞了,直接找纤夫讨说法,但往往是找了也白找。
在这种情况下,女人惟一能做的就是破口大骂,骂他们断子绝孙,骂他们不得好死——“做尽道绝的桡夫子”,就这么骂出来的。
纤夫不穿衣服是风俗,而穿草鞋则是必须的。
在过去,纤夫整天行走在乱石堆里,不穿鞋子脚板受不了,石头上又容生苔蔓,很滑,赤脚行走,用不上力,还容易跌倒,而穿上草鞋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要提一下的是,纤夫穿的是草鞋,布底鞋、皮底鞋是不是更好?不是,因为不防滑。而且草鞋既防滑,来的也方便,纤夫人人都会打草鞋。当江水大涨,即俗话说的“扎水”时,不能行船,纤夫就坐下来打草鞋。
需要说明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纤夫有时开始穿衣了,或穿三脚裤,或着上衣。但现在连这一幕已很难看到了,能看到的只在景区,做为表演项目存在(见下图)。

迁葬打开墓室,发现棺上趴着一条一丈多长大黑蛇,移棺后将蛇放回
北魏孝文帝陵位置的考古确认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历史上,有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华多民族融合中的贡献,得到史家的一致肯定,那就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魏政权。北魏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最被肯定、且有改革魄力皇帝并不是拓跋珪,而是拓跋宏,史称“孝文帝”。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40:490000先秦古遗址考古发现一处地下墙壁厚达3米,做啥用?肯定不是城墙
夏日冷饮的发明人是谁?本文作者倪方六端午假期这几天,气温升得很快。在夏天,人们最乐于消费的大概就是冷饮了。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冷饮的事,我在我《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是发表过相关的稿件,这篇文章就是原文的一部分。(古代北方饮食壁画)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25:380001乌克提纳翼龙:北美翼龙类(第三对牙齿硕大/长15厘米)
乌克提纳翼龙是一种翼龙目下的古魔翼龙科生物,诞生于白垩纪初期的阿尔比阶末期,目前仅发现了一块口鼻骨骼化石,于美国的德州境内发现,所以只能得知它的总长可达15厘米,其中第三对牙齿是最大的,长度可达17.7厘米。乌克提纳翼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7:43:260000农妇河边捡到“金乌龟” 放火烤后被要求上交 专家:掉价1000万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重庆观音桥的一位农妇刘某在家附近的河里寻找鱼虾时,意外地摸到了一块石头。与常见的圆形石头不同,这块石头却呈正方形。好奇心驱使下,刘某将这块石头拿了上来。她才发现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黄金。它的下半部分是一块正方形的金子,上半部分则雕刻着一只黄金制成的乌龟。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块金子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刘某激动不已,立即带着这块黄金回到家中。我要新鲜事2023-07-10 12:33:200000王巍:中国考古学的十大存疑
小瓜按:20年前王巍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了这篇文章,列出了当时中国考古学当时存在的十大疑问。时至今日,国家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也进行了近20年的文明探源工程,想必对这十大疑问,目前应该能给出一些答案。诸位有兴趣可以看看。20世纪的中国考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以下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21: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