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虎”一样厉害,为何龙成了中国帝王化身,而虎不行?
中国的龙虎文化
文/周秀德 、倪方六
前面的文章曾说了“龙虎四环铜鼓座”(见下图),此件国宝级文物最为珍奇宝贵之处,除了它中国第一个有铭建鼓座的地位,就莫过于它的龙虎雕纹了,倒是不说这雕刻技艺有多么出色,而是它所代表的五千年文明之根——龙虎文化。

我们的民族文化中,龙和虎作为最霸气的存在常常被赋予特殊的文化意义,存在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语言、文学、医学等各方面的表述之中。
中华民族龙虎文化,源于远古羲、炎两大族团的汇合,从仰韶文化中有迹象可寻。由龙女娲和虎伏羲两落融合而成为汉文化,不仅在文献中能找到依据。近年来陆续出土了一批史前文物,是最有说服力的实证。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首次发掘出蚌塑龙虎造型(见下图);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造型别致、琢工精细的“龙虎纹玉带钩”……
龙虎是中国古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守护神和吉祥物,古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之说,想象丰富的古人认为它们居于天上,担负着守卫天宫的责任,并划分天空里的恒星规定了它们的具体位置,把它们当做预报季节的标准。

(蚌塑龙虎造型,有学者揭露是考古造假)
后来,因为其尊崇的地位和护卫之意,人间帝王也爱以龙虎自喻,龙虎渐渐成为皇权的象征,唐刘知几《史通·书志》说:“虎踞龙盘,帝王表其尊极。”商代青铜礼器有龙虎尊,不少器物有龙虎装饰。如战国曾侯乙漆箱上十分清晰地绘有一对龙虎,汉代皇帝玉玺上也是龙虎纽。
虎与龙都为古人所崇拜,但在南北朝以后,虎的地位就大大地下降了,龙虎作为皇权守护神的地位逐渐被双龙和外来的狮子所取代,龙也成了帝王唯一的象征——帝王的面貌或脸色被称为“龙颜”,皇帝高兴叫做龙颜大悦,帝王穿的衣服为龙袍,连皇帝衮服上绣的花纹也称为龙鳞。杜甫《秋兴》诗云:“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皇帝睡的床也叫龙床,后蜀花蕊夫人之宫词云:“御炉香气扑龙床”。
“龙”与“虎”一样厉害,为何龙能成为中国帝王化身,而虎不行?其地位甚至连狮子也不如,出现了龙配狮组合,
原因自然很多,但最主要是龙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家都见过,没有神秘感,虽然勇猛却非所向无敌。而龙不同了,现实中生活人们看不到,是一种神兽,若有若无,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就是这个意思。龙的文化属性这正好迎合了喜欢故弄玄虚的中国帝王化的集权心理,于是有了“造神运动”——龙被抬到大神尊位。

(天安门前华表,上雕凿龙纹,边上以石狮相护)
然而在龙虎文化民间却随道教的发展,地位未曾动摇,道观里至今还有青龙白虎二将护卫。
龙和虎都是各自领域的霸主,所以人们对于威武、有威严的人通常用龙虎来形容,用以体现他们的领袖。龙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最高权威,虎代表的是世俗中的最强力量,龙和虎的关系有对立的意思,所以民间有龙虎必相争的说法。
相传,一只老虎到思州一个水潭饮水,潭中的蛟龙认为这只虎侵犯了自己的领地,就跳出水面与虎搏战,结果渴虎不敌饿蛟,被蛟龙用尾巴击昏缠起吞吃了。苏东坡据此作诗道:“潜鳞有饿蛟,掉尾取渴虎”。
由于龙有司理雨水的神职,而龙与虎的关系又这么微妙,于是就有了天旱时投虎头骨求雨的事情。据说唐朝中南一带大旱,乡民们便常常以长绳系虎头骨,投入龙潭。俄倾,“云起潭中,雨亦随降”。

另一方面,龙与虎如何能和谐相处,又是力量无穷的。如果把龙和虎统一起来便霸气十足,所向披靡了。古人在语言创作的过程中尤其喜爱把龙虎并称,“龙韬虎略”、“龙蟠虎踞”、“龙虎风云”等成语都显示出傲人的气势和威信。
此种龙虎文化不仅存在于民族语言中,当权者们更愿意把它做成器物来展现无上的权威和荣耀。古代春秋时期,带有龙虎雕纹的青铜器就显得尤为流行了,深受诸侯贵族的追捧。龙虎四环铜鼓座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当然,这样尊贵的雕饰即使是贵族也是是不敢随便乱用的,一不小心可就是杀头的大罪啊。
终于发现成周历史遗址!中国考古专家与周厉王谁更有科学精神?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是中国考古界为了破解中华民族文明起源而持续实施的两项国家级重大科技工程。探源工程考古专家组,为了早日实现把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打造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核心,开启夏商周三代文明,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协作,系统开展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工作。2023年5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再获2022年度十大考古发现殊荣。我要新鲜事2023-10-01 18:24:110000阿姬曼·芭奴还原图 阿姬曼芭奴长相如何是什么样的人
阿姬曼芭奴是古印度莫卧儿地区沙贾汗的爱妃,当人们将这位美丽的爱妃进行还原的时候,竟然发现这个女子可谓当时最美的女人。阿姬曼芭奴有着一对俊俏的双眼皮,眼睛炯炯有神,高高的鼻梁,笑起来还带着两个酒窝,戴着一顶高高的皇冠帽子,显得地位十分高贵,一张小小的瓜子脸引来了沙贾汗的无限喜爱,这就是最美丽的莫卧儿皇妃姬曼芭奴。一、阿姬曼芭奴和沙贾汗的感情怎么样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0:42:2700010开展五个百大遴选推介活动,助力构建中华文明标志体系
中华文明有气质,已经低调务实地优秀了五千年;中华文化有颜值,已经谦虚谨慎地美丽了一万里,但是中华民族亘古及今其命维新,中华文明历经千秋万载依然风华正茂,中华文化跨越千山万水仍是蓬勃少年,始终生命旺盛、生机勃发、生气淋漓。文博大者,为国为民;文博新者,为今为来。文化遗产是公共遗产,理当为人民大众所共有共享。文博事业投身专门但应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扎根过去但应立足当下面向未来。0000【考古词条】 旧石器时代 · 水洞沟文化
▲水洞沟遗址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20年代初发现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水洞沟附近。根据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和层位判断,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发现和意义▲水洞沟遗址位置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1:38: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