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道惊现一批宝物,是盗墓贼匆忙落下?还是埋赃欲私吞?至今成谜
原题:潞王墓随葬宝物数量与被盗真相成谜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接上一篇《从娘娘棺内盗出两大口袋宝物,诡异的是得宝后倒霉事不断》,继续聊明封王妃墓被盗故事——
河南新乡境内明朝潞王妃墓被盗留下了很多遗憾,有一些谜团一直没有解开,至今成谜:张来香所盗得的两口袋宝物,到底都是些什么稀罕物?后来在考古清理时,从墓道中民惊讶地发现了一随葬宝物,是进入地宫取宝的盗墓贼出逃时匆忙落下,还是有意埋赃,留日后私吞?
据当年目睹过宝物的当地老人回忆:有一顶金冠,还有不少大个头的金银元宝、金扣和珠宝、玉翠什么的,但再多就说不出名堂了。

图:北京明定陵出土金凤冠(皇后用)

图:北京明定陵出土金冠(皇帝用)
这些宝物都是从朱翊镠次妃赵氏墓,即娘娘墓内挖出来的。但在民国年间,朱翊镠墓也被盗了,里面的宝物又到哪去了?据说后来还有盗墓贼光顾,他们又盗取了些什么人?这个谜团更大。
朱翊镠所处的时代并不是大明王朝的盛世,而是明朝末期。但他家里所藏财宝可不是一般的多。《汲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朱翊镠家里“珍宝库失火,及熄,金银等熔为一”,可见其财宝之丰。
从这件事情可以推测,朱翊镠死后的随葬品绝不会简单。至于都是些什么宝物,到底有多少,值多少钱,现在说不清了。




图:古代贵族死后多厚葬,金银财宝是随葬必选,上面组图为最新考古发现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币
朱翊镠死后,其子朱常淓继袭王位。朱常淓喜欢文物,“习文翰,嗜古玩”,精于笔墨金石,自号“敬一主人”。旧王府失火之后,朱常淓索性请来匠人,将“大金饼”铸成了一只只仿古炉,而且逐一编号,共有360只。此即地方志所记,“延善炉者,仿古式铸之,得360座。用牛革裹之埋地下,取得土气,近古意也”。
从这个记载来看,当时的文物造假很厉害,为了让仿古炉像真的文物一样,匠人用牛皮把炉子包好,然后埋到地下,让其自然锈蚀,企图以假乱真。后来李自成起义,天下大乱,朱常淓南逃到杭州避难,这批仿古炉没有来得及取出,“迄今竟无知其处者”。
其实,这批东西应该不是没有人知道,而是早被人盗挖出来了,在文物市场叫“饕餮纹鼎”,俗称“潞王炉”。如今存量稀少,相当值钱。中国历史博物馆现收藏有一只“敬一主人”的饕餮纹鼎,鼎底刻“大明崇祯捌年潞国制拾陆器”。专家推测,应该是当年360件“潞王炉”中的第16只。

图:潞王炉
与朱翊镠不同,小潞王朱常淓在民间口碑极佳。当年清军打到杭州抓他,要屠城时,朱常淓亲诣清营投降,条件是“请勿杀害人民”。杭州人避免了扬州人的灾难,受其恩惠的杭州人称朱常淓为“潞佛子”。降清后,朱常淓被押送北京,清廷于1646年(顺治三年),借“金印案”为名将他与鲁王等9位明朝宗室一起杀了。
最后给读者交代一些信息,虽然朱翊镠死后随葬品被盗走了,情况说不清楚,但后来还是发现了一些。
1976年后,潞王墓所在的新乡市政府便决定整修整个墓园,准备搞旅游开发。清理时发现,潞王墓的地宫形制完全是按北京定陵地宫的形制来修建,总面积达180余平方米,也分为前、中、后、左、右殿。据《潞王与潞王墓》所记,前殿犹如甬道,中殿置供桌、五供等,后殿有棺床。
整个地宫的建筑结构也和定陵一样,用青石砌成拱券式。地铺方砖有石门五道,除第一道为封门外,余者皆为能启动、关闭自如、上有乳状门钉的石门。石门上门钉以纵9横9排列,共81颗,并有龙面铺首。很可惜,石门在民间年间被盗墓贼炸毀了。
后殿是地宫的核心部位,是放棺材的地方,棺床长8米,宽4米余。中间也有类似定陵棺床中的金井,即正中一方形小穴内填置黄土。中殿有供桌、五供。地宫内的文物,自然早被盗劫一空,现只有墓志、篆盖及残碎的石门等。
不幸中的幸事,1979年2月10日,潞王墓文物管理人员王佑民等在考清理潞王墓墓道时,意外发现了一批价值巨大的文物,计有:玉器6件,金器5件,簪1件,玫瑰红宝石1件,万历通宝3枚,瓷器4件。其中玉器大都是玉带上的装饰品,色泽精白,玉质纯洁,雕刻得十分精细,造型优美生动,而且小巧玲珑。5件金器中,4件为赤金,重达91克。

图:北京明定陵出土嵌宝玉杯

图:北京明定陵出土龙凤纹金执壶

图:北京明定陵出土金瓶

图:北京明定陵出土镶嵌红蓝宝石金簪
5件金器和1件玫瑰红宝石,现收藏于新乡博物馆。这些宝物这不可能是原葬此处,是民国时那伙盗墓贼落下的,猜测可能当时盗墓贼从地宫盗出随葬宝物后怕人发现,匆匆忙忙,急于逃走,结果在墓道里落下了这些宝物。
另外一种可能是,深入地宫的盗墓贼有意“埋赃”留一手,留日后取出私吞,这种现象在盗墓史上比较常见。有的盗墓贼为防同伙丢吞,要求进入墓里取宝的人要裸身进出,如果穿衣服进去的,出来则要“净身”。
那么,如果真是这样,盗墓贼后来为何一直未将私埋宝物取出?原因也可能有两点:一是兵荒马乱之年,一直没有机会再下手;再是,可能埋赃的盗墓贼意外死了,就此这批宝物被考古人员发现,“捡漏”了。
关于璐简王次墓民国被盗情况,就聊到这里。对民国盗墓及出土宝物有兴趣的,可以阅读《收藏热催生盗墓,民国资深玩家竟被外甥造假货骗了,从此退出江湖》一文。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双头龙和成双配对
编者荐语:看了此文,以后参观博物馆时,你也可以成为青铜器专家并欣赏、读懂它们!以下文章来源于李子旸,作者李子旸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今天,我们继续聊聊郭静云有关龙的昆虫起源及后来的演化和意义这个话题。看完这篇文章,你以后再看青铜器,就是内行了,能看出其他人看不出来的门道。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43:030002小口尖底瓶真能自动汲水 为什么这类陶器要被做成尖底形
距今约6000年前,古代仰韶文化的先民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陶器,即小口尖底瓶。这些小口尖底瓶具有独特的外形特征,小口、细颈、深腹、尖底,这一特点使其在地面上无法自然立立,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它们是用于自动汲水的器具。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一传统观点需要重新审视。一、新审视自动汲水观点我要新鲜事2023-09-10 20:41:230000窦鼻龙:中国辽宁小型杂食性恐龙(长1米/1.3亿年前)
辽宁目前发现了35种恐龙,是中国出土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前面,我们介绍了中国猎龙,它是一种辽宁小型恐龙,而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的是窦鼻龙,它也出土于辽宁,一起去了解看看吧!窦鼻龙基本资料体型:窦鼻龙是一种生活在中国辽宁的小型恐龙,它体长1米,与斯基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41位,生活在距今1.36亿年-1.3亿年前的晚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3:42:450000田建文:守望田野
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文博研究馆员田建文作为受表彰的先进代表之一进行发言,现将发言内容进行转载。大家好!我叫田建文,来自山西,是一个平凡的考古人,做了一点平凡的考古事,就是用38年的时间守望田野,因为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是中国考古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2:04:450000中国作物栽培与传播惠及世界餐桌
作物栽培推动中国文明发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作物栽培是农业起源的重要标志。农业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拥有主动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相对充足、稳定的食物来源。农业起源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经济变革,而是漫长的量变积累,其结果是定居生活方式出现,人口大幅增长,人类社会发展加速,为古代文明的形成奠定经济基础。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0:10: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