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红山文化

▲ 红山文化遗址分布图
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3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最初被称作赤峰第一期文化,1954年定名为红山文化。以彩陶、“之”字形纹陶、细石器和一种特有的掘土工具为其基本特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地区,吉林省西北部也有少量发现。经过发掘的遗址还有赤峰蜘蛛山、西水泉,敖汉旗三道湾子、四棱山,巴林左旗南杨家营子等处。相对年代与仰韶文化大致相当,而早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的一个数据经校正约为公元前3500年。

▲ 房址
房址与窑址 发现的数量不多。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有小型和大型两种。小型的长宽在4米左右,留存的墙壁很矮,室内地面经过锤打,中央设瓢形灶坑。在西水泉遗址发现的一座大型房址,东西9米,南北11.7米,南面有斜坡状门道,除室内中央有瓢形大灶坑外,北部也发现灶坑,可能原来有隔墙。在四棱山遗址发现的陶窑,由窑室、火道、火膛3部分组成,有单室窑,也有双火膛的连室窑。后者火膛左右并列,经斜坡状火道与一个横长方形的窑室相通,窑室内还分列若干窑柱,这种陶窑的结构显然比较进步。

▲ 石斧
文化遗物 有石器和陶器,还发现有精美的玉器。石器以磨制的为主,其中掘土工具(也有人称耜,过去曾称犁)有烟叶形和草履形两种,形体较大;桂叶形双孔石刀通体磨光,刃、背呈对称弧形,近背部有双孔。这两种石器是红山文化富有特征性的器物。打制石器有砍砸器和磨盘、磨棒等。细石器中的镞为等腰或等边三角形,底边有平底、凹底两种,两面都经精细加工。条形石片短小,一般长3~4厘米;还有圆刮器和锥、圆锥形石核等。陶器为手制,有夹砂和泥质两种。夹砂陶多为褐色,作炊煮器,有些表面还留有烟炱,器形有大口深腹罐、折口深腹罐、斜口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大口、深腹、小平底。器表的横“之”字形线纹(或称弧线纹)和直线划纹很有特色,器底外则多见编织物的遗痕。泥质陶多为红色,是盛容器具。其中钵多为“红顶碗”式,有深腹、浅腹两种;罐有小口双耳罐、长颈深腹罐、敛口罐;还有盆和瓮。泥质陶器的主要纹饰是黑色和紫色的彩纹,其中以平行线纹、三角形纹、鳞形纹等为最富有特点。

▲ 石磨盘磨棒

▲ 红陶钵

▲ 之字纹深腹陶罐
生产和生活 红山文化有房屋基址和窑址,同时发现有数量较多的掘土工具以及石刀、磨盘、磨棒等收割和加工谷物的工具,这表明红山文化居民过着定居的生活,从事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生产。遗址中还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鹿、獐等兽骨以及大量的石镞,反映了畜牧、渔猎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至于当时村落的规模,由于遗址保存的状况和发掘面积的局限,目前还不清楚。

▲ 玉猪龙
讨论与展望 对于红山文化大体有3种不同看法:①认为是这个地区具有自身特征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曾受到其他文化例如仰韶文化的影响。②认为属于仰韶文化系统的原始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的一种地方性变体。③认为是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接触后所产生的一种混合文化,或认为很可能是两者相互影响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新文化,含有两种文化的因素。第 3种看法目前已不甚流行。至于红山文化的来源,有一种意见认为是承袭了磁山文化(见华北早期新石器文化),而更多的意见则认为这是需要进行探索的问题。红山文化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它的分期和发展阶段,也是今后有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 玉器
【考古词条】 新石器时代 ·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遗址▲磁山文化遗址位置图1973年首次发现于河北武安县磁山,主要分布在冀南、豫北等地,年代约为公元前5400—前5100年(最新鉴定为距今约10300-8700年)。▲磁山文化遗址出土器物居民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农作物有粟。以石镰、石铲、石刀、石斧与柳叶形石磨盘为生产工具,石磨盘附有三足或四足,造型独特。饲养狗、猪等家畜,兼事渔猎。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8:24:410000柏利连尼龙:阿根廷超巨型恐龙(长25米/7000万年前)
恐龙时代的阿根廷,生活着许多大型、超巨型恐龙,这里植物茂盛,是它们的乐园。前面介绍了诺普乔椎龙、利加布龙等生活在阿根廷的超巨型恐龙,今天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它就是柏利连尼龙,体长可达25米,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阿根廷,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柏利连尼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2:16:460003考古证实黄帝并非个体,那被杀的蚩尤又怎么解释?DNA解开谜团
中国古代的史官在写史立传时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喜欢把群体记忆或群体功绩归总到某一位具体的英雄人物身上,而为了让这些英雄人物显得有血有肉,甚至不惜杜撰“家世血缘”。炎黄尧舜就是“被杜撰英雄”的代表。《国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而尧、舜二帝又分别是是黄帝的玄孙和八世孙。这种人为杜撰出来的个体化人物,存在着诸多无法解释的漏洞。我要新鲜事2023-06-02 19:42:13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曲阜鲁城遗址
西周至战国的鲁国都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县城及其外围。周成王时周公长子伯禽在此建都。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楚灭鲁后,此地为鲁县县治。西汉景帝三年(前154),鲁王刘恭以此为都,直至西汉中期。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曾在此调查和发掘汉代遗迹。1977-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又作了详细勘查和发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阜鲁城遗址平面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42:460000世界最早的农业,长江、黄河都是源,《最早的农人》译者谈
我的两位老友: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陈洪波与广西考古所研究员谢光茂,近期出版的译作《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FirstFarmers:theOriginsofAgriculturalSocieties)(彼得·贝尔伍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是一部宏大时空叙事,且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考古学著作,老李非常荣幸,得到译者陈洪波教授的许可,将陈老师对该书的解读在此推出,先睹为快。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37: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