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寺墩遗址

▲ 寺墩三号墓
中国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址。位于江苏省武进县三皇庙村。面积约6 万平方米。1978、1979、1982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现了随葬玉制璧、琮较多的良渚文化墓葬。良渚文化层的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为公元前2790年左右。

▲ 陶盘
遗址下层为崧泽文化遗存。陶器有圈足饰圆形和三角形镂孔的豆、折腹或球腹罐、花瓣足壶等。发现墓葬一墓,墓主为女性,仰身直肢葬,随葬有鼎、豆、壶、纺轮4件陶器。

▲ 陶豆
上层为良渚文化遗存,内涵比较丰富。有3座墓葬,自东向西排成一列,未见墓坑和葬具,系掩土埋葬。头向均朝南。东边的3号墓死者为20岁左右的男性,仰身直肢葬。人的肢骨和部分随葬的玉璧、玉琮、石斧上有明显的火烧痕迹,说明埋葬时举行过某种用火的敛葬仪式。

▲ 神人兽面纹琮
随葬品达124件,除陶器和玉石制的穿孔斧、有段石锛、斜柄石刀等生产工具以及玉质的镯、锥形饰、坠、珠、管一类装饰品外,突出的是24件玉璧和33件玉琮。玉璧素面无纹,琢磨光滑,分置于头部、胸腹和脚部,最大且制作最精的一件放在腹部,直径26.2厘米、厚1厘米。玉琮中有一件兽面纹镯式的置于头部右上方;其他均为横槽分节、高矮不一的方柱体玉琮,大体围绕人骨架四周摆放,最高的一件有13节,高36.1厘米。另两座墓也都用玉璧、玉琮随葬。

▲ 玉钺
经鉴定,玉器质料绝大多数是透闪石,属于软玉。根据玉璧上遗留的一层砂粒,可知当时以石英砂粒为解玉砂;从璧、琮的规格及表面弧形琢痕分析,可能使用了石英砂石圆盘──轮锯的琢玉装置。由此可见良渚文化的琢玉技术相当先进,琢玉当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璧、琮这类贵重礼器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权力、地位和身分的象征。

▲ 石斧
它们在草鞋山、张陵山、福泉山等地的良渚文化厚葬墓中也都有发现,反映出当时的原始氏族制已濒临崩溃。良渚文化玉璧、玉琮的精美形制和繁缛兽面纹饰,还为商文化所吸收并得到发展,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
汶川地震重建发现古墓 棺材是金丝楠木(四川古墓)
汶川地震后重建是找到的一座古墓有重大发现。2010年汶川大地震后重建时,施工队无意间发现一座千年古墓,得知消息的考古队立即赶往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当一名考古专家看到现场显露的部分棺盖时,一股兴奋之情油然而生,因为他发现这就是传说中的金丝楠木棺材,同时这也意味着墓主人的身份非富即贵。随后,考古队请来吊车将古墓中的棺材吊起。金丝楠木棺我要新鲜事2023-10-15 20:34:280000小坐骨龙:巴西小型美颌龙科(体长2米/坐骨长气囊)
小坐骨龙是一种美颌龙科恐龙,诞生于1.08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为1-2米,属于小型肉食恐龙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坐骨非常的不对称,在左侧的坐骨上保留一个小孔,并且在耻骨和坐骨间长有一个特殊的气囊。它的第一块化石是在巴西发现的。小坐骨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5:59:510000微信组团到深山盗宝,得手后“白菜价”出手,互相删掉联系方式
四川乐山夹江“庞坡洞”佛头被盗内幕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文物市场,石佛作为一种特殊的古董,为信仰藏家所青睐,有可观而固定的购买人群。有需求就有偷盗,“盗宝人”出现了。由于石佛多在古人修行的山崖野岭,人迹少至,保护力度受限,这给盗宝人提供了方便。现在中国各地有石佛的地方,几乎全被盗宝人光顾过了,甚至不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未能幸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32:460000李涛:孔子博物馆藏“鲁中(仲)齐”青铜器赏析及相关问题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39:160000四川一山丘常年寒气逼人,考古队赶来查探,为何随后封山不再查?
考古对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意义,首先考古是现代人追寻古人生活的一种方式。毕竟距今为止的千百余年时间内,古人们既没有获得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甚至连吃穿住行的花样也与现代截然不同,迥异的风格在曾经的古代帝国并不常见。华夏文化中对于古老风俗极为重视,就比如人人现在都认可的传统节日,便是现在人们心中第一认定的民族节日。不过这些节日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还是要在于文化观念的输出。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3:39: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