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关庙山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9:48:061阅

中国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以大溪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湖北省枝江县城东北11.5公里处,地处江汉平原西部边缘。1978~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除大溪文化遗存外,还有屈家岭文化和极少的“青龙泉三期文化”遗存。

关庙山的发掘,再次揭示了“青龙泉三期文化”、屈家岭文化晚期和大溪文化上下叠压的地层关系;发现了保存较好的大溪文化红烧土房屋遗迹,由此增加了对南方新石器时代建筑形式和技术的认识;关庙山丰富的大溪文化遗存,基本上包括了该文化遗存的各主要阶段,对研究大溪文化的内涵、特征、分期等,都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 关庙山遗址的房址
大溪文化房基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地面建筑,居住面和墙壁均烧烤成红烧土。墙壁为挖槽立柱编扎竹片或小型树干的夹泥墙。室内分布几个较大的柱洞,并有围筑土埂的方形火塘。居住面下部有红烧土块的垫层。有的房基墙根外围还铺筑一段红烧土面形成散水。当时建房采取了多种防潮加固的措施。

▲ 关庙山遗址出土的桶形彩陶豆
石器普遍经过磨制,有的通体磨光。大多数为梯形或长方形的斧、锛类工具,穿孔石器很少,还有少量直接使用大中型打制石片的简单工具。关庙山的大溪文化遗存分为 4期。

▲ 关庙山遗址出土的桶形陶瓶
从早到晚,夹炭红陶由多变少,泥质红陶则由少变多,至第四期泥质黑陶数量显著增加。第一期的敞口折肩罐、三足盘、鼓形大器座,第二期的折敛口起棱圈足盘、薄胎彩陶单耳杯,第三期的筒形瓶,第四期的细颈壶、薄胎黑陶折敛口圈足碗等,都是代表性的器形。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第二至四期为公元前3900~前3300年。

▲ 彩陶碗
屈家岭文化遗存主要发现有一批儿童瓮棺葬。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唐朝时已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武则天一项改革加大考试难度
唐朝考试制度改革本文作者倪方六这几天,高考又成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高考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一些省市和名校陆续出台了2018招考政策和接下来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国考试制度正式确立,在隋唐时期,以开始举行科举考试为标志。从此,中国人才的选拔方式,由过去的“察举制”时代,进入了大考试的“科举时代”。(清代科举考试)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3:160000徐坚:再造金村:珍稀文物的失而复得之路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48:280002三国魏将邓艾被杀后葬四川,传覆土时现诡异天象,如今成当地一景
三国魏将邓艾墓本文作者倪方六三国名人多,墓亦多,话题更多。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已说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人的墓,这些人都是刘系蜀国大将。这篇要说的一座三国墓——墓主则是曹系魏将、灭蜀主帅邓艾。邓艾墓在哪里?目前国内至少有两处邓艾墓,但说的比较多、被视为真墓的一座,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北庙乡孤玉山南麓,剑阁县北庙乡小学旁。邓艾墓就在当年的著名蜀道“金牛道”旁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8:140000民国时清朝皇陵被盗得很惨 还有未被盗的陵寝吗 都是谁的陵寝
顺治的清孝陵是唯一没有被盗的帝陵。清朝皇陵包括清东陵、清西陵和关外三陵。在民国时期,清东陵遭受了严重的盗墓悲剧,而清西陵和关外三陵则相对保存完好。清东陵中的康熙和乾隆陵寝受到了盗挖的严重破坏,而清西陵的地宫完整无损,关外三陵则一直保持着完好的状态。1.清东陵我要新鲜事2023-06-17 19:20:450001赵辉: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的形成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逐鹿中原”,意思是说,谁占据了中原谁就能统治中国。这个成语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既是一个政治活动的核心地区,同时也是文化核心地区的历史趋势。作为一种趋势,它有时强劲突显,有时也软弱黯然。但在周、秦、汉、唐、宋、明、清这几个最强盛的历史朝代里,这个趋势表现得尤为醒目。因此,它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主流现象。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45:5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