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下王岗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4:48:510阅

▲ 下王岗遗址位置图
中国长江支流汉水流域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主,并包含商、西周遗存的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城南的下王岗村丹江南岸。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1971~1974年河南省博物馆发掘。因地处长江支流与黄河支流之间,对于研究中国南北新石器文化的分布、地域特点及相互关系,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 下王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从下到上初步分为 5期。早一期仰韶文化层,石器分打制和磨制两种,陶器多红色素面,器形以鼎、罐、钵、壶为主,具有仰韶文化早期特征。有一些单人仰身直肢葬土坑墓。早二期的仰韶文化遗存中,灰陶和棕色陶较多,素面为主,有红衣黑彩、灰衣红彩和白衣彩陶。重要的是发现一处以二次迁葬墓为主的大片墓地,多为埋2~6人的合葬墓,部分墓内陶器多系明器。中期为屈家岭文化层,发掘出成排房门向南的双间式房基,残存有墙壁、柱洞、火烧地坪和铺席痕迹。晚一期文化的陶器中,包含有一些龙山文化的因素。晚二期是具有明显地方特点的龙山文化遗存,陶器多呈灰黑色,以饰篮纹、方格纹和绳纹为主,常见器形有鼎、罐、瓮、豆、鬶与盉形器。发现一些成人墓和儿童瓮棺葬,有的陶瓮形制之大是罕见的。

▲ 红陶盘
商代文化遗存的陶器,近似二里头文化晚期,以饰印绳纹和间饰弦纹、附加堆纹与鸡冠形双耳的灰陶器为主,器形有鼎、罐、大口尊、甑、瓮、豆、缸等。西周文化遗存中的陶器有鬲、罐、盆、豆,器表多饰粗绳纹,其中一件满饰压印暗纹的精致高柄黑陶杯,为他处西周遗址中所少见。

▲ 砭石
下王岗遗址的发掘,进一步证实了当地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与龙山文化三者的早晚关系。早二期大批二次迁葬墓和中期成排双间式房基的发现,对于研究丹江沿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乾隆帝清东陵隆恩殿内原陈列大量文物(完整清单),去向至今成谜
裕陵隆恩殿宝物细目本文作者倪方六接着说有关清东陵被盗的事情。前面的文章中,说是乾隆皇帝地宫中随葬品,其实除了地宫宝物外,乾隆纪念馆即裕陵地上建筑隆恩殿内,还陈列了许多宝物,而且数量很大。(隆恩殿)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56:210002早读·日课||No.2
论语(钱穆新解)学而篇第一(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孔子弟子,名若。乃孔子晚年来从学者。孝弟: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好犯上者,鲜矣:上,指在上位者。犯,干犯。好,心喜也。鲜,少义。作乱:乱,谓逆理反常之事。务本:务,专力也。本,犹根也。亦始义。0000国宝级别的文物司母戊鼎 是如何被发现的(国宝文物)
司母戊鼎是在民间发现被学者认出并保护。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珍贵的文物被发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司母戊鼎。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国宝级文物,也是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无可估量。司母戊鼎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发现文物我要新鲜事2024-01-05 19:53:270005易门龙:云南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距今1.96亿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中国各地都有恐龙化石出土,其中云南发现了14种,里面就有不少巨大的存在,比如前面介绍的川街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易门龙,一起去了解看看。易门龙基本资料体型:易门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8-9米,与塔邹达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89位,生活在距今2亿年-1.96亿年前的早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1:17:420000考古重要发现成了他的微信头像
熙熙攘攘的中山路是河南开封市旧城区的中轴线,其地下约5米处便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州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当天,作为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听到遗址入选后,周润山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他的微信头像飞驰的海马图,正是此次考古项目重要发现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8:29: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