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如天·陶寺故事
中国从哪里来?
地中之国就叫中国。
4000多年前陶寺人创造了哪些早期中华文明?如何奠定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铸铜以范、圭尺定中、观象授时、和合万邦,陶寺遗址经过44年的考古发掘,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怎样的古国图景?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地处晋南临汾盆地,距今约4300-3900年。自1978年开始发掘以来,经过44年考古发掘证明,陶寺遗址很可能是尧舜时期的都城,陶寺人所创造的文明与夏商周三代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
陶寺所创造的最高文明成就,就是王权社会的形成。比如它是双城制,外有郭城内有宫城;它的城市规划、立都选址都经过精心设计:它的城门是阙楼式,兼具防御和礼仪的作用,对后世都城的影响深远……所有这些都表明一个以王权社会为主体的国家已经形成。
从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礼器、陶礼器铜礼器等,我们看到了中华礼制。它们大多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中,反映的是一种等级秩序。其中惊现于世的龙盘让我们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龙的最早形象。
乐礼器是另外一类独具特色的礼器,也是中华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鼍鼓、土鼓、石磬,以固定组合的方式、固定的数量和固定的位置出现在陶寺遗址高等级墓葬中,同样反映了陶寺社会的等级秩序,4000多年前以礼治国的图景仿若眼前。
夏商周三代有着辉煌的青铜文明,这个青铜文明是从哪儿来的呢?
目前在陶寺遗址出土了7件铜器,最关键的是这些铜器是铸造出来的,而且是用复合的范铸造出来的。这是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的发明创造,也是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典型的技术代表,正所谓“铸铜以范,传承后世”。
在陶寺遗址M22大墓里发现了一个圭尺,它的意义重大,所谓“圭尺定中,中土之国”。
4000多年前,人们观念里的“地中”在晋南,因为陶寺圭尺所反映的夏至影长与《周髀算经》里记载的夏至影长正好一致,根据文献里所说“圭表定地中”,也就是说,按照夏至影长一尺六的地方就是“地中”的规定,陶寺所在区域正是“地中”之地。而且玉琮和圭尺的组合与甲骨文里的“中”字不谋而合,表明4000多年前的陶寺就是最早的“中国”。
2003年,考古人员在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个大半圆的夯土台子、13个相互不连接的夯土面和一个圆形夯土带,有学者认为这极有可能是陶寺先民的观象台。这也成为了陶寺创造的另一个传奇--“观象授时,务实创新”。陶寺先民因掌握核心尖端技术,并通过观象台观测节气以用于农业生产,从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陶寺遗址虽然没有发现大量文字,但出土了许多和文字相关的文物,无论是朱书“文”字,还是朱书符号、朱书碎片,都能看出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大墓中“積豕之牙”的出现则反映了4000多年前陶寺人的文德,和合的哲学思想和协和万邦的发展理念。这就是陶寺所创造的又一个文明传奇--“和合万邦,海纳百川”。
浅谈古建筑保养维护工作的实施方式
保养维护是古建筑维护与加固的一项工程,等同于古建筑的局部修缮、迁建、抢险加固等工程项目;实施保养维护工程需要申请立项,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工程管理;同时,保养维护工程的施工要求不改变建筑物的现状结构、外貌、装饰、色彩等价值要素,而进行除草、勾抹、简易支顶、局部揭瓦补漏、防潮防腐、除虫防火等经常性的工作。古建筑的保养维护工程采用申请立项制度,通常工程施工间隔的周期为5年以上,时间跨度比较长。0000肃州龙:中国甘肃大型食肉恐龙(长6米/距今1亿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以省命名的恐龙不少,比如山西龙、黑龙江龙、肃州龙等,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肃州龙,它出土于中国甘肃,体长可达6米,是种大型食肉恐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肃州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6:11:260006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核心阅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让更多人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缘起、实施过程和意义,有助于工程继续推进、不断深化,推动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0002李学勤:理论与历史学的创新
0002